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特朗普表示,他将在就任总统的第一天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新关税,以打击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他表示他将在 1 月 20 日就职后立即签署行政命令,对所有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他还表示将对中国征收额外10% 的关税。
对此,特朗普及其团队表示,明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履行美国总统的职责后,将立刻签署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25%关税所需的所有文件,适用于他们向美国出口的所有产品。并声称这是特朗普“入职”后要签署的第一批行政命令,态度似乎比掀起和中国的贸易战更加积极。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加拿大历来就是美国的亲密盟友,与墨西哥、美国同为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同时两国都是美国的前两大贸易伙伴。而且在此之前,特朗普曾表示要对中国产品征收60%的高关税,现在却突然对此作出了大幅调整。
笔者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之所以会出现大变动,主要在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解决非法移民问题是特朗普就任后的当务之急
特朗普在竞选中曾表示,他就任总统后的首要任务之一是解决非法移民问题,让边境“强大而有力”。或在就职后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以打击非法移民。特朗普过渡团队发言人卡洛琳·利维特指出,特朗普将调动一切必要的联邦和州权力,对罪犯、毒贩和人口贩子实施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驱逐行动。
特朗普认为墨西哥和加拿大在边境安全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大量非法移民和毒品进入美国。他希望通过加征关税来迫使这两个国家加强边境安全措施。为了兑现其竞选时的承诺,特朗普上任后必然会率先拿非法移民问题开刀,使其成为重掌白宫大权后的当务之急。
二、为了实行美国优先政策,保护本国产业
众所周知,在特朗普的政策主张中,“美国优先”是一个核心概念,早在2016年竞选期间,就在首次提出了美国优先口号,明确表示“只有美国优先——美国优先”,这一政策主张贯穿了其上一任执政期间。
回溯历史,美国优先并非特朗普独创,这一口号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一些政治势力如“本土美国人党”也曾使用过这一口号。特朗普在上一任总统任期内,就在多个领域实施了“美国优先”政策:
1、贸易政策: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特别是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并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税率,以减少贸易赤字并保护美国制造业。
2、能源政策:推动能源独立,增加国内石油开采,降低能源成本,并通过减税措施鼓励制造业回流。
3、移民政策:实施严格的移民控制措施,包括修建美墨边境墙和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
从特朗普的执政理念不难看出,其关税政策背后反映的是美国优先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旨在减少贸易逆差,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通过加征关税,他希望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减少进口,增加国内生产。
特朗普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很多国家在和美国的贸易中都是顺差,他认为:美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中国都在对美贸易中占了美国便宜。
并认为欧盟也在占美国的便宜,在与美国的贸易中“欧洲伙伴从美国每年能获得2000亿美元左右的顺差”。正是基于这一观点,特朗普声称,不论是哪个国家制造的商品,想要进入美国,就必须征收更高比例的关税。
近日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变动,明显是在拿美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开刀,他完全将美国利益放在首位,根本不顾及贸易伙伴的感受。
三、出于政治和执政考量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显示出强硬的政治姿态,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执政和政治考量。竞选期间,他选择在这一时刻将矛头对准中国,目的在于意在迎合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浪潮,同时为自己的竞选加码。
对此,美国国内的部分议员甚至更为激进,呼吁取消中国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并将中美关系定性为“未来十年决定世界格局的核心竞争”。这一语调的转变表明,无论美国政局如何变化,中美关系都不可避免地将成为未来几年的重要议题。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更依赖美国市场,在贸易谈判中进一步让步,其目标不仅是平衡贸易,更是遏制中国崛起。然而,这种“谈判技巧”对两国长远经济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特朗普政府称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完全开放,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封闭,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在美国对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严格打压的背景下,华为手机在美国几近封杀,而特斯拉却在中国享受宽松政策,两国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平衡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降低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竞选期间,特朗普将关税作为其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以此获得选民支持,他抛出对中国商品的高关税言论,本意是拉拢那些笃信美国在贸易中吃了大亏、满心盼着本土产业能有保护伞的选民群体,以求获得更多的选票。
然而获胜后,可真到了要付诸实施阶段,才发现关税政策涉及多重因素,实行起来举步维艰,可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执政后,特朗普首先需要平衡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美国国内并非所有企业和群体都支持高关税政策。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短期看,加征关税似乎能为部分美国产业提供贸易保护,使它们减轻来自中国等国的进口竞争压力,让本土相关产业获得喘息、成长的空间,看似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
可是从长远观点来看,加征关税不仅会导致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还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美国消费者和进口企业实际上承担了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成本中的大部分,这些贸易成本最终还是要由美国消费者来承担。
关税政策会导致进口商品成本增加,进而推高物价,影响消费者购买力。根据研究预测,如果关税计划实施,美国消费者的年度消费能力可能会损失多达780亿美元。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特朗普近期才会改弦易辙,对原来的关税政策作出了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特朗普务实的执政风格。
五、考虑到关税政策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
事实证明,高关税政策会扰乱全球供应链,影响美国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生产安排。中国对美出口近 60% 的产品是中间产品而非最终消费品,美国很多下游企业在产业链中对这些中间产品有着巨大需求。
如果缺少了从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将会导致美国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美国经济将因此遭遇困境。况且,中国肯定会实施关税反制,降低关税补贴的措施接踵而至,最终美国不可能从高关税政策中获利。
作为美国政坛的资深政客,特朗普深知,如果一味强推高关税,必将引发广泛的经济问题和民众不满,这对于其执政和政治前程极为不利,总统的宝座岂能坐得安稳?所以他明智地把加征关税的幅度降低,试图在保护本土产业和维护经济稳定间,找到一种政策平衡。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影响美国及其贸易伙伴,还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是相互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新调整,引发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情绪,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和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