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节水保墒,秸秆覆盖抑蒸,三周持水测试,香叶旱作栽培实录
在我国的广大干旱地区,种地的难题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农民心头。就拿我老家华北地区的一些小村庄来说吧,那地形多是广袤无垠的平原,一眼望去都是黄土地。一到干旱的时候,土地干得就像沙漠一样,裂出一道道大口子,感觉都能把人的鞋底给粘住。农民们看着地里那几株奄奄一息的庄稼,眼里满是绝望。那些传统的浇水办法,在这儿根本不管用,水还没渗到作物根底就被那大片的土地给吸干了。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一种神奇的节水保墒的办法——秸秆覆盖抑蒸。咱村里有个老种植户叫李大爷,他种了一辈子地,对这秸秆覆盖法那是赞不绝口。李大爷说,以前种香叶,那可愁坏了。香叶这种植物啊,不像小麦玉米那么耐旱,在干旱的时候很容易就枯萎了。香叶的叶子细细长长的,就像一片片绿色的小羽毛,要是缺水的话,这些小羽毛就会变得干巴巴、皱乎乎的,一点都没有生机。
李大爷尝试了秸秆覆盖抑蒸的方法。他先将田里收完庄稼剩下的秸秆,像是玉米杆、麦秸之类的,均匀地铺在香叶地里。一开始大家还都半信半疑的,这么一堆乱七八糟的秸秆盖在香叶上,真的能让香叶长得好吗?但是李大爷坚信这方法有效果。
我们来看看这个秸秆覆盖在这三周里对香叶持水情况的影响。就在刚开始覆盖秸秆的3天,其实看不到太明显的变化。不过仔细去看香叶的话,会发现香叶有些微微发蔫的地方好像没那么严重了。这个时候如果对比没有覆盖秸秆的香叶地,就会发现那些没覆盖的香叶叶片已经耷拉得更低了。
等过了7天,那变化就更明显了。覆盖秸秆的地方,土壤看起来还是湿湿的,而没覆盖的地方,土地已经干得硬邦邦了。这时候再去看看香叶,覆盖秸秆地的香叶颜色还是翠绿翠绿的,没覆盖的香叶不少已经开始发黄了。李大爷说,这秸秆就像给土地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衣,把水分都锁住了,不让它跑掉。
到了15天的时候,这对比就更惊人了。覆盖秸秆的香叶长得更茂盛了,叶片也长大了不少。而没有覆盖秸秆的香叶,不仅长得慢,而且有不少植株都快不行了。这是因为秸秆覆盖降低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让香叶能够持续吸收到水分。
说到这儿,我还联想到了其他几种植物在类似干旱环境下的情况。比如说薄荷,薄荷和香叶有些类似的地方,但它更耐旱一些。在没有覆盖秸秆的时候,薄荷也能撑个一周左右,要是覆盖了秸秆,它在半个月内都能保持很好的状态。还有迷迭香,这是一种比较耐寒耐旱的香草植物,即使在没有覆盖秸秆的半干旱环境下,它也能存活,不过要是覆盖了秸秆,它的生长速度也会变快。再比如薰衣草,薰衣草可娇贵了,在干旱地区如果不做特殊处理,它的成活率都不高。但要是用秸秆覆盖,再加上一些简单的保墒措施,它也能在干旱地区生长得不错。这几种植物在有秸秆覆盖和无秸秆覆盖下表现出的差异,也从侧面说明了秸秆覆盖抑蒸的有效性。
在另一个华北地区的村庄,有个网友分享了他家种香叶的经历。他家那块地也是特别干旱,以前他家种香叶每年产量都不高。自从听了村里人说的秸秆覆盖法,他也跟着试了试。他自己说,刚开始的时候也不确定有没有效果,就像碰运气一样。但是三周下来,效果真的让他大吃一惊。
他在网上还和其他地方的网友交流过。他说有一次跟华南地区种香叶的朋友聊天的时候,那朋友说在华南,虽然整体比较湿润,但偶尔也会遇到旱季。不过华南的地形地貌和华北不一样,华南多丘陵,土壤的保水性和华北也有差别。他们那里种香叶,很少用秸秆覆盖抑蒸这种办法,而是更多地采用一些灌溉设施的优化来应对旱季。这也说明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种植方式。
再回到华北这片土地。现在一个月过去了,李大爷家的香叶长得那叫一个好,产量比以前没覆盖秸秆的时候提高了不少。其他村民看到这个结果,也都纷纷效仿起来。整个村子的香叶地,看起来郁郁葱葱的,充满了生机。
其实啊,这种秸秆覆盖抑蒸的方法不仅仅是在华北地区适用。就像我知道有一个西北的一个农场,那的环境比华北的一些村庄还要干旱。那个农场的场长也尝试用了秸秆覆盖法种香叶,虽然效果没有华北村庄那么明显,但也是比传统的种植方式好很多。在西北那片黄土地上,秸秆覆盖后能让香叶在更干燥的环境下坚持更久,这给那片土地上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香叶这种植物的种植,从最初的艰难生存,到如今利用秸秆覆盖抑蒸取得这么好的效果。这让我们看到了在干旱地区,种植农作物也可以有创新的办法。但是呢,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还有很多问题可以去思考。
比如说,秸秆覆盖的厚度多少才是最合适的呢?太厚的话会不会影响香叶根系的生长?太薄又起不到很好的保墒效果。再比如说,不同的香叶品种会不会对秸秆覆盖有不同的反应呢?还有一些小面积的家庭自留地,秸秆量有限,有什么其他的替代材料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呢?
这些问题就像一个个小谜团,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在种植或者了解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呢?你们又有什么独特的想法或者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