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顾宁远,1958年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1977年响应号召参军,被分配到南京军区某装甲师。
那时的部队,每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在新时代有所作为。
因为高中文化程度较高,我被分配到师政治部当通讯员。每天往返于各个营连之间送文件,虽然辛苦,但让我对基层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1980年初,师里选拔政治部秘书,我因为文字功底不错被选上,成为了一名文职干部。那时候提干非常难,能当上干部,我知足且倍加珍惜。
变故发生在1980年下半年。
师政委刘向东的女儿刘敏,从军事政治学院毕业来到师部任职。
她被分配到政治部保卫科当干事,办公室就在机关二楼。
刘敏性格开朗,工作能力强,很快就在机关里站稳了脚跟。因为工作关系,我们经常打交道。渐渐地,我发现她看我的眼神有些不一样。
有天下午,我在机要室整理文件,她突然来送材料。"顾干事,这是需要您过目的东西。"她把一个牛皮纸袋放在我桌上。
打开一看,除了公文,还有一张字条:"明天晚上七点,老干部活动室,我等你。"
我心里一惊。在那个年代,组织明令禁止早恋,更何况她还是政委的女儿。但我又隐隐期待着见面。
第二天晚上,我犹豫再三还是去了。老干部活动室黑着灯,我刚推开门,就听见身后有脚步声。
是纪委主任徐国强。
"顾宁远,跟我走一趟。"
原来,刘敏的举动早就被人发现,有人向纪委举报了。组织决定严肃处理这件事,给我两个选择:一是下到基层连队锻炼,二是转业回地方。
我选择了去连队。临走那天,刘敏来送我。她红着眼圈说:"对不起,是我连累了你。"
我摇摇头:"这不怪你,在部队就要遵守部队的规矩。"
就这样,我从师部政治处来到了三营九连,从文职秘书变成了基层文书。那时候好多人劝我转业算了,但我咬牙挺住了。我知道,只有经受住考验,才能真正成长。
在连队,我白天跟着战士训练,晚上写材料、搞宣传。很快,我就适应了新环境。
1981年,我被评为"学雷锋标兵";1982年,在师里的军事比武中,我带领的宣传队获得第一名。
1983年春天,突发山洪,我带领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被困群众,立了三等功。
这一年,组织上重新启用我,调我去当连队指导员。
让我没想到的是,1984年年底,刘敏也来到了基层。
她放弃了机关的职务,主动申请到了装甲营当排长。
我们又成了战友,但这次是以另一种身份。
那些年,我们都在基层摸爬滚打。她凭着过硬的本领,很快成为全师女兵中的佼佼者。
1986年,她在军区比武中夺得第一名,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
1987年,组织上认为我们已经得到了锻炼,决定重新启用。这一年,我升任营教导员,她调任师政治部宣传科长。
1989年春节前,刘政委找我谈话。
"小顾啊,你这些年表现不错。"他意味深长地说,"组织上准备提拔你当团政治处主任。"
我愣住了。
"还有一件事,"他咳嗽了一声,"敏敏这孩子,一直很欣赏你。现在你们都是处级干部了,组织上也没意见..."
1990年5月,我和刘敏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礼上,老首长们都说:这是一对打磨出来的好军官。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和刘敏都已退役。但每每回想起那段岁月,我们都感激组织的培养。
正是那场"惩罚",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品格。
儿子参军那年,我告诉他:"在部队,守纪律不是约束,而是一种责任。
经得起考验的感情,才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