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并豪侠地,燕赵称悲歌。
千金市骏马,万里向交河。
公卿赠宝剑,君王赐玉戈。
捐躯赴国难,常令海不波。
——李梦阳《侠客行》
明成化十四年,李梦阳生。
出生前一晚,他母亲梦见一轮红日堕入怀中。在王府做教授的父亲遂给儿子起名叫梦阳,字天赐。
这孩子确实与众不同,19岁便在陕西乡试中夺魁,次年进士及第。
他实在太年轻太有才华,像他母亲梦中那轮光芒万丈的太阳。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
有无丈人石,几许大夫松。
海日低波鸟,岩雷起窟龙。
谁言天下小,化外亦王封。
——李梦阳《郑生至自泰山二首·其一》
李梦阳了解自己的才华,也知道自己的价值。他昂首阔步地走上政坛,决定要把他天生的光芒洒向藏污纳垢的官场。
三十岁,他奉命监税三关。当地豪强把持权势,借着收税中饱私囊。李梦阳一到,严格依法收税,有人私下送礼求情,都被严词拒绝。权贵不满,将他诬陷下狱。
一雨暮何急,孤眠宵未央。
疾雷翻暗壁,落电转空梁。
势极千山动,光还万里长。
天威终不测,魑魅可潜藏。
——李梦阳《狱夜雷电暴雨》
尽管很快就被释放,李梦阳第一次尝到了他刚烈脾气带来的后果。但他没想到,这不是最后一次。
弘治十八年,李梦阳上书朝廷,极论政务得失,其中揭露张皇后的弟弟寿宁侯“招纳无赖,罔利贼民”。皇后的母亲在明孝宗面前哭诉,孝宗只得将李梦阳下狱。
尽管不免对亲戚有些私心,明孝宗却不是个糊涂皇帝。他在位时励精图治,史称“弘治中兴”,自然辨得出忠奸贤愚。没过多久,他下令释放李梦阳,仅仅罚了三个月俸禄以示薄惩。皇后的母亲又来哭诉,左右揣摩孝宗的心思,提议随便把李梦阳杖责几下,出了皇后一家的气,好把这事了结。孝宗不肯,还对尚书说:“若辈欲以杖毙梦阳耳,吾宁杀直臣快左右心乎!”
公开指责皇亲国戚的李梦阳就这么毫发无伤地出狱了。没过几天,他在路上遇到寿宁侯,当面斥责一番,骂得兴起,还用手里的马鞭打掉了对方两颗牙齿。寿宁侯明知对方有孝宗护着,也只好自认倒霉。
至此李梦阳已两次下狱,但并未遭到多么严重的迫害,反而在朝野内外赢得了不畏权贵的名声。胜利最后总是站在他这一边,这更助长了他天生的高傲和倔强。
但是第三次,他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自从天倾西北头,天下之水皆东流。
苦言世事无颠倒,窃钩者诛窃国侯。
君不见奸雄恶少椎肥牛,董生著书番见收。
鸿鹄不如黄雀啅,盗蹠之徒笑孔丘。我今何言君且休。
——李梦阳《自从行》
孝宗驾崩,继位的武宗年少贪玩,不理政事,“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一日尚书韩文跟同僚谈起刘瑾把持朝政,倒行逆施,不觉泣下。李梦阳正好在场,便说:“哭有什么用?让言官上书弹劾刘瑾一党,您率领大臣力争,要除去他们很容易。”韩文大喜,便嘱托李梦阳起草奏章。不幸事情泄露,刘瑾抢先一步,将韩文等人罢官,李梦阳也被放归田里。没过多久,又找了个别的借口,将李梦阳下狱,必欲杀之而后快。
十年三下吏,此度更沾衣。
梁狱书难上,秦庭哭未归。
围墙花自发,锁馆燕还飞。
况属炎蒸积,忧来不可挥。
——李梦阳《下吏》
对李梦阳来说,监狱生活并不陌生,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跟前两次一样全身而退。已经没有一个贤明的帝王护着他了,而他出众的才华和正直的名声,这时反而可能加速他的死亡。
他叫人给自己的朋友康海送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山救我”。
对山是康海的别号,而康海是刘瑾的老乡。刘瑾一向想结交这位老乡,康海鄙其为人,避而不见。但是为了朋友的性命,康海也顾不得自己的清高了。他亲自前去拜访刘瑾,再三求情,刘瑾遂赦李梦阳。
李梦阳总算活着看到了刘瑾倒台。正德五年,刘瑾伏诛,次年李梦阳起复,迁江西按察司副使。
胜利又一次站在了他这边。
水店回冈抱,春湍滚白沙。
战场犹傍柳,遗庙只栖鸦。
万古关河泪,孤村日暮笳。
向来戎马志,辛苦为中华。
——李梦阳《朱仙镇》
没过多久,他又惹事了。
因为桀骜不驯的个性,他先后得罪了自己的上司和同僚,随后又因为护着自己的学生而冒犯了淮王。当地其他官员间原有矛盾,也因此事激化,江西政局一片混乱。朝廷大怒,派人将李梦阳下狱。最后虽然没查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实,李梦阳仍然以“陵轹同列,挟制上官”的罪名被罢官。
这时的李梦阳已经41岁了。
尽管仍在壮年,但接二连三的磨难让他过早地看清了政治,看清了自己在官场上是多么格格不入。他不再向往朝堂,而是把多余的精力都用来招饮宾客,骑马射猎。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束缚,现在他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
斜日层城合暮烟,新晴高阁敞秋筵。
衣冠四海追游地,霜露中原感慨年。
去鸟来鸿凭槛外,飞云落木把杯前。
回身忽在星辰上,醉眼直疑到九天。
——李梦阳《晚秋明远宴集》
就在李梦阳决心脱离政治的时候,政治又来找他的麻烦了。
嘉靖初年,宁王因谋反被诛。偏生他喜爱李梦阳的诗文,曾托李梦阳为他写《旧春书院记》。这一来,李梦阳又被安上“逆党”的罪名,身陷囹圄。
第五次踏进熟悉的牢狱,李梦阳也许会感到哭笑不得。仿佛命运在他身上打上了无形的标记,让他永远属于惊涛骇浪、疾风骤雨,世间没有一处桃源可以让他平静地生活。
好在他已是著名的文坛领袖,和何景明、康海等人并称“前七子”,掀起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运动,使“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诗坛面貌为之一新,声望极高。在当朝几位大臣的救援之下,他再一次有惊无险地避开了灾难,在家乡安然去世。
临终前他作自赞曰:“生敢无私,死敢无欺,质虽凡近,高遐是期。或谓弗然,请试察之。刚而寡谋,自信靡疑。众虽见恶,君子是之。即不见是,天岂不知。老而觉悟,途穷数奇。贲志长毕,命也何为。空同八篇,潦草缀词。”
生敢无私,死敢无欺。他用这句话总结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人生无常因,飘如风中云。
昔别大江隅,今也长江濆。
凉飙起霜夕,陨叶何纷纷。
我菊有佳色,毅然独芳芬。
迟速良有时,勉哉树高勋。
——李梦阳《赠刘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