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明明知道种地不赚钱,养家糊口都难,为什么还要种地呢?

百家争鸣 2023-08-31 15:00:16

农村老人明明知道种地不赚钱,养家糊口都难,为什么还要种地呢?

农村老人种地的动力并非只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纽带和生活方式的延续。他们身上流淌着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对农耕文化的传承有着无比的执着。

首先,土地是农村老人心灵的寄托。几十年如一日的种植过程,使他们与土地建立起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每一片土地都承载着他们的辛勤汗水和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耕耘,用自己的汗水浇灌,这份心血让他们对土地产生了深深的依恋。即使收获不多,他们也从中汲取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他们把土地当作自己的家园,哪怕在城市里生活,也会时常思念那片土地,希望有机会回到家乡,与土地再次相见。

其次,种地是农村老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代相传。农村老人从小就接受着农耕文化的熏陶,他们深知种地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他们通过种植作物,感受着四季更替的变化,体验着自然界的规律。这种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他们对生命和生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正是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在现代都市社会中逐渐丧失,而农村老人在种地中保持着这份珍贵的传统。

最后,种地是农村老人对家庭的责任和关爱。农村老人多数是在农田中度过了一生,他们把土地看作是自己养家糊口的根本。虽然种地收入微薄,但他们仍然坚持下去,因为他们深知没有土地,就没有家庭的根基。他们种地的目的并非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将土地传给下一代,让家族的血脉延续。农村老人心系家园,无论多么艰辛,他们都愿意默默地奉献。

农村老人明明知道种地不赚钱,养家糊口都难,但他们仍然坚持下去,这并非是一种盲目的执着,而是一种对土地的情感和责任的体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农耕文化的精髓,用自己的付出守护着家园的灵魂。他们的坚守和奉献,值得我们深思和尊敬。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农村老人对土地的情感和执着将永远存在。他们是农耕文化的守护者,也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在农田里,他们不仅种植着庄稼,更播撒着希望和未来。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理解他们的坚守,让他们的劳动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让农村老人的坚守不再成为一种无奈。

0 阅读:3

百家争鸣

简介: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