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请记录八零年代?因为那个时代给予了我们太多财富

坤仑江山 2025-02-06 21:00:45

每到年末岁尾,鞭炮声响起来,七零后、八零后大多会有乡愁,回忆故乡、回忆村庄、回忆儿时的玩伴,回忆那段是爱非爱的青葱岁月,更忘不了当年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西游”、“水浒”、“射雕”、“红高粱”---

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刚刚从思想禁锢的年代跨越而来,电视、电影还不太普及,精神世界就像干涸的大地有着太多的焦虑,后来诸多影视和文学作品的出现就像一场及时雨,让庄稼们得以滋润终生难以忘怀。

当时也确实产生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和价值的文化、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成果。

为什么说八十年是有精神财富的十年呢?因为老百姓的日子在一天天变好,思维逻辑也翻开了新的篇章,全社会不再搞内部斗争,年轻人可以花前月下,中年人开始专心工作,作家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农民开始专心种地,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于是,中国文坛经历了一次“井喷”,这个时期是中国作家热情最为高涨、探索最为积极、取得成绩最为可观。这种井喷式的发展迹象在70年代末已经拉开帷幕,并直接影响和成就了整个80年代中国文学的“空前繁荣”。

所以,70年代末的文学是80年代文学发展的发端,如:陈忠实的《白鹿原》、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李锐的《厚土》系列、莫言的《红高粱》系列、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郑义的《老井》、贾平凹的《商州》、《秦腔》、王安忆的《小鲍庄》、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

还涌现出许多武侠小说作者如:金庸、古龙、梁羽生等等;经典不断呈现如《射雕英雄传》、《雪上飞狐》、《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龙剑》、《天龙八部》;《绝代双骄》、《小李飞刀》、《楚留香传》;《白发魔女》等等著作,更是通过屏幕传播进千家万户,这些经典作品无一不是七零八零一代人的回忆。

想起来竟有些莫名的感伤,如今这些时代的文学产物和我们的青春岁月一样,演过也就过去了,消失在历史长河,不再有人提起。摆脱不了的现状是上有老下有小,鸡飞狗跳的生活,背着担子负重前行的中流砥柱们,跨过青年和中年,摸索着走向未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