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3月,家大业大的科学HIFI耳机品牌水月雨发开始迅猛发力,接连了上架了多款极具设计感和专业精神的高音质小耳机。
前有1999元平头塞“帕凡舞曲”,后有4999元参考级录音监听动圈旗舰“光辉”。如今,趁热打铁的他们,又火速发布了一款定位于入门消费级,仅199元的“开放式”真无线耳机“音乐胶囊”(Pill)。
与同行不太一样的是,水月雨不论低端,还是高端,都有一套非常个性的,基于自家严谨调音方案的制造企划,比如PiLL,就是一款基于“扩散场和头相关传递函数”而打造的“高音质”OWS。
在此之前,我所接触的大约30款国内外OWS,从100元到1000元,都没有特别认真的说明是基于怎样的标准或是怎样的对音乐、音质的理解而调音。
所以,此次水月雨是有些奔着“解决消费者痛点”去的意思。

另外一个颇具行业前瞻性的事,是水月雨趁着此次开发PILL的机会,也顺带着公布了基于参考级测量仪器丹麦B&K 5128的VDSF FOR OWS,即“适配真无线开放式耳机的虚拟扩散声场目标曲线”。
用意也很明显,就是为自家今后的OWS产品树立一个标准,当然,同时它也可能成为行业竞争对手竞相研究或是模仿、效仿的东西。
(小道消息:据说全中国就两台5128,其中一台就在水司那里)

那么这东西好么????
我体验了三天,整体感觉是非常好,当然偶尔也有轻微不爽的地方。下面是我的絮叨……

首先好的是外形设计。
不敢相信这是国产。因为它的设计理念、配色、细节工艺、触感和开仓过程都给了我非常好的感觉。
而如此的“潮流”和“精致”,也让我瞬间想起索尼2005年发布的豌豆型MP3 E300系列,然而豌豆MP3在当年售价近千,贵的要死,学生完全买不起。
而它,同样的颜值和设计感,却只需199元……
另外,它还拿到了“纽约产品设计奖银奖”和“BETTER FUTURE米兰设计奖”。这在国货耳机中也很罕见,毕竟大家都更擅长音质,而非外在的设计巧思。
看了下电商平台,Pill的销量简直了,预计破万也就这几天。

Pill目前貌似仅推出了两个颜色,分别是白绿和白红。外仓貌似亚克力,内部的耳机则用到了钛合金记忆金属和TPU外皮。实测重量5.1g,低于苹果airpods pro(初代)的5.4g。
和大多数竞品不同,厂商对Pill的IPX4级防水有着更令人“信服”的表述。即ILAC·MA(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中国计量认证)与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双重认证检测。
相信很多人对这类耳机的防水、防汗也挺重视的,所以,这可能也倒逼水月雨对该项性能进行了更深度的优化。

舱盖的打开与关闭很简单,就有点像滚筒。想要打开,就通过指腹皮肤与其舱体的摩擦力,把它推开即可。
而关闭,则可以通过拇指按住上图中凸起部位,向任意一侧方向搓动。
很多买家评价说,它这个滚动开仓非常解压,对此我表示认同。它就像是有了生命,带着适当的回弹力度和惯性在里面轻微的晃动。如俏皮的钟摆,非常有趣。

和索尼、苹果等国际品牌产品一样,你也可以在Pill的不少隐蔽位置看到那些低饱和度,却又非常规范的产品特性说明和认证信息。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以很强的使用信心。

耳机本体的设计和充电仓一样,透着清新的精致。而具体的细节设计也是颇富巧思。对比我手里其他的不同档次的水月雨产品,Pill的设计完成度和工艺细腻感都很不得了,不像这个价位段会出现的。
缺憾也有:就是没有识别左右的“盲点”。而且黑灯瞎火时,你会因它的舱内以及腔体都没有指示灯而郁闷。总之,分辩左右,就只能通过“肉眼”查看腔体表面的L和R。
意想不到的优点是:相对绝大多数TWS和OWS,Pill在回舱充电时,不需要你费心分辩左、右,而是随便搁哪一边都行。相信这一优点会很多让头脑不清,或是在特定场景下急于收纳耳机的朋友感到一丝幸福。
续航和待机:分别是8+20小时和35+90小时(推测是50%音量下测得),不对比更贵的OWS,它这个数据还是很好的了。
佩戴相关:初次佩戴稍微花了点时间,最终发现它最稳定的角度是“C桥”尽量朝下,而夹在耳朵边沿的位置,也最好是“靠下”,接近耳垂。
总体来说,在佩戴ok后,它不太会出现明显的晃动和“移位”。而在佩戴和微调的过程中,即便你误触了触控面板,也不会激发它的“响应”(双击才会播放/暂停),这一点很人性。
另外在触控功能上,除了没有音量调节和红外感应(摘下暂停),其它似乎都具备。

前腔体的扬声器面板(轻微椭圆形)也通常都是正对着耳洞的。可以给出饱满而立体的音质。且在中等音量下,理想的人与人距离内,不会出现声音泄露和打扰他人的窘况。再就是,对着镜子照自己,还真的是挺好看的,我不由得感叹自己怎么“潮流”起来了。因为它的外形太像“耳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戴口罩,口罩的绑带有较大几率会陷入它后侧控制器的内侧,所以在摘下耳罩和耳机时,需要小心;另外,脱衣服时,如果你的领口稍微偏窄,那么它也有挺大的概率被衣服一同拽下来。(戴眼镜的话,毫不影响)
其他方面,异物感轻微,晃动幅度轻微,舒适度很不错。当然,OWS几乎都挺舒服的。还有,它是可以侧躺睡觉时佩戴的,虽说并不完美,但简单调整侧躺时的姿势即可享受足够高水平的稳定。
声音表现:
默认是“音乐模式”,初听感觉就很好。我开的音量挺大,但没有干涩,也没有紧绷,更没有破音。三频的柔顺感和自然度都可圈可点。尤其低频的力度和量感是有点惊艳。因为此前,我所把玩的大约30个OWS,只有大概4个型号有类似入耳式耳机低音的威力和品质。如今水月雨Pill毫无疑问进入了优质低音OWS的行列。
只是,我不清楚这一水平在“夹耳式耳机”中处于哪个等级。不过,考虑到它199元的低价……
而出于我本人有限的市场观察,我预感它大概率会是2025年500元内“最值得”入手的那个高音质OWS。原因是它在入门级价位提供了“行业参考级”的性能、功能和调音。
再就是,Pill的声音硬素质和调音在有线耳机中如何?考虑到两种类型耳机的使用场景差异,这里需要抛却“动态”这个硬性要求。经过脑里的一番(类似浆糊)“加加减减”,最终我觉得它大概相当于水月雨“竹2”的水平。但从声音的自然度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水准了。
最后,它也有“游戏模式”,只需连续按4次触摸面板即可切换。据悉此时会有非常低的延迟。
(对了,厂商特别提醒,前腔体要尽量贴近耳洞,否则人声和低音会轻微发虚,但幸运的是自适应低音算法补偿好像在一定程度上补足了这个突发性的缺点,所以,即便耳洞内没有被它的“前腔”堵严,也依旧会发出较为均衡的音质)
长知识之延伸阅读:
①、基于扩散场头相关传递函数,水月雨开发了一枚由压缩纤维振膜制成的13mm动圈单元,具备超高效率、超低固有频率和长行程宽频带的性能特征。
(该尺寸在这个价位段似乎是最大的,但和我知道的更贵的OWS对比,还不够大,推测未来水月雨未来可能会开发Pill的二代,并采用更好的单元提升动态,更小巧的体积提升握持的舒适度)
②、耳夹式OWS不同于传统入耳式耳机的“压力场”工况,更接近音箱工作时的“扩散场”工况。因此,面临着类似小尺寸音箱单元的技术难点,需要通过特别设计厂行程单元来满足实际工作工况。

与Pill配套的官方APP界面如上。貌似简单,但其实,越是点开每一个分项,你可能越会感叹水司对专业音频的执迷。老实说,我是不太理解为何非要把幕后调音工程师那一套专业玩法用在民用入门消费级耳机上。暂时我想到的只是“卷”。
关于这个APP(MOONDROP 2.0),好的是顶端有两边耳塞的电量显示,遗憾的是没有充电仓的。另外充电仓的电量指示灯在舱体底侧中心位置,通常是乳白色。我暂时还没看说明书,不知道它具体怎样的显示代表怎样的电量剩余。
功能方面,除了“同时连接两台设备”在点选后可实现相应的实用功能,非常好用。其余几乎都是围绕“音质”和“专业调音”而展开的。
比如最显眼的“三个增益“,它们类似耳放的低、中、高(GAIN),可以从总体上由低到高的调整耳机响度,这对深夜聆听,怕音量太大或是嘈杂环境下嫌音量太小的用户来说会很贴心;
另外“场景预设”主要是针对低音量感而设计的,包括默认的“标准”,“低频+”和“低频-”,老实说,我一向不那么在乎OWS的EQ和玩法,不过,这次也还是玩了下,没想到有效果,但需要你稍微细致的感受才可以。总体上,我是认可这个低音场景的玩法,但我大概率平时还是“标准”模式听它。

另外,首次出现AUTO EQ和水月雨全新设计的“参数均衡器”界面。相信很多老水月雨买家都清楚他们这个“参数均衡器”有多么过于的“专业”。如今对增益值(gain)的调整,终于不再只依靠“点选和输数字”了,而是可以更快捷一些的用手指“提拉或下滑”来实现。这对喜好折腾“调音”的烧友来说,想必会比较兴奋。但是,即便如此,你也仍需认真得研究一番它的操作逻辑,以及理解不同增益、Q值和频点对Pill默认音色的改动意味着什么。


至于AUTO EQ,貌似是一键实现你选中的基于B&K 5128的几种科学目标曲线。我个人最喜欢的有俩,一个是最下面那一行水月雨的VDSF,再一个是哈曼入耳2024,后者可以大幅提升高频的延展以及乐器在空间中的立体感,相对更华丽。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