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叫作《肖申克的救赎》,时隔多年,依然对一个画面记忆犹新:在一座亟待翻修的屋顶上,狱友们三五成群围坐在地面,喝着冰凉的啤酒,热闹地交谈着。
只有安迪一个人靠墙坐在角落里,不喝啤酒,也不说一句话,显得跟其他人格格不入。
如今的微信朋友圈,也是类似的场景。有的人每天都发好几次,图片视频轮番上阵,狂刷存在感,而有的人则像是舞台之下的观众一样,沉默不语,几乎没发过朋友圈。
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社交软件,2012年推出了能分享图片的朋友圈,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
十年过去了,即使短视频的兴起抢占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朋友圈依然热闹非凡,每天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遛狗晒娃、旅游美食、营销推广,争芳斗艳,谁也不甘示弱。
但有的人从来不发朋友圈,只是湮没在人海中,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电影里,正是安迪的努力,才让饱受牢狱之灾的同伴们享受了额外的待遇。那个看起来文静内敛的男人,之后又做了很多事,让大家不由得拍案叫绝。
而现实中,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也不是自卑、内向,而是大概率属于这三种人。
1. 能做好情绪管理,无需在朋友圈发泄
前几年知识付费非常热门,喜欢心理、成长的朋友可能看过或听过一本书《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在心理学领域很有权威,情商研究也贯穿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事实上,他所说的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本质上是情绪的管理能力,包括认识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等。
戈尔曼教授之所以要花几十年的时间研究情绪,是因为对于成年人来说,情绪管理的确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
几乎所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同事穿小鞋、被领导冤枉、被客户刁难、夫妻感情变淡、婆媳矛盾、孩子叛逆、经济拮据、伴侣出轨等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但每个人的反应完全不一样。有的人从来不在朋友圈发泄,一个人默默承受、寻找解决方法,而有的人一遇到麻烦,心里完全藏不住事,必须马上发出来让所有好友看到,可怜巴巴地乞求安慰。
后者如同一个储满负能量的气球,仿佛轻微触碰就会炸开一样,让人迫切想要远离。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麻烦接着一个麻烦,生活的本质也是解决问题、打怪升级,才能从惊慌失色,变成面不改色。
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仅会让同事客户给你贴上任性、幼稚、情绪多变的标签,失去很多晋升的机会,还会在背后偷偷嘲笑你没出息。
一位不知从哪个群里加过来的好友,曾在朋友圈里长篇大论地诉苦,大致是:
他父亲没什么本事,收入很低,双目失明的母亲做了手术需要拆线,央求了一圈,没有一个人愿意开车送她到镇上医院,连自己的亲叔叔也不肯帮忙。
末尾他还说了一句,父母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却落得如此田地,果然人心险恶,人间不值得。
跟他不是很熟,看了这段话没有太多的感想,但如果是他的同事、同学、邻居,看后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大概率是漠不关心、窃窃自喜。
成年人的世界,快乐是假的,钱难赚是真的,心难交也是真的。
亲戚朋友见不得你过得好、落井下石,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对他们抱太高的期望,还不如抓紧时间寻找其他有效方法,及时解决问题。
把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上,产生负面情绪,不停地内耗、反刍、抑郁,最终折磨的是自己,也一定会发现得不偿失。
季羡林也曾在《悲喜自渡》里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2. 为人坦荡真实,不喜欢伪装自己
一个人的演技能有多高明?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则号称“受害者联盟”发出的悬赏:一位身穿耐克的92年男生骗子,在梵克雅宝拿到了4500万的高定手表,在范思哲打包了上百万的服饰,之后拿着订购飞机的合同,让表行的老板,亲自开着劳斯莱斯请他吃喝玩乐,花了43万。
这个男生一分钱没出,就享受到了顶级奢华的消费和服务,不禁让人叹为观止。
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演技够好,能当饭吃。
这类故事网上挺多的,有的人看了之后也想走捷径,就换一种低成本的方式模仿他们:把朋友圈当成广告位,图片视频狂轰滥炸,伪装成富二代、企业高管。
出入奔驰宝马顶级系列,五星级宾馆用餐,跟名人合影,坐拥北京上海市中心的300平米商务办公区,他们的结局也会跟新闻里的故事一样,成功套现几百万后逃之夭夭吗?
大部分都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我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案例。
小鱼原本是小县城普通家庭的孩子,大学毕业后,父母卖掉唯一的房子送他出国留学,由于在国外只顾着贪玩,他回来之后没有找到什么好工作。某一天他突发奇想,在朋友圈宣称自己进入了投行,是投行老板的助理,即将走上财富自由之路。
随之而来的,是跟富二代贵公子们开着劳斯莱斯兰博基尼飙车的图片视频,和平饭店连住一个月订单、上海国金商场大手笔消费发票,普吉岛马尔代夫巴黎等地的旅游照……伪装得很逼真,不了解他的人都以为是真的,羡慕得不得了。
但是当亲戚朋友得知这些后,还以为他真的发了财,立马电话微信向他父母要债。因为在他出国留学之前,父母不仅卖了房子,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很多钱。
小鱼为了维持自己的人设,不得已从支付宝、微信、京东等各个平台疯狂借钱,几张银行信用卡套现,才还清了债务。
原本亲戚朋友是看到他小时候成绩优秀,以为他能有出息才肯借钱给他,也不期待他立即还钱,但他在朋友圈的炫富行为,惹怒了亲戚朋友,结果就是,他连基本生活都支撑不下去了。
原本是想靠着光鲜亮丽的人设,吸引美女投怀送抱、吸引冤大头对他予取予求,没想到被一路看着他长大的人,拆穿了真相。
面具戴得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基于微信拥有全球12亿+用户数,朋友圈原本只是一个分享图片和视频的休闲场地,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绝佳的伪装阵地,让无数人迷迷糊糊被割了韭菜,掏空了荷包。
作为一个正常人,如果很难抵挡诱惑,在关键时刻不妨复习下几条常识:
而对于靠美化、美颜维系生存的网友,我只能奉劝一句:假充真来终究假,虚作实来毕竟虚。美梦破碎后,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心理落差,会令你异常沮丧。
3. 摈弃无效社交,专注当下生活
经常发微信朋友圈的朋友会发现,当你发不同内容的时候,点赞的,往往是不同批次的人。
比如,如果图片是展示你的妆容衣服身材,会吸引大量异性点赞评论,如果是工作,会得到同事、客户的回应,如果是转载时事新闻、国家法规细则,反应最积极的,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这是因为,人性的本质是一样的,尽管每个人身处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消费水平,不同的学历、文化修养,但他们都遵循同样一个原则:我只关注跟我自己有关的内容,跟我不相关、不感兴趣的事情,我都视而不见。
一位宝妈曾在网上记录了自己发朋友圈的后悔史:有一次做了一份红烧肉,味道和色泽都很不错,就发朋友圈炫耀一下。结果不到一分钟,一位女性朋友打电话说,要带孩子来蹭饭。
朋友来蹭饭,一个菜不够吃,当然要多炒几个菜。她急忙跑到楼下的菜市场买了一些素菜和荤菜,一个小时后,五六个菜上桌了,朋友也带孩子上门了。
如果只是吃了饭菜,倒没什么,可这个朋友的孩子特别没礼貌,把客厅弄得乱七八糟,还抢走了自己孩子的玩具,事后网友花了好长时间才把孩子安慰好。
但是当网友自己急需用钱的时候,向那位女性朋友借钱,她嘴里说得好好的借2万,但转身立马就拉黑了电话和微信,两人像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一样生疏。
一次借钱让她看清了朋友的为人,也让她明白了人性的本质就是自私,当你所做的事情对对方没有帮助的时候,对方不过是,权衡利弊后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这个社会,每天都在新建很多社交关系,其中大部分的社交,都是无效社交——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成长,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更多的都是拉垮、伤害。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管好自己的嘴和手,不乱说话,不乱发朋友圈,活在当下,自得其乐。
“我们要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应对真实的生活,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