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主办第二届网媒融合论坛

嘉荣看教育 2024-08-28 00:45:15

8月16日-18日,第十八届中国高校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系主任)年会暨第一届全国高校电子信息学科建设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本次大会邀请两院院士、177所高校电子信息及相关学院院长、书记、主任、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电子信息领域重点企业代表近千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在大会召开期间,以中兴通讯为依托单位的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携手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共同主办“第二届网媒融合论坛”,旨在探索网媒融合前沿趋势与技术革新。本次分论坛由丁文华院士、张平院士、尤肖虎院士担任主席,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谢大雄主任出任共同主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等单位参与此次分论坛,共同为网媒融合研究发展献计献策。

合影

论坛在清华大学王劲涛教授主持下拉开序幕。

丁文华院士在开幕致辞中提出,元宇宙带来了以沉浸式、场景交互为基础的内容形态和去中心化的用户自主模式,并对通信、算力、智能提出新要求,这必将形成全新的内容生成和传输新范式。他强调,需要加速将网络与新兴媒体服务深度融合,通过提供超高通信能力、超强算力能力、智能算法处理能力,支撑元宇宙蓬勃发展。

丁文华院士致辞

中兴通讯副总裁、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志勇表示,网媒融合是实验室近年重点研究的前瞻性技术方向,被尤肖虎院士誉为“沉浸式通信的变革性技术”,旨在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实验室期待与产业界、学术界携手同行,推动网媒融合体系框架的落地实施,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赵志勇副总裁致辞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彭木根教授作题为《通感算融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主题报告。彭木根提出,新兴媒体的新需求使得单谈通信、感知、计算的时代已经过去,需要将网络和媒体深度融合。彭木根教授详细阐述了通感算融合的“一体二融三层四面”网络体系架构来适配6G服务多维极致需求,同时还介绍了通感一体化波形、多天线MIMO、无线算力调配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的研究进展。

彭木根教授作主题报告

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教授作题为《融合大模型的新一代无线传输关键技术:机遇与挑战》主题报告。金石教授从网络层、语义层、通信物理层等多维度深入剖析了当前通信大模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享了大模型如何应用于无线传输的独到见解和研究成果。他提出,未来通信大模型将具有更加丰富的先验知识和语义解释能力,能够处理多模态数据,泛化多任务场景,从而辅助网媒融合深层次发展。

金石教授作主题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武楠教授作题为《新兴媒体服务驱动的天地融合网络关键技术探究》主题报告。武楠教授认为,传统网媒分离架构难以实现网络随媒体服务的自适应调整,因此实现网媒间双向感知、动态调整是必然趋势。武楠教授立足于新兴媒体服务需求,紧密结合天地融合网络所具有的时空大尺度及业务高差异特征,深入阐述了在天地融合网络架构优化、网媒感知能力增强、业务驱动智能管控等关键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

武楠教授作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马思伟教授作题为《沉浸媒体编码与传输》主题报告。他指出,沉浸媒体作为未来趋势,需创新突破沉浸式媒体智能编码的新范式,并制定下一代沉浸媒体编码标准,通过研制软硬件工具集推动6G行业应用,从而辅助网媒融合应用发展,引领构建6G时代新型媒体产业生态。他还详细介绍了在沉浸媒体表示与编码、数字人编码、基于体素的神经辐射场编码以及三维视频合成与显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马思伟教授作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周世东教授作题为《面向任务的现场可定义信息网络》主题报告。他认为,可以结合面向任务的新型网络来实现网媒融合。现场可定义网络是以任务为核心、环境为条件的新型网络架构,其中信息节点与基础设施在任务间实现高度共享与灵活配置,具备动态性、解耦性以及持续演进的特点。随后,周世东教授以网联协同感知任务为例,深入介绍了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相关研究进展。

周世东教授作主题报告

圆桌论坛环节由中兴通讯副总裁段向阳主持,邀请了中国电信孙震强博士、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刘光毅博士、北京邮电大学许文俊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迈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文逸教授等来自业界与学界的专家学者参与。段向阳表示,网媒融合是为了解决新一代以沉浸式体验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服务对网络通信的挑战。随后,在场专家学者围绕“未来新兴媒体服务对网络的诉求”、“网媒融合基础设施统一体系架构”以及“网媒融合中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等基础理论面临的挑战”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孙震强认为,云网融合、网媒融合等,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用户体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网媒融合中信源信道联合设计在满足新功能同时,还需要遵循智简原则。刘光毅认为,全息通信等6G应用需要考虑类似网媒融合的端边网整体协同,网络架构需要在满足用户体验基础上做到网媒间容量、时延、算力等资源动态均衡。许文俊认为,语义通信是网媒融合短期有效的解决手段。网媒融合有多种实现手段,一是不断改进现有网络架构、基础设施,另一种是设计网媒深度结合的全新架构。徐迈认为,端侧沉浸式业务具有多模态、高分辨率、高帧率特点,对网络提出大容量、低时延挑战,需要网媒协同。张文逸认为,利用AI做通信解放了香农理论中的若干工程性先验假设,对通信学科和产业都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当前还亟待进一步发展香农理论和AI模型以期构建模型+数据的统一通信框架。

圆桌论坛环节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兴媒体业务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其快速发展对信息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网媒融合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变革性技术路线,有望在通信、算力、算法上实现创新突破。展望未来,产学研各界将携手并进,共同推进网媒融合研究,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