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去世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去世剩3452万,乾隆去世时剩多少?

方圆的近代史合辑 2024-06-06 03:17:06

前言

“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盛世不仅仅是政治、军事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其经济也是,最直观的应该就是国库的存银了。

在康熙逝世时国库还剩下2716万两白银,雍正也是历史上出名的勤俭的帝王,经过他十几年的统治后,国库充盈到3452万两,众所周知最辉煌的就是乾隆阶段了,那么在乾隆逝世的时候国库还剩下多少银子呢?

一、晚年“仁政”

为什么后世会将康熙称为“千古一帝”正是因为他将一个王朝推上鼎盛时期。在顺治时期,大清才算是正式建国,顺治帝仅仅只坐了不到十年的皇位,就英年早逝了。年幼的康熙登基称帝,此时的大清也因顺治的逝世变得动荡不安。

康熙毋庸置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除鳌拜得以亲政,之后就开始他在军事上的贡献,可以说大清是一个从未停止过战争的王朝,这仗从努尔哈赤时期就开始打,到皇太极、顺治、康熙乃至之后乾隆无一不是要打仗的。

大清刚刚建立初期本就根基不稳,但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就不用说了,别的不说,单单是银子就要像流水一样出去,打仗要军费啊,将士们要吃饭要用武器,哪一项不要钱。

其实在康熙早期也是很勤俭的,并且他知道百姓们的压力大,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他多次下旨轻徭薄赋,早期康熙手段也是很严厉的,他是不会允许贪官的出现。

不偏不倚官员们贪污也是有理可循的,前文说过,大清战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所以朝廷就一直以国库亏空又或者是战争影响从而减轻官员的俸禄。

光干活不给钱,即使是官员们心中再有对国家的忠义,也不能一直都这样,他们都不是独自一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连最基本的开销朝廷都给不了,他们不得不通过别的手段来赚钱。

可以说此时地方库存只能勉强支付地方官员的工资,但地方也需要建设,建设根本就没有钱,他们给予希望在国库。当前大清还在打仗,康熙根本就不可能将钱分派给地方。常言道“官大一级压死人”,为了平衡当地的开销和中央的财政要求,地方发明了“捐俸”。

简单来说就是低级官员被高级官员强迫将自己所有的俸禄都交出来,用于地方的发展。他们没有俸禄怎么办,那就私加税收,这受到迫害的就是当地的商贾还有普通的百姓。不然地方官员别说维持养活一大家了,就连日常的人情往来都不够。

在康熙后期财政问题已经是十分严重了,赤字严重国库亏空,每年支出都远远大于收入,当然影响最大的就是地方官员的风气,再加上康熙晚年要实行“仁政”以至于他对于官员们腐败现象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加以阻止。

对于一些摊派、挪用国库的现象处理极其宽容,说是宽容其实都能达到纵容的程度了。尤其是一些曾立下大功的官员,康熙更是纵容,以至于给雍正留下了一个满是漏洞的烂摊子。

二、勤俭雍正

在雍正还是亲王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当前国家的现状了,但对康熙的决定他也是没有办法阻止的。所以在他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治理国库亏空现象。

为了能够方便调查,雍正特意成立了一个机构——会考府。并将这个机构交给了怡亲王和隆科多等人,怡亲王在上任后就开始对三库进行彻底的盘查,最后得出亏空两百多万两,随后勒令官员们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补上亏空。

和康熙相比,雍正的手段就严厉多了,对于这些有过前科的官员,雍正也不再让他们在原位都将他们调到其他的职位上。为了杜绝地方阳奉阴违,雍正多次派遣自己的亲信到地方核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亏空现象。

为什么雍正在历史上的名声不是很好,就是因为他在上位之后的改革得罪了太多人,得罪了地方官绅、地主阶级还有读书人的利益,以至于他勤勤恳恳执政十几年依旧留不下一个好名声。

当然这也是有好处的,雍正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百姓的利益,也正是因为他手段之严酷才让国库充盈了起来,虽说他在位时间不长,但乾隆能够享乐也得益于雍正的勤恳。

三、盛世时期

说到乾隆就不得不提起他的运气了,他和他父亲还有祖父相比运气差得不是一点,在他执政的这六十年间自然灾害络绎不绝,水灾、旱灾、瘟疫、饥荒、地震……

根据不完全统计,大致有一万四千多次,可以想象这给一个国家带来多大的影响,是康熙和雍正的两倍都不止。这些都是需要朝廷拨款赈灾的,每一笔都是不小的支出。这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国库的减少,还有物价的上涨。

自然灾难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力水平,物以稀为贵物价上涨根本就是不可避免的,庄稼在经历了自然灾害后难以种植,当季是不可能有粮食了。

这给地方官员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为了不被乾隆问责,他们甚至开始知情不报,朝廷没有银子下来,百姓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不过即使是朝廷拨款,经过一层层到百姓手中也所剩无几了。

但是在百姓们看来这就是朝廷不作为,灾闹是一直都存在的,屡次出现自然灾难也让百姓们受不了,他们只能是奋起反抗,除了灾闹,起义也开始兴起。不过这对于乾隆本人的影响并不大,他的下江南活动从未停止过。

可以说这每一次下江南的活动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虽然说的是微服私访,但他到哪一个地方不是极尽奢华、铺张浪费的,还有他大兴土木建造园林也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有人说乾隆时期的盛世仅仅是针对上层社会的盛世。

其实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在大清最鼎盛时期,每天依旧有百姓饿死,吃不上饭的社会底层百姓数不胜数。而乾隆自幼在宫廷中生活,他已经习惯了享乐,并且此时的国库也是很充盈的。

值得一说的是虽说是充盈,但此时银子的价格已经远远比不上前朝了,物价上涨,这大几千两白银也早就缩水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钱不值钱了。当然乾隆对于这也是很清楚的,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够一直容忍和珅的原因。

和珅收敛银子的手段是他所需要的,所以即使是满朝都对和珅有意见,但是乾隆依旧是力排众议将和珅推上高位,包庇和珅也就代表着乾隆在纵容贪污腐败的现象。

结语

乾隆六十年国库存银还有近七千两,不过随着之后“白莲教起义”多年的镇压活动,银子像流水一样涌出,在嘉庆二十五年的时候,国库仅存3121万两。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