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前期,伴随着整个世界的安定,文学艺术也开始逐渐繁荣起来,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以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为代表,被称为“初唐四杰”。他们的才华是被公认的,特别是王勃,写下了《滕王阁序》,骆宾王据说他七岁时写下了一首《咏鹅》。不过,即便是天赋异禀的四杰,他们的下场也是颇为凄惨,其中两人淹死,一个被害死,最后只有一人得到了善终。
十六岁那年,王勃优素登科,获封为朝散郎,后赴沛王府任校订,深得沛王李贤欢心。一次,沛王和英王比试,王勃戏写了《檄英王鸡文》唐高宗知道后觉得他故意离间自己兄弟之间的关系,便下诏将他赶出长安。王勃离开长安之后,就去了虢州,成为了一名参军,后来被判处了死刑,好在他得到了赦免。
比起自己的惩罚,王勃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老爹被流放到越南河内西北方的交趾去做一个县令。他从南方来到这里,路过南昌,就是来看自己的父亲的。上元三年,王勃从交趾返程途中不幸落水而亡。
卢照邻跟随邓王十余年,受封为益州新都尉,于蜀居五年,遂赴洛阳。卢照邻在洛阳时,曾因一首诗而被当政大臣武三思所痛恨,并被关进狱中。卢照邻被朋友救出来后,得了一种怪病,他还给自己建了一座墓穴,每天晚上都在墓穴里睡觉。后来卢照邻承受不住这种痛苦,跳江了。
光宅元年,唐代开国英雄李勣的孙子李敬业在扬州起义,谋反武则天,《讨武曌檄》由骆宾王所著。徐敬业战败身亡,而骆宾王的行踪就无人知晓了。《资治通鉴》上说骆宾王也是在兵变中阵亡的,《朝野佥载》上说他是跳河死的,还有的说他后来隐世不出,或者干脆做起了僧人。
可是,好景不长,杨炯被发配到了梓州当了个司法参军。如意元年,杨炯被派到盈川做县令,第二年就死在了那里。据《旧唐书》记载,杨炯在任时,为官极为严苛,时常惩治部属,但直到今天,盈川还有一座宗祠供奉着杨炯,可见地方上对他的崇敬之情。
总而言之,王勃与卢照邻虽然是“初唐四杰”,但一个是意外,一个是自己跳下去的。《朝野佥载》上也有记载,骆宾王也是跳江死的。四个人之中,杨炯十六年没有得到重用,甚至还被降职,空有一身本事,但还是死在了一个小小的县令的位置上,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