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清晨五点半,六十八岁的赵师傅像往常一样,踩着薄雾来到小区门口的广场。他习惯性地加入晨练的队伍,准备开始一天的散步运动。
正当他迈开步子没多久,忽然感到一阵眩晕,视线变得模糊起来,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前倾斜...
"赵师傅!赵师傅!"熟悉的呼喊声将他拉回现实。睁开眼睛时,自己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主治医师张医生正在查看他的病历。
"血压190/110,清晨低温加上空腹运动,血管收缩导致供血不足,幸好发现及时。"张医生推了推眼镜,神情凝重地说道。
赵师傅曾是一位知名的中餐大厨,退休后仍保持着规律作息的习惯。
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六点前就会到小区广场散步。他坚信早起运动有益身心健康,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整整八年。
"您觉得我这样的运动方式有问题吗?"赵师傅困惑地问道。
张医生放下病历本,拉过一张椅子坐在病床边:"赵师傅,您的生活习惯值得肯定,运动确实能增强体质。只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清晨散步存在着一些隐患。"
一旁的赵师傅妻子李阿姨插话道:"我就说吧,前几天隔壁王大爷也是早晨散步时突发脑梗,现在还在住院。"
张医生点点头:"人体在清晨时段存在着特殊的生理变化。根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清晨4-10点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这个时间段,人体的血液黏稠度较高,血管弹性较差,血压也处于一天中的峰值。"
赵师傅想起自己这些年来,确实经常会在晨练时感到头晕目眩,只是都被他简单地归结为没休息好。
住院期间,赵师傅遇到了同病房的钱大叔,一位退休的机械工程师。钱大叔也是因为清晨散步时出现心律失常被送进医院。通过交谈,两位老人逐渐意识到,原来自己多年来引以为傲的习惯竟蕴含着健康隐患。
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医生在查房时详细解释了老年人运动的注意事项:"年过65岁的老年人,运动时间最好选在上午9点后或下午4点前。
这时阳光充足,气温适宜,人体各项机能也趋于稳定。空腹运动会加重心脑供血不足,运动前应该适当进食。"
"运动强度也要循序渐进,先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再逐渐加快步伐。一次散步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要注意保暖,避免在寒冷天气外出运动。"刘医生补充道。
住院一周后,赵师傅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出院那天,他遇到了小区里常一起晨练的张阿姨。张阿姨今年七十二岁,是位退休的中医护士。她分享了自己的运动心得:"我都是吃完早饭,等太阳晒暖和了再出门散步,从来没觉得不舒服。"
回到家后,赵师傅调整了运动时间,改在每天上午九点后外出散步。他还根据医生建议,在散步前喝杯温开水,吃点小米粥或面包。天气转凉时,会特意添加保暖衣物。
转眼半年过去,赵师傅不仅头晕的症状消失了,血压也逐渐趋于稳定。他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了老年健身群的朋友们,引起了广泛共鸣。
《中国老年学杂志》刊登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老年人存在不当运动习惯,其中清晨空腹运动占比较高。
专家建议,老年人运动时应该注意:运动环境要避免清晨寒冷、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运动前要适当进食,补充能量;运动强度要适中,循序渐进;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赵师傅的邻居徐奶奶是位退休的园艺师,她在自家阳台上种植了不少观赏植物。每天上午九点半,她都会邀请赵师傅夫妇一起到社区公园散步。三位老人边走边聊,不时驻足欣赏路边的花草,享受着惬意的晨光。
张医生在随访时欣慰地说:"运动贵在坚持,更重要的是科学运动。通过合理安排运动时间,调整运动方式,老年人完全可以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健康。"
《国际心血管病学杂志》的研究指出,适度运动能降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约40%。选择适当的运动时间和方式,对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郭医生建议:"老年人运动要量力而行,注意聆听身体发出的信号。运动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经过这次经历,赵师傅深刻认识到科学运动的重要性。他现在每天都会记录自己的运动情况和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春去秋来,小区的梧桐树又换上了新装。每天上午,都能看到赵师傅一群人悠闲散步的身影。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映照出健康幸福的笑容。这些精心调整后的运动习惯,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医学参考文献: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年第42卷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年第43卷
《国际心血管病学杂志》2024年第15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5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