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它像一位沉默的杀手,一旦发作,往往来势汹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心梗是其中最为危急的类型之一。

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高达3.3亿,每年约有数百万人因心血管疾病而失去生命。更令人担忧的是,心梗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因此,了解心梗的早期信号,掌握其高发时段,对于我们及时识别风险、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心梗那些不得不了解的事儿。
二、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或是心梗前兆心梗的发生,简单来说,就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主要是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如果短时间内血流不能恢复,就会造成心肌细胞坏死,严重影响心脏功能。这种堵塞通常是由于血管内壁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所致。心梗一旦发生,后果可能非常严重,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心梗保持警惕。

心梗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很多时候,身体会提前发出一些“警报信号”,提醒我们心脏可能出现了问题。但这些信号往往不典型,容易被我们忽视或者误认为是其他疾病。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心梗前兆,需要我们格外留意:
1、胸部不适: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信号
胸痛是心梗最典型的症状,但并非所有的胸部不适都是心梗。心梗引起的胸部不适通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紧缩性、烧灼样疼痛,或者感觉像有重物压迫,甚至出现濒死感。疼痛可能持续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能无法完全缓解。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胸痛可能并不剧烈,仅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胸部紧绷感,或者仅仅是上腹部不适,容易被误认为是胃病。因此,任何不明原因的胸部不适都应引起重视。

2、放射性疼痛:不仅仅是胸痛
心梗引起的疼痛常常会放射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最常见的是左侧肩部、手臂内侧(尤其是左臂)、颈部、下颌,有时也会放射到背部、牙齿甚至上腹部。这种放射性疼痛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与胸痛同时发生。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这些部位的疼痛,尤其是在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出现,需要警惕是否与心脏有关。
3、气短或呼吸困难:喘不上气可能是心脏在“求救”
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气短、呼吸困难,感觉喘不上气,可能是心梗的一个重要信号。这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部出现淤血所致。有时气短可能伴有胸痛,有时也可能单独出现。尤其是在夜间或休息时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更要引起重视。

4、异常疲劳:突然的、无法解释的疲惫感
有些人在心梗发作前数天甚至数周,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疲劳感,感觉浑身乏力,即使没有进行剧烈活动也感到非常疲惫。这种疲劳感往往是突然出现的,并且无法通过休息缓解。尤其是在女性患者中,这种症状更为常见,更容易被忽视。
5、恶心、呕吐或消化不良:有时会被误认为是胃肠问题
心梗有时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胃肠炎或其他胃部疾病。如果这些症状伴有胸部不适或其他心梗可疑症状,更要高度警惕。

6、头晕或晕厥:大脑供血不足的信号
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等症状。如果突然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在活动时或伴有其他不适,需要警惕心梗的可能。
7、心慌、心悸:心脏跳动异常的感觉
心梗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引起心慌、心悸,感觉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律。如果频繁出现心慌、心悸,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8、出冷汗:没有明显原因地冒冷汗
突然出现大汗淋漓,尤其是冒冷汗,没有明显的原因(如剧烈运动、高温环境等),可能是心梗的一个信号,通常会伴有其他不适症状。

9、焦虑或不安:莫名的紧张感
一些人在心梗发作前可能会出现莫名的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甚至有濒死感。这种感觉可能难以言喻,但如果突然出现,也需要引起重视。
需要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症状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症状典型,而有些人可能症状不典型。尤其是老年人、女性和糖尿病患者,他们的心梗症状可能更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
三、 心梗“偏爱”这几个时段,务必警惕研究发现,心梗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时间规律,以下几个时段是心梗的高发期,需要我们格外警惕:

1、清晨时段: 许多研究表明,心梗等心血管事件在清晨6点到中午12点之间高发。这可能与清晨血压升高、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因素有关。因此,清晨起床后要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保暖,保持情绪稳定。
2、剧烈运动后: 突然进行超出身体负荷的剧烈运动,尤其是在没有充分热身的情况下,容易诱发心梗。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使心率和血压急剧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本身存在血管狭窄的人群来说,可能导致斑块破裂。因此,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3、情绪激动时: 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悲伤等,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也可能诱发心梗。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非常重要。
4、冬季: 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的负担,同时血液黏稠度也会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天气外出时。
5、节假日: 节假日期间,人们往往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过度劳累,这些都可能增加心梗的风险。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预防心梗非常重要。
四、 心梗如何正确急救?心梗发作时,时间就是生命!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降低死亡风险。以下是心梗发作时的正确急救步骤:

第一步:立即识别心梗症状
在采取任何急救措施之前,首先要能够识别心梗的典型症状。如上一篇文章所述,心梗的常见症状包括:
胸部不适: 压榨性、紧缩性、烧灼样疼痛,或感觉像有重物压迫,可能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能无法完全缓解。放射性疼痛: 疼痛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背部或上腹部。气短或呼吸困难: 感觉喘不上气。其他伴随症状: 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出冷汗、心慌等。请注意: 不同人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尤其是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症状可能更不典型。

第二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19或其他当地急救号码)
一旦怀疑是心梗发作,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清楚说明情况: 告诉调度员有人出现疑似心梗的症状,并准确告知患者的具体位置(详细地址、楼层、附近标志性建筑等)。保持电话畅通: 不要随意挂断电话,听从调度员的指示,他们可能会提供进一步的急救指导。
第三步:让患者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立即停止任何活动: 让患者停止正在进行的任何活动,包括行走、运动等。采取舒适的体位: 让患者就地休息,最好是坐下或半卧位,可以靠着沙发或墙壁,保持身体放松,减少心脏负担。避免平躺,因为平躺可能会加重呼吸困难。保持安静: 避免患者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第四步:解开患者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松开紧身衣物: 解开患者的衣领、领带、腰带等紧身衣物,以保证呼吸顺畅。注意保暖: 虽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但也要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受凉。
第五步:如有条件,协助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非肠溶片,300毫克嚼服)
适用情况: 如果患者没有阿司匹林过敏史,且手边有非肠溶阿司匹林(普通阿司匹林),可以协助患者嚼服300毫克(通常是3-4片)。作用: 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助于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从而减少血管堵塞的程度。注意事项: 一定要嚼服,以便快速吸收。如果患者有明确的阿司匹林过敏史或近期有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则不宜服用。在不确定情况下,听从急救调度员的指导。第六步:安抚患者,稳定情绪
给予心理支持: 心梗发作时患者往往会非常紧张和恐惧,要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告诉他们已经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就会得到帮助。避免焦虑加重病情: 尽量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哭喊、挣扎等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
第七步: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准备进行心肺复苏
观察意识和呼吸: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学习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意识丧失且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如果有施救者接受过心肺复苏(CPR)培训,应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施救者没有接受过培训,可以按照急救调度员的电话指导进行操作。第八步:不要自行驾车送医
等待专业急救人员: 心梗是一种危急情况,自行驾车送医可能会延误抢救时间,并且在途中可能发生更严重的意外。应该等待专业的急救人员到达,他们配备有专业的医疗设备和药物,能够在现场进行初步处理,并在转运过程中进行监护和救治。
第九步:向急救人员提供详细信息
告知病史: 当急救人员到达后,要清晰地告知患者的既往病史、正在服用的药物、过敏史等重要信息。描述症状: 详细描述患者发病的时间、症状、持续时间以及采取的初步措施。结语:心梗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但通过了解其前兆信号和高发时段,我们可以提高警惕,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记住,身体发出的任何异常信号都值得我们关注,尤其是那些与胸部相关的不适。一旦出现可疑症状,请立即行动,及时就医。同时,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才能真正远离心梗的威胁,守护我们的心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