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时尚潮流中,三木母女才算主流,带着三木和她女儿的穿搭照,大家一时间都纷纷释怀,给自己的穿搭多点亮眼色,
以往的那些黑灰色已经不能丝毫吸引到目光,所以大家在衣柜里逐渐翻出颜色更亮也更轻松的单品进行搭配了。
正是这种大众的审美发生改变,才引领起今年这种“马甲+长裤”的穿法走红,这不三木母女都爱上了这一搭配,而这两位的穿搭风格,无论你处在哪个年龄阶段都适用,着实是一套经典又优雅的搭配。

说起来这马甲与长裤组合,比起一种流行穿法,它其实历史悠久,是经典组合,你没发现你自己也在穿吗?
无论你处于哪个年龄段,我相信你身上的时装总有那么一款马甲与长裤在为你服务。
复古为何可以深入人心,其实就是这样一种被称为经典的风格。
再回到这种经典搭配本身来看,马甲,顾名思义就是一件没有袖子的上衣,那么它的欧式拼写是vest,是服装最早起源于其他洲的一种,正因为这种服饰被称为“背心”,所以它的英文就更形象了,它叫做vest.
马甲至今都是一种经常被作为叠穿单品使用的服装,它在造型之间的层次感体现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这样使用层次感进行搭配被称作叠穿,它也被融入到了许多风格之中继续延续着它的经典魅力。
叠穿其实就很适合在秋冬季节使用,它不仅在增加造型层次感上有作用,同样也能为你起到保暖的效果,所以更多次是毛衣、夹克等厚款马甲被拿出来使用。

其次,它也可以通过轻薄制作顺应时节变化进行搭配,比如气候春夏时高温不敢多穿厚衣服,就会选择轻薄的背心,秋冬时又会拿出来搭配厚外套以增加层次感。
即便是秋冬,有时候厚外套也可以没有,那它就可以成为你的主外套和叠穿功能一起使用。

要说这么多关于马甲的信息,其实只是想告诉大家,自己身上没几个马甲可以说不过去。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下半身长裤。
时装中有一句话叫下身消失,上半身全靠抹,所以很多人为了放大腿部线条美观,减少视觉重心就选择各种裙装将下半身遮挡起来.

这种遮住下半身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跟裙装相对的长裤却依旧是时装主流,无数的人在各种场合都可以裙装,但是长裤却去不了地方,一来裙装更开放,更能引发别人的注目,二来裙装相对长裤更能展现美观腿部线条。

实际上,如果能将裙装变成一件既能做到遮住下半身,又不会太过引人注目的服饰时,那就是长裤,何况长裤还有更多种类,可以百变百搭。
总之,不管你多么爱穿裙装,但是要用长裤来替代的话,好处也是非常多的。
要知道,在休闲风日渐发展壮大的时尚领域,长裤仍然可以驾驭各方面场合,还能做到随走随脱,这些优点都是裙装所无法比拟的。

既然如此,那你是不是更看好“马甲+长裤”这两样搭配呢?
许多人内心是赞同的,但外部条件又阻止了他们的脚步,比如太胖或者太瘦等等自身问题,其实大家根本不需要对号入座。

首先,我们在选择马甲的时候,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个是款式不能过于花哨,其次就是舒适性,要让自己好穿又好看的同时,不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例如形象过分肥胖不适合马甲穿着原因,因为它会让你看起来很丑,再比如说马甲搭配长裤太紧也让人看起来没美感等等。
其次就是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款式,这就需要强调上面提到的舒适性了。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款式?
比如针织马甲以及西装马甲这两类款式,重点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它们都是经典款式。
第二是它们不仅好看,更重要的是能够抵御寒冷天气带来的影响。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长裤如何选择:
如何让宽松长裤看起来精神一些?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清楚了解,包括腿部线条是否完美,如不完美,可以通过有设计感的不规则面料以及阔腿设计将其遮掩起来。

腿部两侧宽阔的消费者购买宽松直筒或者阔腿款式裤子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腰部线条显得比较细窄的问题,否则腰部线条如果不好看,同时腿部又因为由于阔版而显得跟胖,非常容易让人觉得看着很粗尔。
腿部比较纤细细窄且没有显胖状况出现的人,他们穿搭的时候就要记得刻意强调腿部线条感,注意线条感凸显的方法,比如开叉、多层次设计等方式。
但这样的细窄体型需要温习的主要是修饰身体结构不完美身材线条,并不是说自己腿粗,就需要遮掩腿部线条感。

这里有几种具体组合风格:
首先是休闲风:
我们可以选择圆领T与阔腿裤组合,上穿比较宽松圆领T,下搭设计独特又简约的半阔半直筒直通裤,自带休闲风格的一种服饰,它具有简单朴素又时尚不失设计感特点,可以显示出你的干净整洁又休闲风骨,整体给人的感觉很加分。
其次是优雅风:
可以上穿比较修身大方又工整干练的小西装,下面是一条设计独特却优雅耐看的裙裤,这样一身自带优雅舒适风格,而且又加分好看,让别人看了忍不住夸赞一番的大方又优雅的穿法,仿佛是一位轻熟优雅风女人,彰显着成熟气质又充满优雅气息。

最后是慵懒风:
像三木那样,可以选择一个比较隐晦饱和度色彩比较暗的休闲上衣以及一款显得慵懒随性的休闲阔腿裤,这样既能展现自己大方优雅,又非常显年轻活泼和具有舒适感。
即使赶时间出了门,也给人一种非常闲散,有恰到好处气场和气质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