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来科点谱
编辑| 来科点谱
——【·前言·】——
“卡脖子”——这个词在当下的科技圈可谓是顶流热词,它精准地描绘了大国科技竞争中残酷的现实,在这场技术竞争中,芯片无疑是最关键、最敏感的领域。
小小芯片的背后,是国家实力的较量,是科技霸权的争夺,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遭遇,或许正是这场无声战争中最具代表性的缩影,它揭示了科技竞争背后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荷兰的光刻机制造公司阿斯麦在这个领域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理解这场科技角力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个关键角色——阿斯麦。
芯片囚笼
荷兰的阿斯麦公司在光刻机技术上处于全球的龙头老大,是芯片产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在芯片生产中的重要性,类似于心脏对人的作用,无法替代。
没有这个东西,7纳米以下的高级芯片就造不出来了,全球的电子行业都会受到影响,中欧在芯片领域一直互相补充,贸易合作得很默契。
中国从欧洲进口高端芯片制造设备,而欧洲则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芯片产品,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本来可以促进双方经济的共同繁荣。
但是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在芯片领域的领先霸主地位,开始对正常的贸易往来胡乱地加以干涉,2023 年 5 月 21 日,美国媒体彭博社的一篇报道,把这场科技的竞争推到了舆论的热点。
在那篇报道里面,老美沾沾自喜地说,荷兰的光刻机制造商已明确保证其产品的可靠性,能让台积电最先进的 EUV 光刻机陷入瘫痪状态。
这篇报道背后的意思其实特别明显,美国就是想通过控制阿斯麦这家公司,然后间接地把全球芯片产业链都掌控在自己手里,目的就是要对中国等那些它眼里的竞争对手进行技术封锁。
美国后来对荷兰进行施压,不让荷兰把最先进的一台光刻机卖给中国,这个禁令给阿斯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阿斯麦失去了中国这个重要的市场,就像断了一条大财源一样,业绩大幅下滑,市值减少了数百亿欧元。
更令人玩味的是,阿斯麦的前总裁和前荷兰总理都曾公开反对美国的禁令,并积极推动与中国的合作,而他们的“唱反调”并没有改变最终的结果,反而双双下台。
新上任的阿斯麦总裁富凯和荷兰总理都坚定支持北约和美国,2023年10月,阿斯麦的业绩再次暴雷,这使得新总裁富凯也不得不公开质疑美国政策对荷兰的益处。
他很无奈地说道:“美国老是打压中国,还施加了好多限制,可是这一系列操作对荷兰有啥好处,到底啥样才是对欧洲自己有好处的?”
这句话道出了阿斯麦,乃至整个欧洲芯片产业的无奈与困境,他们被卷入了一场并非由他们主导的地缘政治博弈,成为了美国科技霸权的“棋子”。
美国封锁政策的反效果
美国的芯片封锁政策,看似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科技霸权,实则却是一招险棋,它不仅损害了盟友的利益,也激起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决心,最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在芯片这一领域的发展情况,大家都知道得很清楚,从以前的晶体管时代开始,到现在的集成电路阶段,中国一直都在拼命努力地追赶着世界上那些先进的水平。
近些年来,中国政府着重加大了对芯片行业的扶持,推出了 “新基建” 战略,其中把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重中之重的发展领域。
这些政策为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力量源泉,它们成功吸引了众多人才和大量资金进入芯片行业,美国的限制措施,确实给中国上了一课。
中国现在更加明白了,那些关键的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你想着指望别人给你,那更是不可能的事儿,只有自己不断搞创新,才能真正把握住自己的未来。
于是,中国科技行业掀起了一股国产替代的热潮,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在性能和功耗方面已经赶上了高通骁龙和苹果 A 系列这些国际顶尖水平的芯片。
中芯国际在中国大陆的占据着重要地位,现在,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工艺已经具备了大规模生产的能力,7纳米工艺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些成就,都是中国芯片产业不断进步的最好证明,同时,中国也在努力推动全球芯片产业链的重新布局。
全球芯片产业链开始向亚洲转移,中国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可是有吸引力的,它们的劳动力成本不高,能节省不少开支,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芯片制造企业落户,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芯片产业链。
这种趋势,对美国主导的全球芯片产业格局构成了挑战,面对美国的压力,阿斯麦的高层多次公开表示反对美国政府对中国的芯片产业进行打压,并指出这种做法最终会损害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利益。
阿斯麦的 CEO 温彼得,他毫不掩饰地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是没有用的,是 “无效的”,他觉得美国这么做,只会推动中国加速芯片产业自主化的进程。
美国弄的那些打压政策,根本就没拦住中国芯片产业往前发展的脚步,反而把中国人自主创新的那股热情给激发出来了,推动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从长远来看,这将对美国自身的科技霸权构成更大的威胁。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
美国对中国的芯片产业进行打压和封锁,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势,但实际上背后藏着深深的焦虑,这焦虑的根源,在于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崛起,对美国长期以来保持的科技霸权构成了挑战。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精心的战略布局,国家的大力支持政策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国家大基金一期投入了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为中芯国际、紫光集团等多家芯片公司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推动了它们的发展。
“新基建” 战略被提出来后,把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都放在了重点发展的位置上,这无疑给芯片产业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它让芯片产业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和更大的市场空间。
政策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在性能上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打破了国外芯片巨头长期垄断的局面。
中芯国际在先进工艺技术上的进展是有目共睹的,它现在正加快脚步,全力追赶台积电和三星等国际大厂,中芯国际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要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这些企业慢慢发展起来了,它们就像是中国芯片产业整体实力变得更强的一个小小的代表画面,这就说明中国芯片产业整体上是在往上走的,实力在不断提升。
除了国家政策和企业自身的努力外,中国还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的道路,中国明白,在全球化时代,封闭和孤立是行不通的,只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
结论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芯片,现在它可是大国之间科技竞争的关键所在,荷兰的阿斯麦公司的经历就充分展示了科技竞争背后是多么的复杂和激烈。
美国的封锁政策对中国来说,就像是一场暴风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也激发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动力,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全球芯片产业的布局。
全球芯片产业的未来,需要全世界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公平、合作的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技术政治化带来的风险,确保全球芯片产业链的稳定和繁荣,最终造福全人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