活着才是关键!关税大棒下,谁卷得过谁?

妮娜谈天下事件 2025-04-12 14:54:38

近日,美国挥舞起关税大棒,对部分商品加征 145% 的高额关税,这一举动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全球贸易市场激起千层浪,尤其对中国相关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对于那些深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大宗商品出口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噩梦。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看似繁荣,实则暗藏危机。义乌从事纺织品出口的李先生便是典型代表,其工厂订单已排至 2026 年 5 月,订单金额高达 5000 多万美元,然而,利润却被高额关税吞噬得所剩无几。大宗商品本身利润微薄,如今再加上这 145% 的关税,企业运营举步维艰,用李先生的话说:“订单多又怎样,根本赚不到钱,这简直是把我们往绝路上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生意从业者,特别是个人创业者,受此次关税影响相对较小。由于他们订单量小,不足以装满一个集装箱,便采用拼箱或空运的方式运输货物,巧妙地将成本分摊。正所谓 “船小好调头”,他们凭借灵活的经营模式,在这场关税风暴中得以喘息,将关税影响降至最低,这股灵活劲儿就如同蚂蚁搬家,虽每次搬运量小,但持之以恒也能达成目标。

面对来势汹汹的关税挑战,大宗商品贸易商们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探索突围之路。李先生透露,目前主要有两种应对策略:一方面是观望,期待政策出现转机,市场能够回暖,这多少有点守株待兔的意味,但也不失为一种保守的应对方式;另一方面则更为主动,即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比如利用东南亚国家的第三方中转仓开展转口贸易,分散风险,正如古人云:“狡兔三窟”,多一条出路,便多一分生机。同时,不少企业呼吁政府伸出援手,通过出口退税、降低融资成本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专家也建议企业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既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非洲国家等,也要注重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其实,美国加征关税这一行为,冲击的不仅仅是大宗商品出口企业。从行业整体来看,汽车、电子、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等出口依赖性行业均面临订单减少、利润被挤压的困境。以广东为例,美国作为其第二大贸易伙伴,此次关税上调使得当地众多企业叫苦不迭。佛山卫浴企业客户纷纷砍价,试图抵消关税上调带来的终端价格上涨压力;深圳跨境品牌服务者则忙于为客户重塑产品形象,期望借此吸引北美消费者;中山灯饰企业更是全力开拓新市场,以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美国还取消了对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 “小额豁免” 待遇,这使得跨境电商也难以独善其身。据估算,每年约有 10 亿件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将受到影响。不过,像宁波等地采用的 9810 模式(“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为企业争取到了 2 - 3 个月的缓冲期,暂时缓解了关税生效后的即时冲击。

从更宏观的层面看,中美关税大战对全球经济和产业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短期内部分行业受到重创,但从长远视角审视,这或许也是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契机。企业应以此为动力,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提升产品技术含量,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同时,政府也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助力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砥砺前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关税战争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深刻意识到:唯有积极求变、苦练内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毕竟,在全球贸易的浪潮中,能够存活下来并实现发展的,永远是那些适应能力强、勇于创新突破的弄潮儿。​

0 阅读:0

妮娜谈天下事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