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牺牲成为儿子遗憾,毛岸青逝世前嘱托:请将我葬在母亲身边

谈谈旧历史 2024-11-19 09:48:46

前言

“岸青,怎么了?”邵华看着自己意志消沉的丈夫,自从退休后毛岸青便郁郁寡欢,尤其是得知自己身体状况后。

他侧过脸来面对妻子,脸上早已布满泪水,此时84岁的毛岸青像个孩子一样抱着自己的妻子痛哭:“邵华,我想妈妈了!”

伟大的母亲

1923年,随着工农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给无数劳苦大众带来了好消息,可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动了其他人的“蛋糕”,其中湖南省的督军赵恒惕最先坐不住。本来他并没有将这些平民百姓放在眼里,对他来说对付这些人都不用浪费一兵一卒,更不值得他为此花费心思。

可没想到正是他看不起的这些人居然能掀起这么大的水花,他只能派兵镇压工人运动,可这样并无效果,相反参与的人和反对的声音更多了,学生们也自发组织起来上街游行。这样下去湖南将不在自己的掌控之内,自己也将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在得知这一切都是毛泽东在其中参与指导后,赵恒惕便将矛头指向了他,下令将其抓捕。当时杨开慧刚刚经历分娩生下了岸青,可为了革命事业和丈夫孩子们的安全还是强撑着辗转各地逃到上海,在上海这一段日子也是兄弟二人记忆里最愉快的童年。

虽然一家人生活的胆小甚微父亲也经常忙于工作,但兄弟二人得到了少有的陪伴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白天父亲在外奔波劳累,母亲则会照顾一家人的起居生活,还会帮着丈夫誊写一些笔记。

杨开慧

等到晚上母亲则会去夜校给工人们讲课,忙于妇联工作;父亲归家则由他来照看家庭,同时在家忙碌和两个儿子待在一起。

残缺的全家福

这样幸福的日子是存在于两个兄弟记忆最深处不敢忘却的,也是他们对母亲最珍贵的记忆。而那张被毛岸青保存下来不完整的全家福也是出自于此,虽然因为父亲的身份特殊并没有在其中,照片上只有母亲抱着弟弟,岸英站在一边,但后来兄弟二人不管身陷何种境地都不会将这张照片丢弃。

后来兄弟二人跟着父母又回到韶山进行革命工作,可随着大革命的失败父母只能暂时分离,父亲要领导秋收起义,为了保护他们母亲再次回到湖南。父亲的领导是成功的井冈山会师后第四革命军也顺利成立,父亲当选主席,得到这个消息一家人都十分开心,只是此时杨开慧母子三人的境遇并不像毛主席想的那样安全。

为了能够躲过敌人的盘查三人经常不分日夜的转移,这样下去杨开慧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却是饥一顿饱一顿,三人在绝境中无比盼望着父亲有一日能找到他们,带他们脱离苦海。

其实主席一直都在派人寻找,可无奈老天爷似乎并不偏向这苦命的一家人,总是让他们错过。每次得到未寻到的消息主席就更加忧心忡忡,怕他们三人吃了大苦头,怕他们已经遭遇不测......

1930年红军进攻长沙,杨开慧便立马准备动身前往与之回合,可没想到背后早已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她,在她躲藏的时候就被人举报。等到她归家要带着孩子离开时转头面对的就是军阀的枪口,杨开慧不幸被捕两个孩子也被带走。

抓捕杨开慧后如何处置就成了他们内部的大问题,他们认为让她活着是比死了更加有益,他们本妄想通过杨开慧能得知一些内部消息,可她实在顽强,无论如何都不松口。内部对她的生死问题展开讨论。

他们认为“捕捉毛主席妻子杀害”这件事实在伤其脸面,更何况杨父杨昌济也是当时有名的教育家,他的学生出名的不在少数,要是惹到了杨昌济怕是会损害他们的名声。实际上在杨家得知杨开慧被捕后立马联系了社会各界的工商名流给政府施加压力。

“不得用刑,也不能杀了她...那就让她污蔑她的枕边人,同他离婚!”这些人想着如若毛主席的妻子出面造谣诽谤,也会给共产党带来不好的影响,说不定毛主席在情急之下还会出面,来一招请君入瓮再好不过。

杨开慧听完他们许诺给自己的好处后轻蔑一笑,厉声呵斥:“离婚?想都不要想!”强硬的态度就将他们的计划扼杀在摇篮里。与此同时杨家给政府施加的压力也起到了作用,两个孩子顺利被营救出来,而这样的压力也惹怒了他们。

11月14日,他们将杨开慧绑上车前往识字岭刑场,她的身上有明显伤痕,身后还插上了处决的标签,将她按在地上后便实行了枪决。可敌人却并未将她彻底打死,任由她躺在地上放血而亡,杨开慧的疼痛一直持续数个小时,她的鲜血渗入了泥土,手死死的抓住土地,指缝里都是泥土混合着鲜血。一直到后来又派人前来二次处决,她才得以安息。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得知孩子安全后心中也算是略有慰藉,此时他多想见见孩子,可革命事业一步也不能让他离开。

孩子的去处

两个孩子被营救后就转移到了上海,在当地的大同幼儿园生活,其中的同学跟她们两人一样都是牺牲的革命子女,可因为顾顺章出卖了党组织,这个地方也遭到暴露,兄弟二人过上了流浪街头的生活。

事实上在离开幼儿园后,组织内的董健吾收养了他们,可无奈他的妻子并不喜欢两个孩子,她觉得自己活下去都困难,现在还要养两个半大小伙子实在自找麻烦,因此两个孩子才被迫流浪。

流浪之即两兄弟吃了不少苦头,不但挨每日饿受冻还胆战心惊,就连一个好觉都没有睡过,经常收到警察的驱赶和反革命分子的排查,岸青后来的头痛也是因为这时遭到过警察的驱赶,在逃跑过程中被击打到了头部,落下了一辈子的伤。

也终于在1936年党组织终于找到兄弟二人将他们送到苏联学习,因为他从出生起就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身体状况并不好。

后来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哥哥前往战场上前线,即使他身体不好条件不允许但还是会坚持在后方挖战壕解救伤员。一直到建国以后毛岸青才得以回到中国,他的身体状况引得叔叔伯伯担忧,但依旧申请做些必要的工作,于是去往黑龙江克山县进行土地改革的试点。

后来回到北京后他还是不让自己闲下来,他的妻子邵华经常“吐槽”他,明明身体坚持不下去看书看的头疼,劝他的时候嘴里说着马上,手上和眼睛的动作又不停。在苏联学习的时候他热衷于翻译工作,回国后依旧进行这项工作,翻译了十多本俄文书籍。

总理夫妻和毛家兄弟二人

可以说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他并未有太多人们认为的“光环”,更多时候大家看到的毛岸青是安静的坐在那里读书写字和思考,父辈的光辉并未对他的性格和生活产生任何影响,相反那些遭遇了常人不曾有的不公。

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见好,尤其是在哥哥岸英去世后。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他悲痛欲裂,长兄如父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从自己出生起就是哥哥一直照顾自己,后来他经历的无数生死磨难都是哥哥陪伴他成长,给了他父亲般的关怀,弥补了他缺失的父爱,兄弟两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异国他乡都是相依为命互相依靠。

他的生活平凡度过,一直在他39岁这年回到老家祭拜母亲,儿时破碎的记忆在这一刻拼凑起来,母亲温柔的面貌与墓碑重合又唤起了他不算美好的童年时光,在这一刻他才能像一个孩子一样抱着母亲失声痛哭,他多么想再让母亲拥抱他,可这一切早就成了泡影......

晚年的愿望

到了晚年毛岸青的身体状况已经算不上好,头痛伴随着身体器官的衰竭让他的生活艰难了起来,除了日常的起居以外他总会坐在院里的椅子上发呆。有一日妻子邵华居然看着丈夫呆坐着眼角却不断往下流淌着泪水,她着急上前询问原因。

毛岸青转过头来看着妻子痛哭出声:“邵华...我想妈妈了!”随后抱着妻子痛哭不止,像一个几岁的孩童。

他常会想到父亲操劳的一生,想象哥哥去世的场景,想到妈妈临终的样子。哥哥有万千烈士陪伴,父亲有人民在侧,可母亲只有一个人啊!于是他嘱托妻子,等他去世后一定要埋葬在妈妈身边陪伴她。

结语

毛岸青84岁这年因病去世,在他离世后骨灰被放置到了杨开慧陵园中。他们一家为了新中国流血牺牲受苦受难却没有遭到任何的优待,为了人民国家父母不能陪伴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能在父母的庇护下健康成长,正是有了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如今中国的太平,向主席一家致敬!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