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个医疗卫生项目开始主体结构施工,未来将保障长三角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

扬眼 2024-12-06 23:36:45

扬子晚报网12月6日讯(通讯员 曾辉 记者 金雨希)日前,苏州市急救中心项目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急急救与危重症救治中心B楼项目首块地下室顶板验收完成并开始浇筑,顺利冲出正负零,开启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这标志着该项目工程向着下一既定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正负零”是建筑术语,指的是工程的地下施工部分结束,进入到地上施工阶段。据介绍,为实现此次正负零节点目标,从九月份开始,项目团队放弃双休和国定假日,实行“两班倒”制度,24小时连续施工且后勤保障不间断。期间,项目党支部和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当台风暴雨来袭时坚守在一线,确保撤离及安置期间的安全稳定,同时做好施工现场的应急抢险,组织抢险人员及时排水,为快速恢复施工生产赢得时间。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投入400多人施工作业,将基坑支护施工、土方开挖、防水施工、基础底板及地下室结构施工等分区分序推进,保障了现场多道工序穿插进行。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科学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积极响应和探索新时代智能绿色建造技术。”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基坑作业时,为从源头上遏制扬尘、噪声污染,防止扰民,项目部研究实践了姑苏区首个大跨度防尘天幕系统,该天幕系统东西跨度最长95米,南北跨度最长37米,由支钢结构系统、滑轮传动系统、幕网单元和数控电机系统构成,仅需几分钟,整个基坑镂空部位被覆盖在幕网之下,需要吊运材料至基坑内时则电动收拢天幕,天幕网材质耐久、阻燃,可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有效解决了基坑范围内的扬尘和最大限度降低噪声扰民问题。

此外,项目部通过BIM可视化应用、分析模拟,优化设计方案、深化设计、施工模拟,辅助场地规划,错漏碰缺查验,提高现场场布合理性,为施工的重难点提供辅助技术支持,高效协同管理,前置解决约298项图纸错漏碰缺问题,有效避免返工和材料的浪费。

据悉,该项目是苏州市重点民生医疗保障工程,由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承建,项目总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面进入地上主体施工阶段。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的“急救指挥—院前急救—急诊抢救—重症监护—专科救治”五位一体急救体系,建成国家级应急救治临床中心,保障长三角地区及苏州百姓急诊急救及群体伤、群体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在全国发挥示范带动和技术辐射作用。

校对 李海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