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道嘎,一个陌生的名字,它却包罗万象,代表着一方水土,一方生灵……在汉语中,它被译为“出发”。是的,在曾经那个经济为先的时代,太多的人为了更快速、更高效的出发,开始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甚至不惜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与万物,正如《莫尔道嘎》这部影片中所呈现的那样,导演以一种近乎于上帝的第三视角,俯瞰着芸芸众生,在她的眼中无论是人类、黑熊这种生灵,还是树木、花草这种植物,都有着鲜活的生命与跃动的灵魂,她用写实的镜头语言融合了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踏上了这场人类对自然的精神寻根之旅。
这种单纯以地名命名的影片并不多,之前有《可可西里》,近期有《乌海》,再到如今这部《莫尔道嘎》,三部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均是具有作者风格的影片,都具有寻根与反思的理念。前者探讨对藏羚羊的保护,后面是人类与物欲的冲突,而今天要说的这部《莫尔道嘎》则更为深刻,我们很难用一种类型或者一个主题来概括它,这是一部既有寓言性质,又极具现实风格的影片。当然,导演同时也是编剧的曹金玲并不认同影片具有魔幻色彩。或许更准确的,这只是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表达,只是概念与定义不同而已。
从某个角度来说,该影片有些像宫崎骏的《幽灵公主》,林子是幽灵公主与阿席达卡的结合体,故事便以这位单纯善良的男主林子讲起。他和族人世代生活在林区,他们虽以打猎为生,却他们却尊敬自然,信奉萨满教义中的万物有灵。这让还在孩提时的林子便对万物有种天然的亲近与尊崇感,甚至当他掉进冰窟遇到黑熊,他也并不惧怕反而敢于轻抚其身。直到妈妈的到来——为了保护他而激怒黑熊,之后这只黑熊更是在哥哥图图的枪击下丧命。简短的开篇,呈现出了影片的基调及人物的性格与宿命,曹金玲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位新人导演。
分析这部影片,我们可从两个维度来说。首先是人类的一方,这里人类的“原罪”又可分为物欲与情欲。整个故事中并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坏人,这里面的伐木工人看起来是在破坏自然,但背后的原因往大了说是为了经济发展,往小了说是为了养家糊口,非常人性化,会让人有强烈的共情感。他们是迷惘的一代,一群摸着石头过河的拓荒者,导演用冷峻的镜头语言表达着人类原始欲望下的,另一种形式中的“物竞天择”,这种物欲与自然间的矛盾与抗衡成为了贯穿影片的主线与矛盾冲突,让影片在基调与格局上更加宏大且细腻。
在物欲之外,影片将人类情欲也做了重点表达,主要体现在一个女人与两个男人身上。在林区,齐溪饰演的女猎人与林子(王传君 饰)相识,后者将其带到伐木工棚为大家做饭,这位极具野性的女性让林子的哥哥图图爱慕不已,其父为了不使两兄弟义绝,于是很快安排了他们成婚,但成婚当晚图图回来了……看起来非常类型片的剧情设定,却无处不充溢着原始野性的生命力与爱的表达。这种爱,不会受伦理道德的束缚,而是有着一种弱肉强食般的丛林法则,这使得影片在艺术性与观赏性、商业性上实现了极好的平衡,做到这点很难得。
我们再来从自然的角度来解读,这其中有两幕格外打动人。第一是代表生灵的黑熊,当年黑熊被图图射杀。当多年后,这只黑熊的幼崽来到林子家,用鼻子亲昵着挂在墙上的母亲皮毛时,那抹温情与感动,简直不能让人再泪目。第二是林子与搭档,在各种压力下不得不将那棵百年巨树伐倒时,在这里影片做了一种超现实的手法表达,导演为这棵树注入了图腾般的灵魂力。当树木轰然倒塌时,林子的搭档瞬间飞来横祸,而林子也受到了伤害,像极了《幽灵公主》中山兽神对人类的惩罚。据说,这种情况在林区确有过其事,让人细思恐极。
如果用六个字来精炼这部影片,我的答案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导演运用了鲜明的季度性来表现莫尔道嘎,夏的生机、秋的萧瑟,冬的严寒;地利,地上的人、动物、树木,都有着生命与灵魂,表现了万物有灵的理念;而人和,则是在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探寻两者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和谐共存这一终极命题。影片最后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决答案,相信这个答案还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代人去寻找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