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莫斯在播客上的言论像扔进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溅起了关于勒布朗和乔丹的千层浪,篮球迷们又开始争论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勒布朗和乔丹到底谁更强,谁更令对手恐惧,谁才是真正的历史最佳。
钱莫斯这人挺逗的,跟霍华德一起在播客上说球员们不怕勒布朗,反而害怕乔丹。这话听着就有点怪,你打了10年NBA就真的了解所有球员的心理活动吗,还是说你有读心术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来就复杂得要死,更何况是在竞技体育这种高压环境下,球员之间的那些小心思和情绪波动,外人哪能完全懂啊。钱莫斯自称很清楚这些事情,但他真的能代表所有NBA球员吗,他能确定每个人在面对勒布朗时的真实想法吗。
其实细想一下,钱莫斯和勒布朗当过队友,中间还闹过不愉快,这种情况下他说的话能百分百客观吗。很多时候人们评价别人,都带着自己的情感色彩和个人经历,完全做到客观公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何况篮球这项运动本身就充满主观性,数据可以量化,但场上的统治力和气场这种东西,谁又能真正测量出来呢。
人在说话的时候往往会被自己的经历所影响,钱莫斯可能确实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见证了乔丹的威慑力,但这不代表勒布朗就没有震慑对手的能力。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九十年代的篮球和现在的篮球完全是两种风格,球员之间的互动方式也大不相同。乔丹那个年代,球员之间的硬碰硬更常见,而现在的联盟氛围不一样了。
钱莫斯绰号,确实反映了乔丹在那个年代的地位和影响力。但这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勒布朗就不被人尊重或者敬畏。绰号只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达方式。现在的球员可能不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某个球星的敬畏,但这不意味着敬畏就不存在。
乔丹的六次总冠军确实像一道光,照得其他球员都只能躲在阴影里。六进六冠,从来没有在总决赛输过,这种战绩放在任何体育比赛中都是神话级别的。十次得分王的头衔更是证明了他在进攻端的统治力,这些荣誉就像是闪闪发光的宝石,镶嵌在他的传奇生涯中。但是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时代背景呢,九十年代的联盟扩张,球队整体实力分布,规则的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一个球员的成就。
比较不同时代的球员总是有点像隔空对话,你永远无法知道如果把勒布朗放在八九十年代,或者把乔丹放在现在,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这就像是在比较牛顿和爱因斯坦谁更聪明一样,有意义吗。每个伟大的球员都是在他自己的时代里绽放光芒的,他们面对的挑战和环境都不同,简单地用数字或荣誉来比较,总是会有失偏颇。
钱莫斯说他心中的历史最佳是乔丹而不是勒布朗,这完全是个人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但问题是,为什么要把这种个人偏好说得像是什么客观真理呢。篮球比赛本身就是主观和客观的混合体,统计数据是客观的,但观众和评论员对比赛的感受却是主观的。在这种情况下,谁能说自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呢。
乔丹的统治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他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几乎是传奇级别的,这也是为什么钱莫斯说在重要时刻他会选择乔丹。但勒布朗在关键时刻也有过许多令人惊叹的表现,比如2016年总决赛的那个盖帽,就足以载入史册。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选择谁更多的是个人偏好问题。
钱莫斯所能想到的超级巨星中是夸奖,但仔细想想还是有点怪怪的感觉,的身体素质确实惊人,他能在场上做到几乎所有事情,进攻、防守、组织、篮板,全方位发展,几乎没有明显短板。这种全面性在NBA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甚至乔丹也没有这么全面。
但为什么钱莫斯还是选择乔丹呢,这可能跟心理因素有关吧。乔丹那种近乎偏执的好胜心和气场,确实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勒布朗虽然全面,但他的球风更加理性和计算,缺少那种让人血脉喷张的疯狂感。这就好比比较贝多芬和莫扎特,一个沉稳深邃,一个华丽灵动,谁更伟大很难说。
球迷们总喜欢为自己支持的球星辩护,好像别人不认同自己的看法就是一种冒犯。其实何必呢,每个伟大的球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魅力,我们可以欣赏他们的不同,而不是非要把他们排个高低。勒布朗和乔丹都是篮球历史上的伟大球员,他们的风格不同,成就不同,但都在自己的时代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钱莫斯说勒布朗在其实已经是极高的评价了。一,这在NBA历史上能有几人呢。勒布朗的传球视野、身体对抗能力、篮球智商,这些都是顶级水准。他或许在某些方面不如乔丹,但他也有乔丹所不具备的优势。
科比的决心和技术,库里的投射能力和影响力,邓肯的基本功和低调,杜兰特的得分效率和身高优势,每个球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历史最佳这个称号本身就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它不像是一道数学题,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它更像是一个品味问题,就像有人喜欢摇滚乐,有人喜欢古典音乐一样,没有对错之分。
篮球迷们经常会陷入这种无意义的争论中,好像一定要争出一个高低来。但篮球比赛的魅力不就在于它的多样性吗。不同风格的球员,不同打法的球队,碰撞出火花,这才是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如果所有球员都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篮球比赛也就失去了观赏性。
钱莫斯选择乔丹作为自己心中的历史最佳,这是他的权利。但问题是,他把自己的主观选择包装成了某种客观事实,这就有点过了。当他说没有球员害怕勒布朗时,他其实是在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了整个联盟球员的感受,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钱莫斯说没有球员惧怕勒布朗,这话也太武断了吧。德罗赞和保罗乔治可是亲口说过自己惧怕勒布朗啊,这两位现役球星的话难道不算数吗。他们在东部季后赛那些年,一次次被勒布朗击败,这种挫折感和无力感,外人又怎么能体会呢。恐惧不一定是像电影里那样夸张的表现,它可能就是赛前那种莫名的紧张感,可能是关键时刻那一瞬间的犹豫。
德罗赞和乔治都是顶级球星,他们能公开承认自己害怕某个对手,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连这样的球星都会感到压力,那其他水平稍逊的球员呢。勒布朗在东部统治那么多年,把多少有实力的球队挡在了冠军道路之外,这种长期的心理阴影不是随便说说就能消除的。
如果真的没人怕勒布朗,为什么那么多球队都要派出最好的防守者去盯防他呢。就像你不会派一个菜鸟去防守一个普通球员一样,当你派出顶级防守者时,就说明你认为对方是个严重威胁。这种策略上的重视,其实就是一种潜在的敬畏表现。球队不会浪费资源去防守他们不担心的球员,这是常识。
钱莫斯可能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来判断的,但他的经历能代表整个联盟吗。每个球员和勒布朗的关系和交手情况都不同,有些人可能确实不怕他,但有些人确实害怕。把复杂的人际关系简单化,这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40岁了还能场均25+8+8,这数据放在现役球员中都是顶级水平持久力和适应能力令人惊叹,他不断调整自己的打法来适应身体状况和队友特点,这种求变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超高的篮球智商表现。很多球星到了生涯晚期都会急剧下滑,但勒布朗似乎找到了延缓这种下滑的方法。
年龄对运动员来说是个大问题,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反应变慢,弹跳下降,体能不支。但勒布朗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生活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这种下滑过程。他在40岁还能打出全明星级别的表现,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篮球传统认知的挑战。
勒布朗的持久力也反映了他对篮球的热爱和专注。没有真正的热爱,很难坚持在这么高的水平上比赛这么多年。每年夏天都要进行艰苦的训练,每个赛季都要面对媒体和粉丝的巨大压力,能在这种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心态和表现,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胜利。
钱莫斯说勒布朗不可怕,但事实是,即使是40岁的勒布朗,对手仍然要派出最好的防守者去限制他。如果真的不可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恰恰说明了勒布朗在场上的威胁依然存在,对手不得不重视。
很多事情不需要明说,看行动就知道了。如果一个球员不可怕,那就不值得投入太多防守资源,随便派个人去防就行了。但事实是,几乎每支球队在面对勒布朗时,都会派出他们最好的防守者,有时甚至会设计专门的防守策略。这种行动上的重视,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