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云起——“刑辩二十人”沪上相聚,因何而行?

商界没有圈 2023-03-01 09:32:23

在过去二十余年间,中国律师的年均增量为2.17万人,并且自2018年起进入每年新增5万人的高速发展时代,哪怕疫情也并未阻碍这一趋势。与此同时,深耕特定专业领域的律所以其专业性、聚焦性赢得客户赞誉,其中尤以刑事业务领域为典型,主打刑事业务的律所不在少数。

近十年来,律师刑事业务获得空前重视,这既体现于刑事辩护与代理案件数量的明显增长上,也见于刑事律师人数增长及人才结构的多元化,与此同时刑事业务操作团队化需求也在不断加大,身处其中的刑事律师也正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2022年11月疫情出现好转态势,在一批刑事律师建议下,“刑辩二十人”(简称X20)论坛的构想落地生根。2023年2月26日,在上海静安洲际酒店内,一场探讨刑辩业务技能以及未来发展的盛会就此开启。

王亚林 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迷茫甚至恐慌的过去3年,并未打击律师行业的热情,沪上刑辩律师早早就开始了求索,携手中国优秀刑辩律师开始了行业问题的思索,汇聚于“刑辩二十人”的舞台。作为“刑辩二十人”论坛发起人之一,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王亚林代表致辞并阐述了成立倡议:“‘刑辩二十人(简称X20)’是民间性学术与实务研究论坛,旨在学习和坚持二十大精神,通过开展研讨会、论坛、培训等活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法治建设和刑辩业务技能,整合刑辩资源,发现刑辩人才,协同开展刑辩实务研究,为刑辩事业拓展新空间提供思路和探索。”

其介绍,“刑辩二十人”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不同的地区,年龄覆盖60-80后的中国刑辩律师与法学专家。“刑辩二十人”活动随机举办,没有组织架构、没有固定经费、不设统一的宣传平台,不是任何形式的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联合体,也不是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

马朗 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一方面,与检察机关对检察官队伍的专业化培训相比,刑辩律师的专业培训还有许多改进空间,另一方面,客户对刑辩律师跨行业、跨专业处理法律问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在督促刑辩律师加强交流,我们需要向优秀的同行学习,向优秀的检察官、法官学习。否则,我们就丢掉了律师赖以生存的根本:专业。”在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朗看来,探讨刑辩律师面临的难题,聚焦专业技能的提升,无论是对现状的思考处理,还是未来的展望,都有其价值和意义。

孙万怀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

“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刑辩律师对于刑辩事业的“一往情深”,要求其不仅要有娴熟的法律知识、高超的谈判技巧,最为关键的是责任与担当。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孙万怀从律师生命力谈及律师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因:“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律师亦是老师,研究专业、传道授业、薪火相传,让刑辩事业永远有继承、有发扬、有光彩。”

林东品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律师实务研究院院长

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律师实务研究院院长林东品认为,正视社会公共法律服务的进一步供给压力与律师专业化的差距和挑战:要求律师坚持政治定位、职业定位以及坚守初心。“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道是一种胸怀,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敬业的态度,用实务内容的分享启发行业思考,推动刑辩业务发展创新。”

一、梧桐厚植,引凤凰清哕

从数据来看,2022年专职律师(不含公职律师)为45.82万人,但其中约90%左右的专职律师不从事刑事辩护业务,只有大约10%的专职律师从事刑辩业务。事实上,我国律师辩护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立法层面,《刑事诉讼法》经过几次修改,将值班律师制度纳入其中;《法律援助法》于2021年颁布,当年全国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达到了66%。

当然,司法改革不能单纯以数字定高低。当前提高辩护率的确是我国刑事辩护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高辩护率并不代表刑事辩护效果或质量,长远来看,专业技能是律师的立身之本,在律师刑辩覆盖率稳步提升的前提下,律师更多应该思考的是其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律师扩展业务,取信于当事人的关键。

2018年认罪认罚制度对刑事辩护行业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发现刑事辩护业务新趋势,预见刑事律师新拓展,显得格外重要。

主题论坛:刑事律师业务的新趋势与新拓展

主题:“刑事律师业务的新趋势与新拓展”

分享嘉宾:重庆智豪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智勇、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郑城、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运恒、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袁志、大成(郑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红新、北京通商(杭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瑞江

与谈嘉宾:上海博和汉商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王思维

神秘嘉宾: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

张智勇认为:“目前刑事辩护挑战较大,在刑辨律师办理案件中,应该加大程序辩护的力度和强度,该取证的还是应尽力收集证据,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郑城建议当前应重点关注证券类犯罪、职务犯罪、金融类犯罪领域:“所有的案件都有自身高发期、高发点的规律,未来证券类犯罪将出现犯罪高发的态势,职务犯罪也会持续高发,此外与证券市场和职务犯罪相结合的金融交易犯罪也将是热点。”

赵运恒的观点是“创新”,他认为:“律师要看清专业化中的行业化,打通某一个行业的前端和后端,这中间就是刑事辩护,前端是相关的刑事法律风险防范,后端前面服务带来的后续服务,包括法律风险防范。”

袁志律师总结了当前刑辩业务市场的四个趋势:“一是辩护形式多样化,两级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二是专业化,律师的标签会越来越细;三是越来越注重客户体验;四是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律师提供的服务可视化。”

李红新律师总结到,“目前辩护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抗水平越来越高。尤其是过去引以为重的职务犯罪,在当前职务犯罪认罪认罚的过程中,最主要做量刑的变化,定性方面的辩护空间越来越小”。

胡瑞江提出,刑事律师若要破局应该聚焦四个方面:“一要强,做‘头部’律师、专家型律师;二要新,关注新领域(互联网犯罪、证券犯罪,知识产权犯罪,涉外犯罪)、探索新业务(刑事合规,反舞弊、刑事风险防控,私人刑事顾问)、实践新方法(大数据、人工智能、可视化);三要众,‘质’和‘量’抓住其一便可成功;四要融,考虑做一些‘刑事+’的业务,做‘体系’律师,提供模块化服务。”

刑事业务不等于刑事辩护,怎样能拿到比较好的业务?神秘嘉宾肖飒发表了自己的方式,“在行业刑法里把这各行业吃透、做透,让行业内的潜在客户从你入行那天起,就知道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就不会不找你做业务。过去七八年来我每天写一篇2000字新科技、新金融的文章,到写到第七八年的时候能做到20分钟一篇。在这个过程中,会结交很多样的朋友,客户也能很精准找到我们,提高成案率。”

趋势是往哪儿走,而拓展是对大方向有了预判之后,怎么在大方向里将业务做得更好。在刑辩业务拓展方面,李红新认为,“法律援助案件与追赃两类案件有着很大的拓展空间,也希望年轻的律师能积极的关注。未来法律援助案件补贴越来越高,提倡年轻律师做法律援助案件不但是收入一方面也是夯实自身刑辩业务能力的重要一环。”

博和汉商执行主任王思维认为认为应在三个方面主动去拥抱变化:“一是辩护理念,要关注当事人的权利保障,而不单一是对抗;二是服务意识,随着企业客户判断能力愈来愈强,与客户的交流应更侧重于其提供支持;三是辩护方法,要不断更新。”

借助“刑辩20人”论坛,能够把国内优秀的刑辩案例与各项重点工作贯穿起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层层衔接、环环相扣,整合刑辩资源,发现刑辩人才,为我国刑辩全覆盖工作全面开展的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二、惟实励新,拓业务发展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几乎每一个刑辩律师都是从青年律师开始,从所谓的万金油律师,然后到专业、到专注、再到潜心研究刑辩专业细分的几类领域。当然专注的不一定是拿手的,但是拿手的一定是有潜心研究的,一定有过人之处的。不断地学习是解惑的良方。

圆桌主题:“我的拿手绝活”

分享嘉宾:北京炜衡(成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袁志、江苏天贤律师事务所主任任洁、国浩律师(济南)事务所合伙人宋洪昌、广西锐嘉弘律师事务所主任伍志锐、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春光、北京尚权(西宁)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邢志、大成(太原)律师事务所主任马俊

点评嘉宾: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律师实务研究院院长林东品

袁志认为,“在辩护过程中要以结果为导向,法律不是标准、不是顺向推导,需要我们要首先通过对案件了解形成预判之后,再验证事实证据,并综合性的运用各种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

当前,中国多数地区二审法院不开庭的比例非常高,就此任洁提出申请二审案件开庭的“三要三不要”:“一是要书面申请,阐述清楚理由,体现出开庭审理的决心;二是开庭审理书一定要紧紧围绕着一审认定的事实和证据不清的情况,不要面面俱到,不要把开庭申请书写成辩护词;三是要以最恰当的方式去进行沟通和争取,不要和法官起冲突。”

在审判前移的趋势下,伍志锐分享到,“法庭上没有客观事实只有证据,要重视审前辩护的重要性,审前辩护还可以更细分为批捕前、批捕后、起诉前。”其认为,法院判决无罪的比例是万分之五,但如果把重心放到审前,可以做到10%;提前到批捕环节,可以达到80%,甚至可以达到30%不诉。

宋洪昌与李春光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对刑事辩护中的思维方式做了分享,宋洪昌提出,“在做刑事辩护准备工作中,要根据我们有限的信息先形成预判,在面对复杂案件的实际操作中,带着预判、有方向地阅卷,对预判反复检验与不断调整,在处理复杂案件时时更为高效。预判的准确性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

李春光补充道,“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但不能否认逻辑的重要。概念是一切思维的起点,要不停地通过用司法解释中的新内涵去界定旧概念的外延。”随后其通过象牙走私等真实的案例,诠释了刑事案例中逻辑的运用。

邢志在诈骗案件拓展和维护的经验的分享中,提出要学习“1总标准、5个文件和2个案例”,并表示,“当前借贷性、营销性、共销性、金融类诈骗案件应是东部律师重点关注、着力挖掘的业务领域。”

马俊分享刑事案件谈判的技巧,“尤其是在委托办案过程当中,关键是通过零碎信息综合的给案件有一个全貌的预判,要预判案件的根源,想通过其他的证据材料去反制,就要了解案件背后的原因。”此外,还对青年律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成案率过程中的技巧做了分享。

最后,林东品对各位嘉宾发言进行总结,并对二审开庭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事实问题和证据问题必须要在法庭上进行相应的质证。”

圆桌主题:“拍案论辩”

案例主题:“敲诈勒索罪名事实是否成立”

分享嘉宾:北京尚权(西宁)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邢志、盈科全国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春雨、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刑辩研修院院长陈琦、海南威盾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王忠华、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郑城、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成、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耿鲁红

点评嘉宾: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孙万怀

案例导入:2017年6月以来滨海区进行货运码头的整治,原则上各镇只允许一个码头经营,并对相关租赁权进行拍卖。9月20日,高大强用陈晓婷的码头资质与合伙人唐大龙共同出资参与竞拍,从政府手里拍下滨海区旧厂街强盛码头的三年经营权,支付了政府拍卖款500万元,办理了码头经营许可证。与强盛码头相隔300米的沙海公司是一家采砂厂,该厂自己拥有一个码头,高大强了解其经营许可证过期,在高大强取得强盛码头经营权后,沙海公司仍然在自有码头上装卸货物。高大强认为沙海公司的自有码头已没有经营权,应当到自己的码头装卸货物,故上门与沙海公司的负责人蒋晓天理论,二人谈判未能成功,之后安排小莫采取到现场滋扰,阻止蒋晓天正常装卸,其后蒋小天主动来到高大强办公室,承认自己的码头没有经营权,认可了高大强的码头有经营权,商量码头装卸砂石的事,两人商量合作事宜并签署合同:到2020年1月,沙海公司共支付高大强装卸费100万元,高大强支付装御工劳务费50万元,支付机器维修费10万元,支付加班工资5万元。2020年1月高大强主动停止此协议,2020年3月因蒋小天举报高大强、唐大龙等人涉黑团伙刑事立案,涉嫌罪名为敲诈勒索罪被刑拘并逮捕。

基于案例,邢志提出争议的三方面问题:“一是,已经取得了独家经营行政许可的经营者,是否有主张去维护经营权的排他性权利,案例中的上门行为是否属于要挟威胁?其次,大部分取得的款项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最后,在此前双方形成合议到扫黑除恶开展长达几年的时间后又进行报案,能不能否认之前达成的这种合议?”从法律规范着手,目光流转规范与事实的合理逻辑,抛砖引玉。

盈科律师事务所刑委会主任赵春雨梳理了案件事实的核心,提出首先是要找准指控逻辑,其次是组建法律事实,采用法官能听懂的方式讲好案件故事。“实践当中会从起诉意见书来着手分析,而此案中可以判断的指控逻辑就是采用了现场滋扰的方式,产生了阻止正常装卸的行为,并迫使签订合同交付财产。”其从案件背景事实、行为滋扰事实以及谈判签约事实分析了案件争议焦点,具有极强的实务价值。

京师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研究院院长陈琦表示,“在辩护时律师首先内心要达到自我确信,通过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自己阅卷、调查、查找法律规范依据等活动,并运用自己既有的法律知识与经验和教训,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认定选取,法律适用等问题,在内心形成某种确定且坚信的倾向性意见。”这个确信一方面是为厘清案件提供完整思路,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客户的信任度。

基于以上观点,王忠华补充到,“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在权利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判定是否基于法律准则,是否为了维护自身合法行为而采取了正当合法的手段。”他认为,刑辩律师的业务发展仍有很大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仍有可能产生诬告陷害等方面的罪行。”

郑城则从经营权来源、案件数据以及基础权利的维权来判定案件合法事实,“通常而言,敲诈勒索行为的产生,首先的评判标准是是否有过激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这也是基础权利维护的基础。”他认为律师在办理此类案件时,需要思考解决“是什么?怎么办?会怎样?”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在决策过程中至关重要。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刑委会副主任马成律师表示,“刑事辩护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辩护方法论和理念,也各有各的风格和习惯。我们一般先确定辩护方向,再定思路,然后在根据证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论证。有时先破后立,有时先立后破,有时边破边立。这其中,辩护方向是最重要的,如果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可怕,因为做得都是无用功,并且会越陷越深,越走越远,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是灾难性的。我们要努力争取有效辩护,拒绝无效辩护,坚决杜绝有害辩护”,他总结了自身办案的方法论,即排除合理怀疑、罗列问题,聚焦社会效果影响,用权威加持辩护观点,统一裁判标准,避免同案不同判。

耿鲁红更为聚焦实务,对于当事人的三个行为来评判是否具有刑事违法性,并分享了她的个人业务经验,“首先,通过会见了解案情并做出预判,然后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沟通案件存在的事实、证据等问题,面对面沟通,紧盯案件进展,提交不予批捕的法律意见,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将自己的无罪辩护意见融入上述法律意见中,最终为当事人争取好的结果。”

嘉宾点评环节,孙万怀基于法律规范、法律逻辑、法律事实的三个方面认为,“法律的规范和逻辑是一种经验归纳,法律的胜利也不在与逻辑而在于商谈。”谈及“敲诈勒索”的话题,他表示,非法占有的目的、手段、结果如何评判,及其组合关系运用,才是认定是否具有敲诈勒索性质的关键要义。

圆桌主题:“刑事律师能力提升”

分享嘉宾:盈科全国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春雨、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王亚林、大成(太原)律师事务所主任马俊、广西锐嘉弘律师事务所主任伍志锐、北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成、国浩律师(济南)事务所合伙人宋洪昌

与谈嘉宾: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主任马靖云

“什么是能力?刑事律师需要哪些能力?如何提升能力?”赵春雨聚焦技能提升的方法论,“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为之器。”她表示,刑事律师需要在天赋、储备、格局以及定位上综合考量,选择适合的领域、增强知识储备,用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多元化的变革,把握好刑事能力提升的“道”与“术”、把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

王亚林采用典型个案,论证刑事律师能力提升的“三识”——知识、胆识、见识,“学知识、练胆识、长见识,这三者相辅相成,进而形成一个人的底气与能力”,此外他总结了“三化”放送刑事律师技能“绝招”,即刑事案件办理的精细化、团队化和标准化。

任何业务领域都具有周期性,刑事律师如何提升创新能力,在周期性中发现机遇?马俊认为,挖掘案件中存在的连锁效应,抓住刑事业务衍生的特色业务或专项法律服务。“跳出刑事案件,围绕特色创新,”其表示,刑事律师需要主动开拓,判断需求,增强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培育市场的能力。

“刑事律师是刀尖上的舞者”,伍志锐分析指出,青年律师在执业前期一要关注兴趣导向,通过自我判断以及案件的历练来锁定最佳选择;二要勤学习,懂得利用政策来推动刑事有效辩护;三要多办案,实操是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四要多沟通,辩护律师的专业一方面就体现在高超的沟通能力;五是站好政治定位,注意风险;最后要善于总结,做好自身知识的储备。

马成从刑事律师如何展业话题引入探讨,“基本前提、基本素养及注意事项”是律师展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律师在执业中首先思考定位是否明确。律师要定专业、定平台、定作业模式、定服务的客户群体,定位决定发展、定位决定地位,刑辩律师有了明确的定位也就成功了一小半,专业是律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们最好的名片、我们最大的底气,也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比专业更重要的是人品,没有人品一切都无从谈起。律师展业最重要的秘诀是:做事靠谱,为人厚道”。

一名优秀的刑事律师需要具备“十八般武艺”,宋洪昌用过往办理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刑事辩护是综合知识的运用,是律师综合能力的体现。刑事律师,既需良师提点与伯乐相助,更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会归根总结,以促成技能的举一反三,最后实现智慧的触类旁通。

马靖云主任认为,作为专业法律人才,法律专业功底要过硬,表现在对法律权利的使用能力、法律方法的运用能力、法律解释的能力、事实分析的能力以及证据甄别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其他非法律专业方面能力的透彻运用,“洞察能力、沟通能力、判断及选择能力、经验总结能力、扩展思维能力等”这些纸上得来终须躬行觉知,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三、乘一芥新舟,共赴愿景

圆桌主题:“我为刑辩做一事”

分享嘉宾:北京星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运恒、辽宁同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耿鲁红、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刑辩研修院院长陈琦、大成(郑州) 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红新

与谈嘉宾: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朗

赵运恒分享了自己写的《大辩护》一书,其认为在“为刑辩做一事”方面最容易复制、最容易传播的就是写书;耿鲁红分享了在推动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在审判阶段为律师提供电子卷宗材料的案例,其认为律师执业权利的保障和推进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陈琦分享了京师专业化建设中的一个发展理念——低调、专业、有情怀;李红新律师表示希望未来能与相关部门和人士在推动二审开庭,切实落实庭审实质化做出努力。

马朗在最后总结表示,“未来我们还是要继续向行业协会、司法机关等呼吁和反馈,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共同关心的法治问题,建言献策”。

徐宗新 上海靖予霖律师事务所主任

徐宗新在闭幕致辞中指出,首届X20活动取得了累累硕果:首先是中国刑辩律师交流平台再填新成果,专业研讨及学术传承有了“栖息之所”;其次,深化了行业感情,展示了律师风采,增强了发展信心,指明了未来方向,更为重要的是传播了社会公益。上海是党的诞生地,首届X20论坛在上海举办意义非凡。他希望,未来X20活动的足迹能够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让更多的律师同行、法治共同体共同助力行业建设,最终为实现我国2035年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法治建设奉献应有的力量。

对于首届X20论坛而言,在推动实现“交流、提升、共进”的目标下,刑辩实务界专业人才携手并行,整合刑辩资源、发现刑辩人才,协同开展刑辩实务研究,探究拓展刑辩的新发展空间。“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X20的举办或将为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成为行业人才修炼内功、纵向深耕的重要平台。

“刑辩二十人”合影

“刑辩二十人”论坛成员名单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