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祗
此人早年就追随了曹操,由于其英年早逝,一生没有很多贡献,但是他提倡的这一制度,是曹操能够轻松统一北方的基础,此人便是枣祗。早在公元189年,曹操起兵反抗董卓的时候,枣祗就决心投奔曹操了,后来袁绍曾想来挖墙脚,枣祗理都不理会,曹操便更加器重他。
曹操在击败了汝南的黄巾军后,缴获了大批耕牛、农具和流民,枣祗灵机一动,便向曹操建议说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试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当即采纳了枣祗的建议,并任命其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的事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曹操让枣祗大胆放手干。
曹操
相当于什么,相当于曹操刚创业,百废待兴,手下有什么建议,他觉得可以试一试,就会让下面的人大胆去试大胆去闯。于是,枣祗开始搞试验田了,首先将大片荒芜的无主土地征收,把招募到的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政府来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让流民来干活,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流民按比例分成,结果史书记载: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大白话说就是,实施第一年,就迎来大丰收。
按比例分成,有点像大包干,即包干到户的做法哈哈。枣祗搞得试验田效果非常好,于是,曹操马上下令,各个地方都设置田官,都开始招募流民开垦屯田,各地都开始大丰收。不仅如此,后来枣祗还提议军队也加入屯田,进而,曹魏的屯田制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诸葛亮
所以,细心的小伙伴们会发现,曹操打仗从来不用为粮食发愁,曹操南征北战,基本上没有说因粮尽而返,诸葛亮北伐倒是时常性断粮。而曹操不用为粮食发愁的根本原因便是枣祗倡导的屯田制发挥了效果,既让农民有地种,安定了下来,又让国家粮仓不断积累,打仗打到哪里,哪里就有存粮。
古代社会,农业才是根基,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粮草更是重中之重。屯田制广泛普及,无疑是加快了曹操统一北方的节奏,也是袁绍斗不过曹操的重要原因之一。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建立后,吴国、蜀国也曾效仿魏国开始实行屯田制,只不过普及程度没有魏国广。
直到曹魏末期,由于国家日益腐败,分成比例严重失衡,政府要的比例太多,农民多有不满,再加上门阀豪族开始胡作非为,没收剥削剧重,屯田制已然丧失了初衷。
袁绍
直到公元264年,也就是西晋创立前一年,屯田制正式宣告瓦解。屯田制,从枣祗首倡以来,大约是在公元196年,存在了约70年,对曹魏建国的帮助不可谓不大。可惜枣祗英年早逝,事隔多年后,曹操依然对他念念不忘,追封为列侯,史书记载:今重思之,祗宜受封,稽留至今,孤之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