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因,名动民国的才女,各种华丽的词形容她都不为过,但是鲜少有人知道她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
有时候,和人吵架可以用三种语言,丝毫不落下风,就连身边最亲近的人,她都不会顾忌。
那么,除去才女之名,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针锋相对的背后,到底是何缘故?

世人都知道,林徽因出生于书香门第,少女时期便跟随她的父亲去往欧洲,在伦敦的时候,她就爱上了建筑,殊不知建筑会成为她后来一生的羁绊。
她的母亲原本育有一子两女,但是除了林徽因这一个女儿活了下来,其他的孩子都相继夭折,为了家族的延续,林家不得不另娶。
慢慢的,新来的姨太太取代了母亲何雪媛的地位,得到了丈夫的全部宠爱,何雪媛的精神也日渐变得恍惚,时常打骂林徽因。

年纪尚小的林徽因,不得不学会看母亲脸色行事,后来,是父亲带她走出了阴霾,打开了林徽因世界的大门。
1920年,她跟随父亲远赴伦敦,在这里生活的日子,林徽因时常跟着父亲接待很多客人,陪父亲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还在这里认识了影响她一生的一个男人徐志摩。
但相较于爱情来说,林徽因更加注重自身的见识,她如饥似渴的浏览着欧洲的古建筑,任何一处,她都充满兴趣。

林徽因自己都说:“我曾跟着父亲走遍了欧洲,是西方的古建筑启发了我,使我充满了要带一些回国的欲望。”
回到国内后,她开始钻研建筑学,还参加了徐志摩创办的新月社,发表了一批诗歌,成了人人称赞的女诗人,原以为她会就此踏上文学创作的路,不成想,她却选择了建筑学。
而建筑也成了她与梁思成感情的起点,1924年,她们一起奔赴美国求学,在这里,林徽因尽情展示着她的创作才华。

有意思的是,每次林徽因都会创作一大堆的草图出来,一直等到交图的最后期限,她就算是不吃不睡,也会完成。
而这个时候,梁思成出现了,他将一张张画稿捡拾起来,在变成一张张可以交卷的作品,他们之间的这种默契合作,根本不用言说。
三种语言,切换自如1931年,他们二人辞去东北大学建筑系的职位后,回到了北平,在北平他们接受了中国营造学社的聘请,二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古建筑进行测绘、制图和分析。

有一次,在北京古建筑物的保护上,林徽因与政府的负责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争吵的问题是要不要拆掉一部分的老建筑。
这个问题对于林徽因来说,想都不用想,她先是用普通话大声质问他们,是否知道这些古建筑都有多年的历史,这样建筑的存在意味着什么?
不用想,对方肯定回答不上来,随后林徽因又用英文质问了一遍,和对面的人据理力争,一定要保护古建筑,坚决不允许拆掉一部分。

这样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有时候林徽因着急了,都能把闽南话逼出来,在她的坚持下,无数的老北京建筑被保护起来。
对于她来说,保护这些建筑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每一个学建筑的人心中,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都是无价之宝,尽管有所损坏,仍旧有无数的研究价值。
然而,她可不是一位只知道发脾气,来达到目的的人,抗战时期,如果不是她拖着病体研究古建筑,撰写著作,或许我们根本不知道某些古建筑的魅力所在。

那时候的环境,恶劣两个字都难以形容,没有电、没有水,入睡的地方除了臭虫就是油灯,像她这样出身世家的女子,仍能够坚持,可见她是一位心智多么强大的女性。
从1930年到1945年,这几年间,她和丈夫梁思成不顾风雨险阻,深入15个省,上百个县城,就是为了勘探古建筑。
据说,当时一位日本建筑师断言:“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木构建筑,要看的话,得到日本的东大寺!”

一句话,惹毛了林徽因,为了反驳他,林徽因不顾病体,再次来到山西,终于在豆村找到了隐藏的佛光寺。
那时的林徽因,笑道:“唐风依旧在中华!”这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骄傲,上下五千年的传承,怎么会没有唐代的木构建筑!
母亲的影响既耐得住学术的烦扰,又受得了生活的困苦,这才是林徽因,而她这种性格的形成,绝大部分都是源自母亲的影响。

小时候,母亲因为没有留住林家唯一的香火,受尽林家的冷眼,而林徽因父亲的另娶也成了矛盾的爆发点。
虽然娶得是一个文化不高的姨太太,但是她颇受林徽因祖母的喜爱,再加上这位姨太太聪明伶俐,很快便和林家上下搞好了关系。
甚至连带着林徽因都有点喜欢上她了,但是林徽因的母亲却被赶到了后院,成了无人问津的林家夫人。

整日待在后院的母亲何雪媛,精神上郁郁寡欢,不知叹了多少气,流了多少泪。
后来,她渐渐地从伤心难过,变成了脾气暴躁的妇人,每次林徽因去,都要受到她的痛骂,林徽因无人可说,这些情绪只能积攒在心里。
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后,母亲跟着她住,可能是母亲上了年纪,大事小情的总要掰扯,有时候是与林徽因争吵,有时候是和保姆争论。

林徽因这个家,每日都是“鸡飞狗跳”,而林徽因也“不甘示弱”,脾气上来了,根本不管对面是谁,或许是小时候母亲的怨声载道对林徽因产生了太大的影响,以至于耳濡目染,林徽因的性格有时候也会变得如此暴躁。
但是在子女眼中,林徽因身上始终都有一种让人挪不开眼的魅力,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林徽因总能带着那种顽强的“精神头”坚持下去。
就像林徽因说的那样:“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总之,林徽因是一个优秀的人,无论是从她的建筑学作品,还是从诗歌来看,她都是顶好的“艺术家”。
参考资料:林徽因的建筑人生---朱勉/福建师范大学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缘:那个“伤”你最深的人,在看不见的地方成全你---澎湃新闻
真实的林徽因,远比她的绯闻精彩---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