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白诗文字太朴实,太浅显,太直白,缺乏诗的含蓄美,不能让人留下太多想象空间吧。一般初学诗者,学白诗,然后学杜诗,李诗,最后才是陶渊明,屈原。要想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诗,除了天赋外,还得有要死要活的人生经历。白居易天赋尚可,日子过的大舒坦了,看看乾隆的诗,还不如民国军阀的打油诗
白居易是对外输出第一人,在日本,可能不知道李白杜甫,但是白居易的诗都多少听过,李白太过狂放,杜甫太深沉,白居易是关注生活,在经过翻译啥的,他的最容易得到共情,最主要是很多日本人坚信杨贵妃没死逃到了日本,然后白居易的长恨歌描写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就是在说日本,所以连带着就喜欢白居易了。
而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杜甫身上的两个身份,读书人与官员,都是能够令他在朝廷势力所及的地方横着走的。当时如李白,后世如徐霞客者,虽然没有官身,却能畅游天下,是与他们读书人的身份分不开的。徐霞客游记中就记载了,旅游途中遇劫,一经报官,马上就引起了官府的重视与行动,并且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效率比当今一般的报警高多了。
当然诗词各有所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认为白诗不如李、杜。做人为政远非李杜可比,不说官职大小,单看李白跟永王李琳混了个灰头土脸便知此人乃官迷一个,毫无远见。酒鬼一个,所谓捉月成仙,其实是酒醉溺水而亡。败家子一个,后来衣食无着,靠李阳冰救济才没饿死。如果这样的人就是才子,大家最好别有才。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盛唐时王维的名气高于李白,杜甫也只是普通诗人。中唐时期,白居易号诗仙,名气最盛。宋朝,杜甫名气最高,引领黄庭坚等江西诗派。现在,才形成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人顺序,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何必管他排名顺序。
PS:杜甫是政治诗人,就像部队里的政委。李白是林总,杜甫是罗帅。杜甫没有爱情诗,急切做不来送别诗,除了格式化适合机器人填诗的律诗和绝句,就无从用力。律诗与绝句的本质是对联。可以说杜甫是对联鼻祖,但论诗,则不必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