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工资除以21.75,其实是国家在帮你“抹平”每个月工作日的差异。**这个数字,是根据全年工作天数平均出来的月工作日,主要用于加班费、病假扣款等工资计算中,既方便、又公平,是在现实和法律之间找的平衡点。

我们每月拿工资,干活却按天算、请假按天扣、加班也是按天加。这中间的“天”,怎么算才合理?是不是每月多少个工作日,就按那月来?其实不是的,中国的劳动法干脆定了一个统一标准——21.75天。
这个数字可不是拍脑袋定出来的,它背后是国家给你精算过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影响你每一分工资的“21.75”,把它掰开揉碎,让你看明白、算明白、心里也亮堂。
一、21.75从哪儿来的?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有理有据先看数据,我们一年到底要工作多少天?
年度总天数
周末天数
法定假日
实际工作日
365 天
104 天
11 天
250 天
计算方式简单:
一年365天周末休息:每周2天 × 52周 = 104天法定假日:国家规定的是11天(比如春节、国庆等)所以工作天数是:365 - 104 - 11 = 250天
那问题来了,250天怎么变成每个月多少天?
我们常规想法可能是:250/12≈20.83
但实际上,国家在实践中综合考虑了各种情况,统一标准改成了21.75天。
这个数字略大于20.83,是为了照顾那些有大月、节假日分布不均、以及换算时误差问题的月份。
所以总结一句话:
21.75是国家帮你把全年“抹平”的平均月工作日,既合理又方便操作。
二、为什么不是每月算?统一用21.75有什么好处?你可能会问:每个月工作日都不同,为什么不按实际来?
看看下面这张表:
月份
实际工作日(以2024年为例)
一月
22 天
二月
20 天
三月
21 天
四月
22 天
五月
20 天
六月
21 天
七月
23 天
八月
22 天
九月
21 天
十月
20 天
十一月
21 天
十二月
22 天
你看,每个月都有差,按月来算工资或者加班,那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有人觉得自己这个月干得多却没多拿钱另一个月请假多却没多扣是不是看着就烦?于是,国家说:干脆统一成21.75天吧,大家都按这个来。
这样一来——
✔ 不会因为月份不同,工资计算方式也不同✔ 每家公司操作方式统一,员工也容易理解✔ 员工和HR都省心,减少争议
说白了,这就是“公平 + 简化 + 效率”的结果。
三、工资怎么算?这几个场景你一定用得到这个21.75不仅是“参考数字”,它可是直接决定你拿多少钱的!
✅ 1. 计算日工资公式非常简单:
日工资=月工资/21.75
比如你月薪6000块:
600021.75≈275.86元/天
✅ 2. 加班工资怎么算?根据《劳动法》,加班工资是这样来的:
加班类型
工资倍数
计算公式
工作日加班
1.5倍
日工资 × 1.5
周末加班(无调休)
2倍
日工资 × 2
法定节假日加班
3倍
日工资 × 3
假设你6000元月薪,工作日加班一天,那你拿的就是:
275.86×1.5≈413.79元
是不是比想象中多点?21.75的存在,保证了你加班也不吃亏。
✅ 3. 请假扣钱怎么算?事假、病假、调休等,扣款方式如下:
请假类型
扣款标准
事假
日工资 × 请假天数
病假(按比例扣)
通常按80%日工资计算
所以你请一天事假,就按275.86元扣。病假的话,一般公司按80%发,即:
275.86×80275.86 × 80% ≈ 220.69元/天
❤️四、别小看这0.01,算准了你才能不吃亏现实中,我们常会遇到有人吐槽:
“我上个月加班那么多,结果工资一点都没变。”
有的公司算法不清不楚,也有员工自己没搞明白。如果你不知道21.75是怎么算出来的,就很容易在工资条上吃“哑巴亏”。
而现在你懂了,你就能:
✅ 对工资计算心里有数✅ 在遇到问题时据理力争✅ 更好地规划加班、请假等安排
✍️ 最后总结一句话:“21.75”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让工资更透明、更公平的工具。它帮我们打破了月度的差异,把你的劳动换算得更合理、更稳定。你每一分辛苦都不该被忽略,每一分工资都应该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