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犬】
电动自行车或电池不“进楼入户”这件事屡次被提醒,但有些人依然不能遵守,结果就是各种杯具出现。
今天凌晨4时许,北京一居民家中发生火灾,致1死4伤。初步调查认定,火灾系室内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内部故障起火所致。
据统计,90%的电动自行车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发生在门厅、过道及楼梯间等室内场所,这是因为电动自行车或电池一旦“进楼入户”,发生火灾后,人员将难以逃生和自救。
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火场高温和毒烟,电动自行车部件为塑料、橡胶和聚氨酯材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一旦人体吸入,只要3到5口,就会昏迷,随后窒息死亡。当周边堆积了可燃物时,火势将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
更重要的是,一旦失火,燃烧迅速猛烈,3分钟温度可达1000℃,多数家庭都没有能力和时间进行有效处置。
消防部门呼吁,居民应有序停放电动自行车,在指定充电场所安全充电,不要将电动自行车或电池带到室内停放、充电。严禁在楼梯间、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处停放、充电。严禁拼装改装电动自行车,加装改装或更换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池。
如发现有电动自行车或电池“进楼入户”,应提示、制止或拨打12345热线电话举报投诉。
近日,有国内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被泄露到网络上,引发众多关注。
《经济日报》在报道中指出,车企极限压价提升不了竞争力。
车企期待提升乘用车竞争力无可厚非,但竞争力的提升应当主要来自于产品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服务增强,而非没有底线的价格战。
尤其是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当下,靠“极限压价”供应商获得竞争力的边际效益早已递减。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事实上,价格战是把双刃剑。如果车企竞争过度,没有节制地靠压价卷供应商,而供应商为降本,不惜偷工减料,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最终伤害的不仅是供应商,也包括车企,还有整零关系。
注:以上综合资讯来源快科技
汽车都半固态了,自行车不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