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伟大的父母,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出现的4个双烈士家庭

燕哥看历史 2024-05-27 10:48:48

1、骆家双烈士

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三角寨人。

骆家明烈士,1979年2月23日牺牲,时年21岁,三等功

骆家发烈士:35105部队63分队,战士,团员。年龄:19岁。1984年4月30日牺牲,荣立一等功。

2、刘家双烈士

哥哥,刘光,山西阳城县人,于1978年入伍,之后被保送到南京外国语学校深造,毕业后回到云南省军区独立师侦察连担任副连长。1981年12月,他带领侦察队在田蓬尖弯堡执行作战任务,在回撤途中发现原先战士们开辟的通道被越军布满了地雷,在排雷过程中,工兵班长被炸牺牲,刘光被气浪掀翻在地,不小心也触发了一颗地雷,最后因失血过多牺牲,后安葬于云南文山烈士陵园。

弟弟刘明,接过哥哥的枪,到原昆明军区步兵119团5连当兵。1984年7月13日,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中,遭敌炮袭不幸牺牲。

3、段家双烈士

哥哥段有光, 1977年1月入伍,原昆明军区14军42师126团3连战士。1979年3月,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追记三等功,现安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园。

弟弟段有明, 1980年1月入伍,接过哥哥的枪,在原昆明军区14军42师126团3连任战士。1981年5月7日,在收复扣林山作战中牺牲。

4、耿家双烈士

哥哥耿军和弟弟耿晓康

耿军所在的8连在郭邦地区,同样在撤退途中遭遇了敌人的埋伏。全体8连战士们接到上级的命令,一边反击一边向国内方向即刻撤退。

耿军率领着十几战友负责引开敌人,不料被敌人穷追不舍,一直紧咬着不放。由于不熟悉当地地形,耿军和战友们迷失方向,最后被敌人包围在一处无名山崖。

越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猛烈的冲锋,耿军率领战友们顽强抵抗,让他们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伤亡的代价。

战斗异常惨烈,敌人的疯狂进攻,也让战友们一个个先后负伤,或者英勇牺牲,而他们的弹药也越打越少,逐渐抵挡不住了。

耿军对着敌人打完最后一梭子弹,回头看着仅剩的三名战友,然后坚定的说道:“我们宁死也不当俘虏!”

说完,他提着枪,毅然带头跳下了山崖。三名战友毫不犹豫,紧跟着一起跳了下去……耿军被追记一等功,

1978年初,耿晓康顺利报名参军。1979年2月10日,耿晓康和大哥耿军一起参加了部队誓师大会。结束后,耿晓康与哥哥拿出所有的津贴,一起凑了12元钱,然后给家人写了遗书。1979年3月15日,耿晓康所在的6连,正在高平昆诺地区行军中途,再一次遇上了前来袭击的一大股敌人,不幸还被他们重重包围了。越军仗着人多势众,不断组织进攻,疯狂朝他们逼近。

耿晓康接到任务,与战友们负责转移伤员,突围期间留在了队伍后面。经过几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全体6连战士们总算撕开了敌军一道口子,开始要成功突围了。

越军也不含糊,得知消息后,迅速派出大批士兵前来追击。耿晓康与两名战友主动留下来阻击敌人,从而掩护伤员迅速突围撤退。

不幸的是,他在激烈的战斗中,身体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血流如注,年仅19岁的他,最后英勇牺牲。耿晓康被追记二等功

4 阅读:396
评论列表

燕哥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