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 战争升级,伤亡加剧。而承担这些后果的,将是那些刚满18岁的乌克兰年轻人。
这让人不禁想起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当你看到别人怂恿邻居家的孩子去打架,而自己的孩子却坐在家里喝可乐时,你就知道这个人安的是什么心。
拜登政府现在就在做着这样的事 - 他们不派美军参战,却要乌克兰的年轻人去送死。
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至今,美国这盘棋下得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他们原本打算通过支持乌克兰来削弱俄罗斯,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让西方企业失去了俄罗斯这个重要市场。
更让华盛顿郁闷的是,中国企业却在这个过程中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对俄罗斯市场的深度渗透。
特别是在汽车领域,当欧美品牌纷纷退出后,中国车企可谓是"风景独好"。
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可不是靠什么特殊手段,而是实打实的产品竞争力。
这种局面,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能源市场上的变化更是让西方措手不及。他们以为制裁能让俄罗斯屈服,殊不知这反而加速了俄罗斯与中国、印度的能源合作。
现在俄罗斯不仅找到了新的买家,还通过灵活的贸易方式维持了出口增长。这哪里是制裁俄罗斯,分明是给中国送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为什么还要刺激战争升级?
答案很简单 - 他们需要在明年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之前,逼着乌克兰打一场大的。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一旦特朗普上台,美国对乌克兰的政策很可能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更讽刺的是,在太平洋另一边,台湾岛内的民进党还在对这场战争抱有幻想。他们津津乐道于乌克兰如何使用美制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甚至还高调宣扬自己获得了同款武器。
这种行为,不得不说是在刻意无视历史经验和现实教训。
现在的乌克兰,战场上已经不得不动员大量年长士兵,甚至不得不让女性上前线作战。
而美国的新要求无疑是在把乌克兰往更危险的境地推。一个不得不让18岁少年上战场的国家,还能指望什么"光明前景"?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战争已经暴露了美国对待盟友的真实态度 - 当你对美国还有价值时,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怂恿你与对手死战;当你失去了价值,他们转身就会把你抛弃。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现在又在乌克兰重演。
而在这场国际博弈中,中国展现出的是完全不同的姿态。我们既没有火中取栗,也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同时凭借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实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