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有人这样描绘未来的蓝图:
“26岁你结婚,我旅行;28岁你生娃,我搞钱;30岁你买房,我买车;32岁你柴米油盐,我快乐有钱;34岁你孩子上学,我买房;36岁你接送孩子,我自由;38岁你孩子叛逆,我旅游度假;50岁你孩子结婚,我歌舞搞艺术;60岁你带孙子,我在养老院里谈柏拉图式恋爱。”
乍一看,不结婚不生孩子的未来,倒真是无比的自由、幸福与浪漫,但也只是想象。
有两个事实。
人到了三四十岁的某一天,真的会突然发现,生命中最美好有趣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主要是对世界不再有那么强烈的好奇,剩下的只有重复和老去,一天天,一年年。
只有婚姻和孩子,可以冲走重复,让人生变得未知,充满期盼,有奔头。
奔头这个东西不重要,但当你没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奔头比什么都重要,是激情,是希望,是安定的源头。
我们许多普通人,都只能从婚姻家庭生活中找寻人生的意义。尽管婚姻生活,时而给你带来痛快,时而给你带来负担,但也会使你有安全感。
这样的安全感,从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你对生活和生命所产生的一种恐慌,不然你真的会恐慌、恐惧,甚至可能会败坏人的性格。
所有幸福与自由的生活,都是在钱的基础上展开的,你以为结婚养孩子的生活,除了花钱就是花钱,会让你存不到钱。
其实不结婚不生孩子,你所赚的钱还是会有其他的流向,到最后会发现,不结婚不养孩子,自己还是没有钱。除非在未来的某一天,你能飞黄腾达,不然平平淡淡的工作,只能够维持既有的生活现状。
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所以理想是好的,但到了三四十岁的某一天,会发现依然还深处在某种枷锁之中。
很多东西,不是危言耸听,只是你经历不够,心境不够,认知不够,年龄不够,现在理解不了而已。
换句话说,这也是当下的一种无知,有一种无知:不结婚不生孩子,成就绝对幸福与自由的人生。
02
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有人说,当外面烟花绽放,街坊邻居饭香四溢,一家人其乐融融,你能忍住不哭就可以。
但真的就那么简单吗?
前段时间看过一位医生说,根据她近30年的职业生涯统计,年轻时坚定要丁克的夫妻,基本上在中年以后都后悔了,特别为男性。还接诊一位47岁的中年女性,死活都要生孩子,告诉她无论有多大的代价。
这位女性是从45岁开始后悔的,努力了两年,尝试了无数种办法,但生孩子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
为什么?孩子就那么重要?没错,就那么重要,只是现在的你,还认识不到。
后悔不可怕,可怕的是后悔之后的来不及。
发现许多不婚不育主义者,都把这个世界上想得太美好太简单了,等你真正走进养老院,或者在养老院当过义工的人都知道,养老院,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的现实、残酷、冷漠是你想象不到的。
真等自己老了,进养老院,最怕什么?最怕没有自理能力,你想着花钱请护工照顾,要记住,你无儿无女。
所以拉帮结派、不被当回事、被欺负、被忽视,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甚至,有时候连饭都不会让你吃饱,有自理能力的还好,要是没有自理能力,更是躺在床上任由人摆布了,最后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都算自然死亡。
遇事没有人替你出头,再委屈也得忍,如果没有自理能力,哪可能有人及时给你换洗衣服。逢年过节时,有儿有女的老人都被接走,被剩下的老人会怎么样,自己想去吧。
如果你还想着养老院的生活,呈一片祥和与温暖的氛围,就有你哭的时候。你想的,只是你想的,你认为的,只是你认为的。
03
真的,自由潇洒的生活,也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往往是你想象不到的沉重,只有到了去承受的那一刻,才能有深刻的体会,但也为时已晚。还想着谈什么柏拉图式恋爱,醒醒吧,还当自己18岁呢。
虽然结婚生孩子,不是为了给自己养老,但有儿有女,在老有所依这件事上,你就是有底气的,哪怕遇到天大的事情,身后儿孙满堂,这就是你的安全感。
结婚生孩子,最实在的两个意义,其一,父母养育着孩子,但孩子也滋养着父母的精神;其二,有儿有女,在父母老了以后,总是有底气和安全感。
亲情,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铁打的事实,永远有血缘的联系。
选择不同,承担不同,如果你确定能够承受这些,也不需要孩子对自己精神的滋养,大可以去追求自由。
主要想说的,凡事都有两面性,你不能总是被美好的一面迷住双眼,无法透过美好的部分,看清背后又有哪些是需要自己承担的。除非你完全清楚得失、知道利弊,并不是盲目冲动的选择。
把不结婚不生孩子的生活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肯定不结婚不生孩子,就能过上绝对幸福与自由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无知。做选择的时候,先想好自己需要承担的是什么,愿你走过半生,依然不悔当初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