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头条说#
比亚迪为什么会急着去印度布局?双方能够合作共赢吗?我们还是先从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说起。
最近这段时间,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和印度之间发生了很深的联系,不知不觉之间这两个不太对等的单位已经过了两个来回的招数,各出了两招,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比亚迪和印度各有输赢。
我们先看第一回合的过招。
当时印度方面想购买比亚迪公司1000辆电动大巴,总的市价将近20亿,印度方面想支付10%的定金直接把车提走,也就是说,准备用两亿人民币开走所有的1000辆大巴。
当时的背景恰逢印度政府对小米下黑手的那段时间,以各种莫须有的理由把小米在印度公司的48亿流动资金直接没收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跟印度做生意的各个中企肯定人人自危啊,有的企业因为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自然就没有话语权,当然会担心丢掉印度这个大客户。
但当时比亚迪的CEO王传福一定要坚持让印度方面必须先付全款才能开车走。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印度政府感觉很没有面子,由他们的商务部和工业部在社交媒体上大肆炒作这件事情,声称比亚迪败坏了印度的商业信誉。
只是他们没有想,印度现在还有什么商业信誉可言?如果他们愿意遵守商业信誉,比亚迪的能量再大,能奈何一个国家吗?
所以果不其然,印度方面在社交媒体上面的诉苦,引得全球网友的各种花式嘲讽,印度政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最终比亚迪方面也算厚道,双方各让一步,印度支付了80%的定金,余款货到付清。
这样的操作模式,比亚迪方面至少应该不会亏本,下剩的20%就要听天由命了,看看印度人的商业信誉究竟怎么样!
这就是双方第一个回合的博弈情况,总体上来说,印度方面气势汹汹,但是他们毕竟恶名在外,所以比亚迪算是坚守了底线。
再来看第二个回合。
就在国人纷纷感叹比亚迪的硬气的同时,很快就传来一个消息,是由世界知名媒体路透社所报道的,他们声称得到内部消息,比亚迪拟投资十亿美元与印度的基建巨头megha公司一起合资在印度的海德拉巴投资一个新能源车企。
印度毕竟现在有外资坟场的称号,所以当这个消息传出来的时候,很多网友都认为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考虑欠妥当。
但随后事态的发展情况却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
印度方面并没有欣喜若狂,更没有表达出他们强烈的欢迎态度,甚至很快传出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也是由路透社所报道的。
他们声称印度方面因为安全方面的考虑,对比亚迪想去印度设厂这件事情持保留的态度,甚至被他们的高层所拒绝,因为他们担心比亚迪将会对印度的新能源车企形成降维打击,最终导致印度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没办法发展起来。
我们可以说双方的第二回合博弈,印度方面的态度是相当暧昧的,比亚迪的布局也是出人意料的,尤其考虑到此前比亚迪刚刚跟印度方面打过一个不太愉快的交道之后,又很快传出这样的消息,背后的博弈情况就耐人寻味了。
对于比亚迪和印度方面的这两回合较量,剑客的看法如下。
首先解读双方这两回合的较量
。
剑客认为王传福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绝对不是等闲之辈,这样的江湖大忌他是不会犯的,尤其考虑到跟印度这样喜欢打小算盘的客户打交道,他们肯定会非常小心的。
这样看来,由路透社所报出来的这个合作的料,虽然是最近才发出来的,但至少比亚迪和印度方面合作建厂的谈判应该至少有半年以上的时间了。
毕竟现在连投资规模,合作伙伴,工厂地址这样详细的情况都已经出来了,说明比亚迪方面已经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
只是在这个时间节点爆出来,应该是印度方面有意透露的,他们就是为了出第一回合被比亚迪拒绝的恶气。
这样理解才是对的。
其次分享给大家一些内核的数据
。
这两天查阅了一些数据,比亚迪汽车销售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汽车销量超过了125万辆,同比增长幅度高达95.8%,仅仅一个六月份,比亚迪的销量就突破了25万辆,同比增长88.2%。
但是与此同时,比亚迪在海外的销售量跟国内却是没法比的,去年全年销售量是5.36万辆,今年上半年已经冲的非常厉害,达到了7.43万辆,但跟国内的市场还是没法比拟的。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横向比较就可以看出来,新能源车和传统的油车加起来,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在全球车企的排名是第七名,日本丰田,德国大众,韩国现代依然稳居前三。
这几组数据就表明了比亚迪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级顶级汽车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未来新能源车的前景会更好一点,比亚迪的行情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但以后的事情就很难说了,毕竟其他的竞争对手也在进步当中。
前有丰田等老牌车企,后有特斯拉等全球知名企业,比亚迪的全球化之路绝非那么轻松。
第三点才是最关键的,比亚迪为什么要去印度布局?
这一点才是剑客写这篇文章最关注的点,毕竟上面的八卦内容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
比亚迪去印度布局的原因是非常现实的,主要是因为这两方面。
一方面,中国国内的市场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比亚迪拿下了,再想增加销量就必须跟其他车企疯狂的内卷,而内卷就意味着大家都赚不到钱,会把这个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市场的前景搞砸了。
这是一任何一个从业者和我们的决策层都不愿意看到的,毕竟投资这么大的车企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是很难以为继的,更何况很多车企目前的库存压力是非常大的,已经有了一点危险的苗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逆水行舟向海外拓展,而相比较丰田,大众,现代,等等有先发优势的老牌车企,在全球范围之内比亚迪依然是一个新兵。
另外一方面,当今世界最大的背景就是中美博弈,以及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所爆发的俄乌战争,这两件事情表面上看跟汽车销售是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但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脱不开的联系。
日韩本就是汽车大国,下剩的市场除了中国之外也就是美国和欧洲了,在上面所提到的两个背景之下,中国车企要想进入美国和欧洲是非常困难的,背后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他们所讲的对华去风险或者对华脱钩,就是不希望看到中国企业的腾飞,会想尽一切办法给我们下绊子。
那下剩的肉眼可见的大市场也就是印度了,虽然他们被称为外资坟厂,但对于中美博弈之下的中国企业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好市场了。
美国市场会接受比亚迪吗?
美国的那帮反华政客还不吵翻了天!
最后一点,我们预测一下印度方面能够接受比亚迪吗?
我们不要被表面的事情所迷惑,虽然印度方面拒绝了比亚迪的合作请求,但是任何一个有正常分析能力的人都会明白,对于急于崛起的莫迪政府来说,这真的是天赐良机。
毕竟他们此前已经请求特斯拉跟印度方面合作,但却被断然拒绝,美国投资者也不认可跟印度方面的合作。
既然已经错过了特斯拉,那还能错过比亚迪吗?
更何况印度方面目前跟中国企业打交道已经轻车熟路,多少官员和代理人正流着口水等着这样的好(大)机(肥)会(猪)呢!
但是,印度政府如果真的想有所作为,跟自己的身边邻居一起崛起,共同迎接属于亚洲的世纪到来,那就必须收敛他们的短视行为和暴力收割,否则只能因小失大,失去整个国家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