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原来是这样”的节目时,听到人的眼睛确实是有盲点的,并且还提出了一个纸片实验,自己试了一下,确实如主持人所述。现详细讲一下。
人的眼睛存在盲点,这是由眼睛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1. 盲点的成因
在视网膜上有一个称为“视神经盘”(Optic Disc)的区域,这里是视神经纤维汇聚并穿出眼球的位置。由于此处没有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当光线落在此区域时,无法被感知,形成视觉上的“盲点”。
2. 为什么平时感觉不到盲点?
双眼互补:两只眼睛的视野范围大部分重叠,左眼的盲点会被右眼的正常视野覆盖,反之亦然。大脑通过整合双眼信息自动填补盲区的空缺。
大脑的“脑补”功能:即使单眼看世界,大脑也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图案、颜色和背景信息,智能地“猜测”盲点区域的画面,使人难以察觉盲点的存在。
3. 如何检测自己的盲点?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验证盲点的存在:
第一步,闭上左眼,用右眼注视屏幕上的一个点(如“+”符号)。
第二步,将手机或纸张放在一臂远的位置,保持头部不动。
第三步,在“+”右侧约15-20厘米处放一个小黑点(如“●”),缓慢向“+”靠近。
第四步,当黑点移动到某个位置时,它会从视野中消失,这个位置就是盲点了。
盲点是眼睛的正常结构特征,因视神经穿出视网膜导致。通过双眼协作和大脑的填补机制,我们通常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人体感官的精妙适应,也为研究视觉神经科学提供了有趣的切入点。
还有人说,眼睛和大脑是两个体系,大脑不知道有眼睛的存在?你相信吗?下次说这个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