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问韶山老妇:毛主席和邓公谁好?其回答至今振聋发聩

纵观历史2021 2024-10-24 17:20:19

在旧社会为了生活,她讨过饭,进入新社会,她凭借自己努力开饭店,做老板娘,勤劳致富,她就是韶山老太太汤瑞仁。

汤瑞仁出生在旧社会,她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和母亲、哥姐一起讨饭。行走在乡间,被狗追过,被车撞过,也被人骂过。

她至今仍记得讨饭的歌,那时候唱这个歌要声情并茂,才能讨得到一口饭吃。

从5、6岁就出来讨饭,一直到14岁嫁人后,汤瑞仁才安稳下来,丈夫叫毛凯清,和毛主席是族亲,两家还是邻居。

对于毛主席,汤瑞仁内心充满感激,经常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我们的新生活。直到今天,她都记得,毛岸英1950年穿着草鞋回到韶山,看望家乡人的情景。

当时,毛岸英是回乡做调查研究,回去以后把家乡的情况告诉毛主席。毛主席特意给临近的六户人家各送上8尺布,一担米、6万旧币,汤瑞仁作为韶山媳妇,同样收到了这份来自北京的关心。

1959年,毛主席回到阔别36年的故乡,当时有一张很出名的《领袖与乡亲》的照片。

毛主席坐在凳子上,姿势放松,抽着烟,旁边是他的乡里乡亲,大家围着毛主席在说话,而照片上抱孩子的那个,就是汤瑞仁。

改革开放时期,“下海”应该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汤瑞仁虽然不识字,但她性格泼辣大胆,也想试试“下海”到底是什么感觉。

当时很多人慕名到韶山旅游,瞻仰伟人故居,汤瑞仁一不做二不休,买了7毛钱的白糖,两块钱绿豆,熬了一大锅绿豆粥,挑出去售卖。

一开始,她有点不好意思,毕竟韶山大部分人世代务农,做生意跟他们毫无关系。

在路上碰到乡亲,她都有点遮遮掩掩,也不好意思叫卖,第一批客人来自上海,吃了她的绿豆粥,赞不绝口,很快吸引了一大批游客,一桶粥两个小时就见底。

汤瑞仁回到家,除掉成本,那天竟然赚了3块多钱,她特别高兴,决定好好做。

当时,大家的想法还没有转变,很多风言风语,说汤瑞仁不好好种地,去做什么生意,一把年纪也不知道收敛点。

很快,大家就没有时间说别人了,更多的人瞅准市场,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不耽误种地,还能补贴家用。

汤瑞仁脑子灵活,除了粥铺,她还开过纪念品店,三年赚回3万多,成为韶山第一个万元户。

1987年,汤瑞仁开起“毛家饭店”,想起以前和毛主席见面的情景,仍会泪水连连,说自己以前就是个讨饭的,现在成为饭店老板娘,都是党的政策好。

来到韶山的客人们,可能不知道汤瑞仁是谁,但一定会到“毛家饭店”吃饭。

“毛家饭店”和毛主席故居隔塘相望,饭店的招牌菜就是毛主席爱吃的红烧肉、火焙鱼、豆豉辣椒,凡是来到韶山的人,会想试试主席爱吃的菜,饭店生意很火爆,没有桌子,很多人端着碗,站在桌子旁边吃都行。

也有很多外国友人慕名来到饭店吃饭,其中也有外国记者,汤瑞仁经常被采访,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她“毛主席和邓小平,谁更好?”

这是个刁钻的问题,汤瑞仁的答案却让人拍案叫绝:她说:“毛主席领导我们翻身做主人,邓小平领导我们勤劳致富,你说哪一个好?”

在场的人听到这个回答,都拍手称赞。

汤瑞仁从来不说毛主席一句坏话,曾有人在饭店吃饭,说起毛主席晚年的错误,她连饭钱也没要,直接把人赶了出去。

有了钱的汤瑞仁并没有忘本,她扶贫济困,资助失学儿童,帮扶困难家庭,她总说:“感谢党的好领导,我们的日子才能这么幸福。”

每一年毛主席的诞辰,汤瑞仁都会自掏腰包,在饭店里摆上100多桌,请乡亲们和游客吃寿面寿糕,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毛主席,表达对他老人家的追思。

32 阅读: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