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晚上,戏曲界传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
昆曲名家白士林先生去世了,享年88岁。
讣告显示,白士林先生因突发心脏病,在2025年3月5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
白士林先生的告别仪式在3月12日上午已经完成。
翻阅社交平台可以看到,今年1月27日,白士林的多位学生前往他家中看望老师。
学生们还当场表演了几段昆曲,请老师指导。
从学生晒出的照片中可以看出,白士林头发已经花白,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非常好。
没想到,仅仅过去37天,他就与大家天人永隔了。
目前,白士林追悼会现场的部分画面已经曝光。
可以看到北方昆曲剧院和白士林学生们送的花圈。
学生们也纷纷在网上发文悼念。
作为知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白士林先生德艺双馨,深受观众的喜爱。
白士林出生于一个昆曲世家,是第四代传人。
第一代是著名昆曲艺人白洛和。
白洛和曾是醇亲王奕譞王府戏班“恩庆班”里的艺人。
后来,醇亲王将“恩庆班”的全部“衣箱”分为两份,赐予白洛和、白永宽叔侄各一份。
白洛和回到老家河北安新县大马村,仍然以“恩庆班”为名进行演出。
第二代是白洛和的儿子白建桥,被誉为“晚清第一花旦”。
第三代是白建桥的儿子白玉珍,也就是白士林的父亲。
白玉珍在昆曲上的成就很高,被誉为“北昆十老”之一,还参与创办了北方昆曲剧院。
作为白玉珍的儿子,白士林从小耳濡目染,也走上了昆曲之路,成为白家在昆曲上的第四代传人。
熟悉昆曲的网友都知道,白家在北方昆曲史上非常厉害。
在北方昆曲史上称得上昆曲世家的只有三家,其中一家就是白家,另外两家是侯家(侯益才、侯永奎、侯少奎)和马家(马凤彩、马祥麟、马锦春马锦玲姐妹)。
根据公开资料,白士林1950年就跟随父亲进入首都实验京剧团练功学戏。
一年后,他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蹈队学民族舞。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待了一年后,他被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经常在舞蹈节目中担任领舞。
5年后,他调入刚刚成立的北方昆曲剧院,成为一名武生演员,师从昆曲大师侯永奎。
白士林不仅学昆曲,还认真学习了京剧。
他在1963年拜京剧名家高盛麟为师,学习演出了《林冲夜奔》《挑滑车》《千里送京娘》等折子戏以及新编历史剧《文成公主》和《师生之间》《琼花》等现代戏。
在白士林的演艺生涯中,有两部戏非常值得一提。
一部是新编历史剧《血溅美人图》,在这部剧中白士林出演李岩一角,非常成功。
这部剧里名家云集,大家的演出都非常精彩,最终获得了演出二等奖。
另一部是新编历史剧《宗泽交印》。
白士林不仅是这部剧的主演,还是编剧之一。
该剧演出时轰动一时,并且获得了北京市新编历史剧汇演的双奖(剧本、表演奖)。
此外,白士林在2004年获得了“北京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彼时谈及戏曲表演,他动情地说:“演戏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娴熟的技巧。
一个演员要熟悉剧本、导演、音乐、美术和社会,四功五法要懂,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如今,白士林先去离世,希望他的家人节哀,尤其是他的妻子,一定要注意身体。
白士林先生,一路走好!
白士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昆曲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他不仅在舞台上留下了无数精彩的瞬间,更在台下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接班人。
白士林的艺术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精湛的表演技艺,更在于他对昆曲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他一生都在为昆曲的发展和传承努力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白士林的离去让戏曲界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艺术家,也让无数喜爱昆曲的观众感到惋惜。
但他的精神和作品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昆曲爱好者继续前行。
在白士林的学生们心中,他不仅是严师,更是慈父。
学生们回忆起与他相处的日子,无不充满感激之情。
每一次排练,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把关,一丝不苟。
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让白士林的学生们在昆曲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白士林的家人也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他的怀念。
他们表示,虽然白士林离开了,但他留下的宝贵遗产将永远陪伴着家人和学生们。
白士林的妻子特别提到,她会好好照顾自己,不让丈夫担心。
白士林的离去让人们更加珍惜那些还在世的老艺术家们。
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和心血,守护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贡献,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或许再也无法看到白士林在舞台上的风采,但他的精神和艺术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感谢他为昆曲艺术所做的一切。
白士林的离去不仅是戏曲界的损失,更是整个文化界的遗憾。
但正如他所说,“演戏要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娴熟的技巧。”
他用一生践行了这句话,成为了后辈们学习的榜样。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祈祷,愿白士林先生在天堂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