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接着昨天的话题。
淮海战役中,如果黄百韬顺利撤回徐州,徐蚌战局会如何发展?
如果黄百韬兵团安然撤回徐州,孙元良驻守宿县,保证徐州—蚌埠补给线的畅通,那整个局面还算不错,暂时有回旋的余地。
但是,国军要想打赢徐蚌会战,最关键的是逃跑,而不是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
徐州自古是个兵家绝地,当年项羽被困垓下还历历在目,即使现在,邱清泉的2兵团、黄百韬的7兵团、李弥的13兵团全部集中到了一起,形势比之前那个所谓的常山之蛇阵型有了太大的改观,但是从战略层面来看,徐州,依然是一个必须放弃的地方。
济南战役后,杜聿明构思的那个从徐州出击,进入山东,收复济南的构想,在我看来,无异于送人头。
杜聿明脑子里还是1946年的记忆,还以为凭着2个美械军13军与52军,就能打穿东北,今时不同往日了,那时美械装备火力十足,士兵刚从印度回来,士气也旺盛,而且当时弹药补给非常充足,压根不用担心弹药的问题,一线平推即可,而当时的东北我军,还没站稳脚跟,部队没有整编,只能一路避敌锋芒。
但是如今的徐州战况,完全没有当年的优势,美械装备火力猛不假,但是弹药补给不上,火力持续性就无法保证,还不如日械,此时,杜鲁门断绝老蒋的军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美械装备普遍存在弹药不足的问题,整个徐州地区的美械部队,有一个算一个,战斗力和1946年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
除此之外,老蒋自己的兵工厂也不争气,无法生产美械弹药,特别是炮弹等,而我们的大连兵工厂——大连建新公司,在解放战争期间,生产炮弹50万发,无烟火药5000吨,炮弹引信80万个,迫击炮1200多门,完美的支持了华野的各大战役。
没想到吧,1947年后,缺少弹药的竟然是国军,这样说明了,老蒋那帮人非常无能,而且贪心,连兵工厂都无法维持下来。
如果徐州国军真的按照杜聿明的设想,出击山东,与华野决战,那结果只有一个,豫东战役的重演,这次肯定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当年黄百韬突然冒出来,打乱了粟裕的部署,差点反败为胜,但是即使如此,还是被粟裕的极限操作给包围了。
一旦邱清泉兵团、黄百韬兵团20万人离开徐州,进攻山东,大概的战局我能推断出来,首先肯定会碰上以宋时轮的10纵为主力的阻击部队,邱清泉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老宋的防线,此时1纵会从邱清泉和黄百韬结合部直接穿插进去,3纵、4纵跟着突破口一起涌入,割裂两者联系,复现孟良崮战役的那一幕,2纵左迂回,7纵右迂回,6纵潜伏敌后,关键时刻关门打狗,8纵、9纵直接正面强攻。
一旦在野外被华野包围,这两个兵团基本上就是廖耀湘的下场,徐州就剩一个李弥,没能力也没意愿来救援,仅存的精锐—黄维12兵团还远在驻马店。
杜聿明最大的问题是还不知道此时的国军,根本不能进行野战,一旦离开既定工事,别说普通的部队了,即使五大主力,也扛不住啊。
黄百韬撤到徐州后,3个兵团必须马不停蹄,抱成一团,全速南下,在宿县接上孙元良,一起撤到蚌埠,这是唯一一个能打赢徐蚌会战的办法,把人保下来,就是赢。
如果此时老蒋还做白日梦,让小诸葛白崇禧去徐州指挥,他的下场和杜聿明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