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吃不饱饭,为何还有人怀念呢?

艳子很有趣 2023-08-22 12:09:35

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有一个现象,几乎发生在每个人的家里,那就是长辈聊起过去故事时,会无限怀念着六七十年代,言语中充满眷恋,往往连神情都会温柔缱绻。

本以为是回忆自带的滤镜,就像美化曾经,向往未来是亘古难变的习惯,可仔细观察发现,事实大约“另有乾坤”。

一、六七十年代到底如何?

若只是回忆叠加的滤镜,那不会身体力行的去试图回溯这段岁月。

但许多中老年人晨练的公园里,高唱红歌及苏联歌曲的源源不断,经常还能听见颇有年代烙印的手风琴之声。

缓慢深沉的曲调,真有一股沉淀心灵的魔力,让匆忙通勤赶路的着急陡然被洗刷殆尽,步伐都不自觉慢了下来。

理中客的说,六七十年代真就那么好吗?

——其实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可谓是“云泥之别”。

就拿生活离不开的衣食住行举例,住房条件优越些,也就是筒子楼或苏式多层楼房,更多则多户人家合住在平房和棚户简易房里。

穿衣也极为简朴,身上带着补丁十分稀松平常,家中孩子多的,一件衣服大的穿完小的穿,拢共算下来都没有几件。

出行,近处全靠腿,远一点则是自行车与公交车,后者也完全不比当下方便,三五分钟就能有一趟,常要算着点去赶车。

至于饮食,那更是不能比。

——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家都勒紧裤腰带度日,粗糙的杂粮都吃不饱,一个个面如菜色,走路都打摆子,四肢常会浮肿,起身时更会眼前一黑,得扶着墙缓好一会。

家中长辈对六七十年代的物质匮乏也从不回避,还总在孩子挑食浪费时,引来当作成“范例教育”。

二、到底在怀念什么?

那么明知那会儿日子并不富裕,依然无限怀念,到底都在怀念着什么呢?

——其实,大多数人怀念的自然不是忍饥挨饿的感受,而是一种幸福、清静自在且有追求,满含梦想的状态。

常有言,肉体不过是承载灵魂的皮囊,虽说要当作圣殿般仔细供养,可精神世界的愉悦,却是更难为可贵的存在......

六七十年代,那颗因战乱恐惧不安的心终于有了安全感。

对伟人毛主席,当作领袖般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国家正铆足了劲要重新于世界格局赢得尊严体面,各行各业均是蓄力待跑的阶段,恍如拂晓等日出,一切都充满着希望跟光明。

此种状态可以方方面面给予人滋养,不光养神还提气。

前者令人追求星辰大海,不拘泥俗世的块八毛。

如为了国家的发展不计个人得失,废寝忘食的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更可以为实现理想与抱负付出一切,甚至无暇去权衡顾及投入跟收获是否划算。

而后者则会让人呈现生机勃勃的状态。

就像繁花似锦的春日,好似有用不完的力气跟充沛的好奇心,日子都过得活色生香。

会有耐心跟着老师傅去学习打造一件家具,会向邻居请教别具风味的菜肴,会用铁丝给孩子弯一个能推着玩的圆环......

就算是饿的吃不饱的三年,也是但凡吃顿饱饭,就得去尝试些有趣的事物。

正是这股精气神让人格外怀念,当下,常见许多人抱怨生活的无聊乏味,一整日下来,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疲倦感满满。

不仅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得不干的事情也会大感烦躁,人的本能都会趋利避害,自然就对物质匮乏却幸福感十足的六七十年代有着万般眷恋。

三、幸福并不单纯只有物质

由此可见,幸福与否跟物质的丰富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如今吃饱穿暖早已不是问题,人人都在追求吃得更好、更健康,不仅半分不缺,还琳琅满目的令人目不暇接。

可经济提速过快,也有一个很难避免的附加作用,那就是还未来得及学习驾驭物质的能力。

从当初的每家都过着一样的生活,到当下的各不相同,努力改变命运的反面,就是会产生攀比跟嫉妒之心。

亲朋里,谁又换了新车新房,心思就会转几个圈,不良情绪的操纵下,对于本满意的一切就咋看咋不顺眼,不是觉得房车太旧,就觉得是家人不够有本事,烦恼争吵油然而生。

从一门心思简单干活、追求实现宏高成就,如当劳模、当榜样,到因对高薪、奢侈品等渴望产生贪欲跟嗔恨,认为拥有某件物品或到达一个社会地位,就能解决所有困扰......

可往往费尽心力攀登到目标,心中却升起下一个期望,以至于对婚恋也起到影响。

六七十年代时,一旦两情相悦就会理所当然的谈婚论嫁,不会考虑两家财力上的匹配,而顾及吃亏跟他人眼光。

条条框框列表格比对双方是否旗鼓相当,从学历家境、比到两方父母的退休金,角逐是让物质方面有了保障跟提高,不会发生让人恐惧的“阶级品质掉段”。

可紧绷的算计也会令人十分心累,对于精气神的耗损非常严重。

而物质快乐带来的诱惑,更让人对自身、原生家庭及目光所及的一切都产生怨怼。

或怨自己不够努力,没有如同学一样毕业就年薪惊人;怨父母没有给准备好婚房,要如背负巍峨大山般艰难前行;怨社会发展趋于稳健,未能如八九十年代般遍地都是机会。

诸如此类怨怼的情绪时刻煎熬着内心,当然没有从前幸福......

总结

另外,大家怀念六七十年代,也在怀念当时正派的社会风气,三百六十行,人人都有一份自豪感,不会干对不起良心的事,甚至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街上捡到钱包,都愿意花费大把时间等待失主或交给警察,孩子们去邻居家串门,十分自然的就会被留下吃饭,压根都想不到还有遇到坏人这一茬。

可以说,六七十年代,除了饿肚子,物质条件匮乏以外,其余什么都丰盈。

既有充沛的精神世界,也有众望所归的领袖,带领大家勇往直前探索前进的方向,更有对生活的蓬勃热情,还有难以止息的生命力跟好奇心。

——这些都好似像春雨般滋润着每个人的精气神,焕发出耀眼的自信......

所以,时移势易之下,亲身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才会对六七十年代充满怀念跟向往。

就像孔子一直怀念周礼的时期,对礼乐崩坏的世道叹息加无奈,而覆水难收,时间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任谁也无法回溯,就只能从言语里怀念以作铭记。

0 阅读:13

艳子很有趣

简介:艳子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