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是容易怀旧的一代。原因很简单:经历了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四十年,看着童年时期买不起的白月光接连消失,既是时光如流水的恍如昨日,又是莫欺少年穷的追悔莫及。童年报复性补偿,就是这拨人心甘情愿被情怀反复收割的核心原因。
而这,亦是我在深入体验HIFIMAN HE-R10平板版(以下简称R10P)一周后的真实感受。

在三十年前那个并不遥远的“上古时代”,耳机品牌远不如现在这般百花齐放,SONY这四个字母就是品质和标杆的代言词。坦白说,我一直很不理解,为什么索尼曾经有那么多经典的头戴式耳机,却从未考虑到再产。你要说是因为生产线现在都没了所以无法复刻,我是肯定不信的,我宁愿认为是从利益角度不具备实操的可能。如今,这个遗憾,得到了解决。
在HIFIMAN刚发布HE-10的时候,争议是比较大的,无非是围绕“抄袭还是致敬”这个话题展开。其实换个角度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个80后的耳机从业者,在不侵犯专利的前提下,有机会超越儿时的偶像,这样的机会你是否会心动?
曾经32500元的R10P我爱搭不理,如今12999元的R10P我不用高攀也买得起。迎来价格跳水的R10P,音质和脑放是否也会随之缩水,是我这篇文章主要想回答的问题。

OK,老规矩,先来简单开个箱。
方正豪华的褐色皮质包装箱,配合正面银色的金属拉丝面板,妥妥的奢侈品风格,提供了不怒自威的庄严仪式感;制作成精致画册的说明书我还是头一次见,不愧是顶级产品才有的待遇;黑色丝绸面料包裹的耳机本体,将低调大气演绎的淋漓尽致。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做工方面,高精度CNC复合结构头梁依旧是HIFIMAN的设计,木材和航空铝CNC雕刻的耳壳则是精准还原了索尼R10的造型。不得不说,这个硕大饱满且贴合手掌的曲线,抓起来还真的是莫名舒适(我没有开车!)
标配附送了3.5mm单端、6.35mm单端和XLR平衡三条耳机线,插针是比较泛用的3.5mm接口,方便发烧友后续自行更换升级线。

声音方面。大的框架上,R10P是一款主打温暖柔和、宽松自然,偏含情脉脉、娓娓道来的听感流耳机。第一感受,R10P的综合素质相当出色,尤其是解析力,并不过度卖弄,亦非通过凌厉的线条和过度打薄的结像实现,而是用从容淡定的手法将细节一一交代清楚。侵略性较弱,真实不做作,是有着极高音乐素养和完成度的雅致声音。

R10P打动我的地方,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封闭式耳机里天花板级别的空间感。在我的印象里,HIFIMAN以开放式耳机见长,旗下的诸多平板耳机都是这类设计,包括纵观整个行业,能卖到万元级的封闭式耳机都是屈指可数的。从物理结构的角度来说,封闭式+动圈的组合,是很容易出现“闷糊”问题的,想要实现对多种曲风的驾驭就会很难,还不如技能点都加在流行音乐上,借力打力,以小声场+包裹感取胜。所以在R10P用纳米级厚度的隐形磁体平板单元的封闭式设计,做到了可以媲美开放式耳机的声场规模时,我是相当震惊的。究其原因,平板单元本身中高频的穿透力和细节感就很强应属头功,是动圈单元普遍不具备的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R10P的“大”跟开放式的“大”,还是有区别的:开放式耳机强调的是四周不设墙的无尽自然发散,通过脑放联想出辽阔无垠的广袤空间;R10P走的是大道至简的路数,就是实打实的给你置身在大剧院的沉浸感:你的确能感知到上下左右的极限在哪里,但是需用丈量的精准位置感,还是会不自觉产生宽敞明亮的愉悦感。

其二是模拟味十足的调音理念。初听R10P,我会觉得声音很有迷惑性,与我认知里的平板单元的发声特点完全不同,只在沉稳理性的基调和真实还原的音色等细微之处方可感受平板的魅力。换言之,R10P似乎是取平板之长,模拟动圈单元风格的研发思路。
具体来说,三频能量分布均衡,且对前端设备的冷暖倾向会有比较敏感的反馈。在搭配中性前端的时候,R10P的低频量感适中,舒缓弥散,力道温和,打击面积合理,是强调蓬松厚实、有落地感,回弹带有丝丝慵懒的暖声低频;中频人声距离和尺寸都比较适中,齿音几不可闻,厚度略薄,轻微的甜美音染加持下,是相当细腻真挚,同时不乏立体感的真切人声,对男声和女声都有很强的包容度;高频的频响覆盖完整,乐器音色优雅准确,并不过度怒刷存在感,仿佛一位经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般,举手投足间即可起到撩人心魄的效果。不甚明显的颗粒感则是让我想起了静电单元的味道,是既有不错的鲜活毒性,又完全不会刺激恼人的冷静调音。
所以,R10P是糊声么?我不觉得。准确的说是在保证扎实凝聚的前提下,周围有一圈若隐若现光晕的荡漾感。谈不上极致的透明或者纯净,但至少与我认知里涂抹成一片的“糊”是两码事,是能提供安抚作用,越听越入迷,值得回味的韵味之声。

另外,R10P出色的动态范围和瞬态表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别于某些动圈单元的拖沓粘滞,或者过于轻浮的犀利硬朗,R10P有如一个内功浑厚、厚积薄发的大师,每个beat发出都伴随着明显的起伏和结实的肌肉感,气势不算磅礴却很充沛,速度不会发轴又有架势,再配合这个温馨的泛音和中正肃穆的声底,大小编制的古典音乐那是再合适不过了,这点在封闭式耳机里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看了下R10P的数据,阻抗30Ω,灵敏度只有100dB/mW,作为头戴式耳机,对驱动力的要求并不算高,实测大部分国砖播放器高增益平衡输出都是可以一战的,不过条件允许的话,我还是建议搭配台式机设备(比如小夜曲等高登和HIFIMAN联名的解码耳放),以获得更有针对性优化的音质。不管怎么说,作为一款顶级头戴耳机,R10P整体上手的难度并不算高。

在我的界定里,降价后的R10P,是一款充分满足了“情怀+性价比双厨狂喜”需求的靠谱产品,无论是歌单很杂的年轻烧友,还是热衷于港台老歌的怀旧老烧,在R10P上都能找到你喜欢的元素,瞬间就能把你拉回到属于索尼R10的那段光辉岁月。消费者唯一的顾虑可能在于:R10P是否会继续跳水到万元内?坦白说,即便有这个可能,我感觉也至少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等等党虽然永远不输,但是也很难赢,千万别等停产了也没降价才抱头痛哭。
一句话总结我对R10P的认可:卖3万的时候确实有溢价,卖1万3我不知道什么是溢价!
以上
By 铁西迟之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