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国炮制的所谓“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预防法”签署成法后,众多中国企业惨遭这一恶法的制裁。
近日,美国国土安全局以“人权问题”为由,再次宣布,“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实体清单中将再次新增29家中国企业,紧接着,德国大众公司声明因经济原因,将出售新疆工厂。
对此,部分西方无良媒体立即对大众的退出进行恶意解读,试图将其与新疆人权问题相挂钩。
称大众退出新疆是因其反对“强迫劳动”,或者说大众集团要与中国“划清界限”,且退出新疆只是第一步。
诸如此类的言论,不过是西方媒体妄图通过舆论制造矛盾、搅乱新疆,进而阻碍中国发展的恶意之举。
这几年,大众新疆工厂因美国所捏造的“强迫劳动”问题,屡屡遭受非议。尽管大众多次声明绝无此事,但那些故意捣乱的西方媒体怎么会听,反而以此大做文章。
在舆论的压迫下,大众只能委托独立第三方就“强迫劳动”问题展开调查以自证。
报告显示,调查团队先后四十次前往工厂开展采访调查,然而,并未发现任何与“强迫劳动”相关的证据和迹象。
结果一经公布,让西方媒体短暂的闭上了他们的臭嘴,但借着这次大众退出新疆的事件,大批舆论卷土重来。
就在西方媒体准备极力炒作涉疆及外资企业“逃离”中国的话题时,德国大众集团宣布延长与上汽集团续约,双方合作期延长至2040年。
大众的这一重磅消息,可谓是狠狠打了这些西方媒体的脸。
但也有中国网友表示,德国大众这是既要又要,既要向美国表明自己的立场,又不舍得失去中国这块市场,不然他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间宣布。
目前欧盟显然是要同美国为伍,和中国杠上了,电车税的谈判还没有完结,紧接着又对中国的二氧化钛进行的反倾销税。
这德国大众作为欧盟产业,确实也有帮着自家人的嫌疑。
但笔者认为大众说的因为经济原因也并非空穴来风。
事实上,早在9月,大众汽车董事会便拟定了关闭工厂的相关计划。对于业绩欠佳的乘用车品牌,将削减约40亿欧元支出,具体举措为压缩工厂规模、关闭部分工厂且裁减部分员工。
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骤然上升,本就不景气的欧洲汽车制造业,却遇上了强势崛起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遭受冲击。
大众集团的财报显示,2024上半年,中国已成为大众汽车全球降幅最大的区域市场,大众1588万的累计收入中,其利润只占101亿欧元,同比下滑11.4%。
而大众在中国市场的利润仅有8.01亿欧元,同比大幅下跌30%,原因就是受中国电动汽车影响,大众在中国汽车市场陷入了惨绝人寰的价格战中。
大众在新疆设立的工厂,因所产车型没有什么市场,很早起便停止了整车生产业务,现主要用于车辆检测。
大众选择售出新疆工厂,确实有助于其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大众集团除了关闭新疆工厂之外,预计还会关停三家位于德国本土的工厂,同时开展大规模裁员举措。
相比之下,虽然大众退出了新疆工厂,但在2023年7月,大众在中国合肥投资23亿欧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又计划在中国新增5座工厂,这预计将会给中国创造2万多个就业机会。
这一切的原因,皆仰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放眼全球,在该领域中国堪称翘楚,若中国自居第二,则无人敢称第一。因此大众当然不想错过任何与中国车企合作的机会。
不仅如此,中国还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能够给车企提供非常完善的供应链,更重要的是在中国造车,比在德国成本要低。
以上不管是哪一条,对大众目前的状况来说,都有着超绝的诱惑力。
那大众在我们的地盘上,学我们的技术,占我们的市场,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吗?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众此举对中国确实是有一定好处的。
德国引以为豪的龙头企业跑到中国发展,不仅能够给中国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还能促进中国本地的就业形势,与经济发展,更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但同时我们也要规避此举所带来的风险,更多的外资企业来中国发展,势必会对本土企业有所影响。
如何在合作开放的同时,保护好本土企业的利益,确保本土企业享有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中国未来需要去思考的难题。
在借鉴和引入他国经验与技术的同时,鼓励本土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全球经济中的新变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