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存在即合理!“普职比大体相当”这一中考分流做法,已经存在好多年,人们似乎慢慢接纳了。
可近日,有关部门冷不丁来了一个“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搞得一些家长有点措手不及了。

有人担心,真不知道那些刚刚被强制分流的学生的家长,该如何来消化这个与自家孩子擦肩而过的利好。
身边确实有几个家长在抱怨:
“凭什么我的孩子这一届成了分流的终结者,总得给个让人心服口服的解释。
要强制分流就一直坚持下去,否则有些人吃了大亏影响一生,还没地找理去!”
我是这么认为,人到中年,经历过孩子的中考,承受了孩子上高中后成绩遭遇滑铁卢般下降,好像对孩子升学这事,我真的慢慢变得佛系了。
有时候细细反思一路走来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如果孩子当时被中考强制分流了,也许接下来的这三年里,我们都会过得轻松一些。
因为没有了更高的期待,只有学会默默地接受接纳;因为没有上高中的学习压力,就不会变得很焦虑。
只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尽管孩子在高中走得很艰难,我的情绪随之起起伏伏,但这是人生必上的课,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承受、包容、接纳。

不是每个上高中的孩子,都能把人生路走得风平浪静,都能搏得美好前景。
我如今对待中考分流的态度,倒是能坦然接受了。毕竟读书,不是只有天赋就够的。
特别是在如今升学竞争非常激烈的当下,想要孩子考上985大学,那得是什么样的家庭?
普通人家资质平平的孩子,父母倾家荡产地托举,结果孩子只读个普普通通的大学。
毕业后又找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养活自己,为什么要把家长和自己搞得如此疲惫不堪呢?
其实说中职无所谓好与不好,毕竟读书这事,不是所有孩子都开窍。
对于那些“学习困难户”,能坚持到义务教育结束,已经值得为之点赞和鼓掌了。
中考分流,也算是得到了解脱,学点自己感兴趣的技术,或者早早为将来就业着手准备,岂不比强迫坐中普高教室里搞题海战还得轻松自在得多。

对于中考分流,我觉得不管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学会泰然处之,最起码比别人赢在心态上。
近日,有人说听了“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信息,满以为就是打破了以前的普职大体相当的中考竞争,中考五五分流将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这是误解或者断章取义了其真正的含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方向一直没有改变过,在近些年里也不会改变。
所谓的高中阶段,包含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却偏偏被一些人片面地理解为普通高中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需要同时发展下去,因为既可以满足不同禀赋和潜能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空间和通道。
“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目的是为了推动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应用型人才发展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
考虑到一些家长和学生的需求,由以前的“有学上”转变为今后的“上好学”,所以让一些优质普通高中扩大招生规模。

主要是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城高中水平不高以及人们对职普分流焦虑等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A同学的中考分数520分,按照以前普通高中招生,他只能被第二、三批普通高中录取。
而优质普通高中扩招后,这位同学很有可能升级到第一批普通高中。那么,他就实现了“鸡头”到“凤尾”的转变。
我们都知道,学习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有多么重要。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一群积极向上,自强自立又勤奋好学的人做同学,即使自己不想学,处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也会被裹挟着往前冲。
“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破解优质普通高中资源不平衡不充分局面,缩小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

目前阶段,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优质资源相对比较缺乏,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升普通高中整体水平。
与此同时,还能倒逼中等职业以不断提高吸引力,办出更多精品专业,提高自身质量等措施,来获得更好更多生源。
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的关系,虽然说不上是竞争关系,但绝对是互补关系,不同类型的教育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要。
所以说,那些“中考五五分流退出历史舞台”“更多中考生能上普高”的说法,都是子虚乌有的以讹传讹。
普职比大体相当的中考升学模式,仍然没有改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会越来越高。中职教育质量会越来越好。
至于孩子能考上普高,还是被分流去中职教育,我们不妨以平常心看待。
任何生命都有积极向上的本能,更何况我们的孩子。

总之,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要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个性向阳而生。
相比学业,懂得爱与被爱、良好性格显得更为重要得多。所以,亲情、性格远比考试分数重要得多。
别扯了,均衡教育搞了这么多年,人大附中北京四中这些越来越强,农村地区许多县一中都开始没落了,我信你个鬼
中职最大的问题是教学设备和老师不足以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中等职业教育需要的各种数控机床 检测仪器 实验实习设备都和大学的要求差不多,但拨款和老师都不能跟大学比,甚至不能和普高比,这能学成什么技术
高中三年真不是一般人能熬得出来滴。
弱肉强食,丛林规则不会变。只要赢家全拿的分配方式不变,其他怎么变都没用。
高昂的学费,看不见的未来,让人止步
中职就是个笑话。高中学习不好的同学,进去也白搭,学不会。但是中职的学生年龄偏低,而且很多毕业都未成年,这不应该直接送工厂里去,应该中职是过程,向高职升学才是正解,然后中职和高职都学技术,向专业技术工种方向转变。
为了让1/2十1/3=2/5的学生上大学?
十亿家长,1000个家长拆一个职专技校,全国有十万个这样分流的学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