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另一个内幕,毛主席的一番话好像句句针对他,不是彭老总

百年小人物 2025-03-20 08:56:44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国内自上而下越来越急于求成,这逐渐导致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逐渐脱离了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

1956年,正因为看到这个问题,在周总理、刘少奇等人的努力下,党的八大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但之后的现实却逐渐偏离了方针。

毛主席公开批评“反冒进”,将其形容为泼冷水,严重打击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直言“我是‘反反冒进’的。”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左”倾错误很快便在全国泛滥蔓延开来。尽管处于权力核心领导层的周总理等人都曾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冒进提出过反对意见,但这些都遭到了毛主席的批评和反对。毛主席指出:

“(成绩和问题)这是九比一的关系,问题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肯定成绩是主要的。”

这样就使得人们对问题估计不足,认识不清,周总理还曾因此被迫做过检讨,刘少奇也受到过毛主席的批评。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们也纷纷选择了沉默。而对于伴随产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毛主席坚持认为这些是可以通过修补完全解决的。

于是,1959年,为纠正这些问题,庐山会议召开。会上,对经济政策并不是很了解的彭德怀,还是将自己在视察基层现实情况作了汇报,并对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他却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地批评,会后不久,他便离开了中南海。

虽然在庐山会议后,彭老总逐渐退出了党中央的领导核心,消失在了政治舞台上。但实际上,庐山会议上还有一个惊天内幕。

1959年7月23日上午,毛主席出席庐山会议全体会议,讲话中,他毫不客气地指出:

“我感觉到有两种倾向,在这里讲讲。一种是触不得,大有一触即跳之势,因之有一部分同志感到有压力,即不让人家讲坏话,只愿人家讲好话,不愿听坏话。我劝这些同志们要听。好话坏话都要听。”

此话一出,台下的张闻天便意识到毛主席指的就是自己,尤其是讲“坏话”的人就是指自己。就在两天前,他刚刚在会议上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发言,详细阐述了“大跃进”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些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道:

“有些人历史上有问题,挨过批评,也认为一塌糊涂。不论什么话都让讲,无非是讲一塌糊涂。……为什么不让人家讲呢?神州不会陆沉,天不会掉下来。因为我们做了些好事,腰杆子硬。我们多数派同志们腰杆子要硬起来。”

在张闻天听来,毛主席的这番话,每一句都是在针对自己讲的。“历史上有问题,挨过批评”的,不少老干部都明白,就是自己。王明“左”倾路线时期,张闻天曾积极配合。为此,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还受到过批评,做过检讨。

毛主席说的“为什么不让人家讲呢?”其实也是有言外之意的,更多的意思是引诱“右派”上钩,而张闻天一讲话,便暴露了。

最后,毛主席又说了这样一句话:

“他们不是右派,可自己把自己跑到右派边缘去了。”

毛主席的讲话结束后,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彭老总、张闻天等人开始检讨“错误”,而张闻天是其中检讨最快、最多、最深刻的。

7月26日,张闻天作第三次检讨。后来,张闻天在被问到为何当年要作如此深刻地检讨时,他表示:

“作这样的检讨,是因为毛泽东同志的威信,不是他个人的威信,而是全党的威信。损害毛泽东同志的威信,就是损害党的利益和全国人民的利益。”

彭老总、黄克诚等人的出发点也都是如此,为了顾全大局,他们不断自洽,说服自己主动接受并不公正的批评。

实际上,在庐山会议召开前,张闻天的心态也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变化。

1958年,在“赶英超美”的热浪逐渐席卷中华大地之际,张闻天也被人民群众建设国家、改变落后面貌的热情深深影响着。

但为了了解真实的情况,他决定到基层去进行调查研究。

1958年4月开始,张闻天先后在上海、杭州、绍兴开始了25天的调查之旅,涉及工商企业、农业农村、科研机构等40家单位。

在这一过程中,张闻天虽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考虑到“大跃进”刚刚开始,便在向毛主席汇报的文件中,十分慎重地将这些问题删掉了。

同年10月,张闻天先后在天津、东北考察,他发现急于求成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尤其表现在炼钢方面,土高炉遍地开花,工人忙得不亦乐乎,但事实却是,炼出来的钢铁质量不合格,根本没法用。

现实情况让张闻天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沉思。他将自己的目光更多地放在了国内问题上,对中央和地方关于“大跃进”等情况的文件和材料尤其关注。这一时期,他多次明确表态称:

“我们有些人太热衷于共产主义了,不考虑进入共产主义要有物质基础。”

张闻天一直以来都展现出了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共产党员本色,这次,他依旧不顾个人得失,开始抓住机会,不放弃任何一个能够发言的机会。尽管会上有人说他“过去搞‘左’倾,现在又搞右倾”,这类声音层出不穷,不断给他“扣帽子”,但张闻天毫不在意,他始终坚持发表意见。

庐山会议召开后,不少人普遍认为成绩大,问题不少,但前途光明。但张闻天的心却很沉重,因为看清错误又敢于诤言的人很少。

7月14日,彭老总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18日,张闻天决定在小组会上大胆发言,并开始准备发言提纲。但就在这时,庐山会议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胡乔木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并预感将有一场风暴来临。于是,他们不约而同给张闻天打去电话,让他在小组发言时不要讲这些敏感问题了。但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他没有妥协,还是一股脑全部讲了出来。

回到北京后,张闻天被解除了职务,受到了不公正地对待。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才纠正了对他的错误结论。

1979年8月25日,张闻天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邓小平致悼词:

“张闻天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

参考资料: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2期、《中共大理论家·张闻天画传》、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1期、学理论·中2013年2期、党史纵横2014年2期‌

25 阅读: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