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河南女孩用0分抗议高考,为此赌上一生,现在后悔了吗

晨哥聊世界 2024-11-11 21:07:11

谁能想到在河南南阳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个每天忙着侍弄庄稼的农村妇女,曾经是那个轰动全国的"零分女孩"?

2024年的春天36岁的蒋多多正在田间劳作,浑身沾满泥土的她,和周围的农妇没什么两样。

可16年前她还是一个敢用0分抗议高考制度的叛逆少女,是学校里小有名气的"才女",是被寄予厚望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一场轰动全国的"高考抗议",最终收获的是鲜花还是荆棘?

2006年6月的那个早晨,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南阳八中高考考场外人头攒动,可考场内却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蒋多多的书包里装着两支特别的"武器"——一支黑色水笔,一支蓝色水笔。

这两支笔将会成为她对抗高考制度的利剑。

小小的考场成了她的"战场",每一个细节都被她精心设计。

选择题?填空题?都不重要。

她的目标只有一个——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她的抗议。

试卷翻到背面的那一刻,她的手微微颤抖,却又格外坚定。

密密麻麻的字迹很快布满了试卷的空白处,那是她准备已久的8000字"檄文"。

她的笔尖带着愤怒,仿佛要刺破试卷。

有那么一瞬间她觉得自己就是古代写檄文讨伐暴政的文人。

"碎心飞魔"——她在密封线外写下这个充满叛逆的笔名时,嘴角微微上扬。

监考老师在教室里踱步,她却心如止水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场"单枪匹马"的战争,在她交卷的那一刻,就注定要轰动全国。

最终的结果像个巴掌一样响亮——语文18分、数学30分、英语66分、文综0分,总分114分。

说实话这个成绩让她有点失望,因为她的目标是"全科零分"。

但这份成绩单却足以让整个南阳八中地震,让她的父母崩溃,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毕竟谁能想到一个曾经的优等生,会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114分的成绩单让人很难想象这个"零分女孩",曾经也是个学霸。

回到一年前高二的蒋多多还是老师眼中的"香饽饽"。

可数学就像个拦路虎,横在她面前。

每次数学课提问,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而她却恨不得把头埋进课桌。

一次次的考试失利,就像一把把小刀,慢慢割掉了她的自信。

更要命的是学校简直成了"刷题工厂"。

题海战术下的她,像个被迫运转的机器,整个人都不好了。

但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在她最失意的时候,文学之花却突然绽放。

起初只是在日记本上随手涂鸦,谁知一发不可收拾。

那些被数学折磨的日子里,她在作业本背面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短短两年她就写出了20多部小说,字数破百万简直是"键盘小仙女"。

她的小说在同学中间悄悄传阅,大家都被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圈粉。

有同学给她起了个外号叫"才女",这称号比"学霸"顺耳多了。

甚至有一段小说还在杂志上发表了,这让她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

就在她沉浸在写作的快乐中时,班主任的电话把她拉回了现实。

面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她只是默默掏出已发表的作品。

在她看来那些枯燥的试卷比不上她笔下缤纷的世界。

可老师那句"你以为靠写小说就能有出息吗",像一记重锤砸得她喘不过气。

那一刻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里萌芽——既然他们不理解,那就用最极端的方式让他们明白。

蒋多多的反抗就像一把锋利的剪刀,无情地剪断了父母编织的美梦。

在南阳这个小城里,她的家庭再普通不过了。

家里几亩薄田年景好的时候都难以糊口。

可就是这样的条件,父母却要拼命供三个孩子读书。

他们蜗居在大伯家的老房子里,屋顶漏雨都舍不得修。

父亲整天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走街串巷推销保险。

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数过的都是零零碎碎的钞票。

母亲更是起早贪黑,白天种地晚上做手工活。

硬是在城里人嫌弃的街尾,攒下了一个温暖的家。

为了孩子们的学费,他们肩上的债务越背越重,整整两万多块钱啊。

"咱家穷但孩子们的书不能不读",这是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

得知蒋多多的"壮举"后,母亲瘫坐在地上,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岁。

更让人心疼的是,学校特意上门愿意给蒋多多一次免费复读的机会。

这对困难家庭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可偏偏倔强的女儿连考虑都没考虑,就把这个机会推了出去。

不仅如此她还带着仅有的200块钱离家出走。

她以为自己在为理想而战,殊不知这一战打碎的是整个家的希望。

在南阳这样的小城,知识改变命运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可蒋多多偏偏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用最极端的方式,把这条路堵得死死的。

十六年过去了生活给了蒋多多一份最现实的答卷。

那个带着200块钱离家出走的倔强女孩,如今也当了妈妈。

曾经她以为写小说就能改变命运。

可投出去的稿子,就像石头沉入大海,再也没有音讯。

她尝试过外出打工,但学历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

生活就像一位严厉的老师,教会了她最深刻的课程。

如今的姐姐在大城市买了房,过着白领生活。

弟弟也在城里找到了体面的工作,春节回家都是开车。

唯独她还留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

每天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和母亲年轻时一模一样。

当年那些慷慨激昂的文字,早已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褪了色。

那些不切实际的文学梦想,也被现实磨平了棱角。

有时候她也会想起那个青葱岁月里意气风发的自己。

那时的她敢用一场零分考试来对抗整个教育制度。

但现在她连让孩子多读几年书的底气都没有。

这些年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没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盲目对抗体制赌注往往是整个人生。

就像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的:"虽然高考制度不完美,但它依然是寒门子弟最公平的上升通道。"

回望那个炎热的高考季,她用18岁的叛逆换来了36岁的平凡。

这注定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考题,留给每个人的都是不一样的思考。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