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很多新式武器的发明,其目标是造成大规模的杀伤性和赢得最终的战争。以潘加朱姆为例,这是一种外观奇特的武器,从未通过原型阶段。
1942年,阿道夫·希特勒根据第40号指令,下令建造大西洋墙,一个沿北欧海岸绵延3218千米的海岸防御系统。它是在假想盟军入侵海岸线进行设计的,由多个堡垒、炮台和火炮组成。建造大西洋城墙需要1700万立方米混凝土和120万吨钢材,城墙高3米,厚2米。并且大约有26万名工人参与了这项工作,两年后才得以完工。随着防御系统的建立,盟军也需要一种强大的武器来穿透这些混凝土防御,而不必派遣部队冲在火线上。而提出的解决方案,便是潘加朱姆。
潘加朱姆是如何工作的?英国海军部杂项武器发展局(DMWD),是一个由英国专家组成的团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开发武器。他们创造的潘加朱姆原型,由两个轮子组成,每个轮子的直径为3米。车轮在中心与一个装满炸药的空心圆柱体连接,并由几枚火箭推进,因此它可以突破大西洋墙,为坦克提供一个入口。
他们的想法,是让火箭推动潘加朱姆高速穿过海滩,当它撞上大西洋墙时便会发生爆炸,避免派遣士兵直接面对敌人的炮火。测试当天,在伦敦建造的潘加朱姆原型车,被交付给了当局。《连线》杂志后来说,这是英国德文郡的一个海滨村庄,与潘加朱姆被用来攻击大西洋墙的海滩地形相同。不过在测试过程中,圆筒里装的是沙子而不是炸药,而且在最初的测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火箭的威力使潘加朱姆很快失去控制。他们很快就对设计做了一些改动,使其更加稳定,虽然计划看似很可靠,但执行起来之后却是一场灾难。
潘加朱姆失败了潘加朱姆在进行改装后,获得了第二次测试的机会。在1944年1月进行的最后一次测试中,摄像师、摄影师、军事官员和科学家都到场观察新设计的效果。他们希望得到比最初测试更好的结果,但却再次失败,而且结果比第一次的测试更具灾难性。起初,潘加朱姆沿着直线行驶,在当火箭松动时,它很快就偏离了航线,甚至差点辗过一名摄像师,幸运的是,摄像师没有受伤。后来一名军官的狗因为在海滩上追赶一枚松动的火箭,差点被炸死。
在《鸽子制导飞弹:以及其他49个从未实现的创意》一书中,描述了这一事件,书中写道:“潘加朱姆以惊人的速度从海上飞驰而去,火箭上火花四溅……随着火箭的偏离航线,潘加朱姆也高速旋转起来,震惊了全场。将军们纷纷逃跑寻求掩护,摄影师差点被撞倒。而潘加朱姆则是火箭乱飞,轮子着火,最终解体。”在那之后,人们一致认为潘加朱姆是一个失败的项目,于是该项目便被终止了。1944年6月,盟军在大西洋之墙所在的诺曼底海滩登陆。成千上万的士兵成功地攻破了大西洋墙,而且没有借助潘加朱姆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