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父母来说,孩子结婚成家是一辈子的大事,而结婚前为孩子准备好一套房子,则是父母的头等大事。但是经常有老人在媒体或者网络上含泪控诉自己的买房经历,揭露当下社会的尴尬现状。
比如,有的父母全款给儿子买房后,房子被亲家住进去;有的全款购买的房子被小两口转手卖掉,换成更大的,不让父母居住;还有的被子女抵押贷款,钱被挥霍一空……
这让父母的辛苦付出看起来像一场笑话。明明是父母省吃俭用用血汗换来的房子,为什么子女不感激、不回报,反而心安理得地啃起老来呢?
一、全款买房有多难
人人都说买房难,难在哪里?答案是房价高。尤其是近十年,房价涨幅过快,有些地区直接涨了几倍甚至十几倍。
比如一线大城市上海,2021年黄浦区房价均价在10万/平米左右,2011年均价在3万左右,2001年均价在5000左右。20年间,上海黄埔的房价涨了近20倍。
再比如二线城市厦门,2003年房价4000左右,2013年2万左右,2022年已经涨到5万左右,20年涨了10倍还多。
房价每平米动辄过万、甚至过十万,要想买一套90平米左右的住房,总价至少要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这对于父母这一辈人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90年代时期,大部分人的月工资才不过几百元,一年的收入也不会超过万元。父母除了生活日常开销,还要养孩子、养老人,能攒下的钱寥寥无几。
虽然现在大部分人的工资较以前涨了,但涨幅远远不及房价的涨幅。有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有38个城市平均月薪酬超过万元。但别忘了,我国同样有6亿人平均月收入不足千元。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父母很难一口气拿出百万、千万存款给子女买房,更多的还是要找亲戚朋友借钱或者贷款。很多父母为了减轻子女的压力,不但拿出了自己半辈子的积蓄,还不惜借高额外债、贷款等。
这些压力应该子女和父母一起承担,甚至应该子女承担大部分,但现状是,很多子女当起了甩手掌柜。不但不感激父母的付出,反而埋怨父母,买的房子不称心、住一起矛盾大、外债太多压力大等。
二、全款买房为何成笑话
首先,很多子女入不敷出,无奈躺平啃老,买房外债只能父母自己还。
很多子女就是普通上班族,平时的收入只有工资没有其他,且工资也不高。除了日常开销,还要养孩子、养老人,微薄的收入在巨大的教育成本和医疗成本面前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老人借钱帮子女全款买房后,子女即使有心帮父母还债,也没有多余的钱。父母只能在高龄状态下,继续打工赚钱,还买房借下的外债和贷款,有时候连自己的退休金都要拿出来还钱。
父母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久而久之,很容易抱怨子女不体谅自己。
其次,有些子女不懂感恩,为了自己生活的轻松自在,一味向父母索取,令父母寒心。
现在很多人是独生子女长大,从小娇生惯养,花钱大手大脚。平时没有储蓄的意识和习惯,一旦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只能刷信用卡或者网络贷款。
父母帮忙全款买房后,他们没有还贷的需求,更加不会主动存钱,每月的收入就是消费、消费、消费。为了让自己活得轻松、舒服,月月月光,有时候还需要父母接济。
这些子女比较自我,即使在房子问题上遇到麻烦,通常也不愿意让步,宁愿委屈父母不愿委屈自己。这就让又掏积蓄又借债的父母很寒心,付出了一切却得不到子女的感恩。
最后,很多老人发现即使帮子女买好了房子,子女也守不住房子。
少数老人爱孩子没有底线,宁愿苦自己不愿苦孩子,等发现孩子需要磨练时,已经太迟了。老人全款给孩子买房后,认为只要子女有房子住,认真工作赚钱,生活总不会过得很差。
但很多子女偏偏喜欢“瞎折腾”,明明没资源、没人脉、没资金,却想方设法搞投资、做项目,把房子抵押,贷出钱来胡乱挥霍。最终房子没了,钱没了,父母的心血也没了。
结语:
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虽然有些片面,但在儿孙成长上,父母确实不应该爱太多,要有底线。儿孙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帮助,但更需要的是自身的努力。帮忙买房虽好,但要量力而行,没有必要借一屁股债帮子女减轻压力,很多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子女不止不会感激,还会变本加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