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人像摄影进阶学习

瞳叔捏影儿 2024-04-03 21:07:54

如果你不在意,或者说是不讲究拍照的形式,你的目的仅仅是记录生活,那么无所谓,怎么玩着开心,怎么拍着自得其乐,就怎么去玩。但是你想要拍出点名堂,让自己定格的内容不光从表面形式,还是内在呈现的美感,都具有对比性和兼容性,画面既平衡又有律动感,那么就需要多去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知识。

今天,我们就围绕形式美这个话题,来谈谈我们的照片在构图时需要考虑什么,人物与画面元素之间需要怎样互动。因为,平面艺术是有技巧和规律的。这些技巧和规律可以不用,但是不能不知道。

形式美

美既指事物的内容,又指事物的表现形式。人们鉴赏一件构成作品的时候,往往习惯以它给人带来的“美感”来评定。美在立体构成中作为一种实体的、感性的东西存在,是具有特殊规律性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美的内容处处表现于具体的形式之中,在这里称它为“形式美”。

当树杈直接从树根上分叉长出来,我们叫它灌木。当树根长出一根树干,树杈从树干上分叉长出来,长成树冠,就成了树木。

兄弟们记不记得有一句话,欲成大树,莫与草争。讲的就是,与草争周围土壤的,最后都变成了灌木,而一心只想着头顶天空的,最后都变成了大树,巨大的树冠下面因为缺少阳光,小草自然就让开了周围的土壤。

上图从形式上,我们看到两个事物的变化很小。但这种形式一旦赋予了内容,寓意和境界马上就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界面。

如何才能掌握这种通过形式对比来产生思想美感的运行规律呢?今天咱们就从四个方面聊聊。

一、统一与变化。统一与变化是艺术造型中应用最多、最基本的形式规律。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统一可以增强造型的条理及和谐的美感,失去了“统一”,构成会像一堆杂乱无章的废物堆积。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像情侣衫和亲子衫一样。他们要么是统一的色彩、统一的款式,或者是统一的图案。

但是,只有统一而无变化,又会造成单调、呆板、无趣的效果。因此,需要在统一中加以变化,以求得生动的美感。所以情侣衫会通过色彩、图案或者款式的简单变化来区分男女。而亲子衫也是利用这种小元素变化来区分大小的。

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统一就是要统一那些过分变化的混乱;变化就是要变化那些过分统一的呆板。

窗边读信的女孩 | 维米尔

维米尔先生的这幅画作,很多人都在假想女孩信中的内容是什么。实际上,内容是什么已经在画面元素中呈现出来了。咱们从“统一与变化”这个角度来分析:女孩原本应该是在悠闲的做着家务,当收到信的那一刻,端着果盘匆忙走进卧室,急切看信的心情从将水果直接倒在床上开始,又怕被人发现把床幔拉了起来,但是发现室内太暗了,就又匆忙的打开窗户,匆忙到来不及拉开窗帘就直接开窗,所有的环境元素全是凌乱的,甚至凌乱到了统一的程度。

也许,在没有打开窗户之前,女孩已经读过一遍信的内容,因为实在不敢相信收到的信中所写,所以匆忙又来到窗前打开窗户对着光线进一步确认,直到这个时候,才终于安静下来。忘记了自身此刻没有被床幔遮挡,忘记了控制情绪和表情。因为在玻璃窗的倒映中,是一张悲伤的、分裂的、丑陋的表情,与真实的美貌形成了一种对比上的变化。这是一封情书,一封爱人提出分手的书信。

统一的是环境元素所有的凌乱和压抑。变化的是女主的宁静和整洁。这或者就是名画的魅力所在。

二、对称与平衡。对称也叫均齐,物理条件上对称轴两边的形象一致。平衡与对称不同,它是指视觉上达到一种力的平衡状态。

常见对称形式有左右上下对称或放射对称,即线对称与点对称,前者有很强的平衡感,后者有很强的向心力,如盛开的花心、雨伞、风车等。

平衡可以形体组合不对称,但体积上给人以均衡、稳定的心理感受。所以,平衡对确立重心很重要,生活中的例子就像不倒翁小姐姐,我们拍下她的照片,因为知道她的重心是在脚下的铁球,所以她在画面中,往任何一个角度倾斜倒下,我们都不认为主体倒了,画面倒了。因为,重心给了我们绝对的平衡感。

两者相比而言:平衡之于对称而言更显活泼、变化。对称较平衡则更显得肃穆、端庄。

麦田里拾麦穗 | 米勒

在日常所见中,一般想要一个画面具有美感,对称构图很容易就能得到。认识中的对称美,给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绝对的稳定感。想想一个人,为什么要有左右手、左右腿,左右眼左右鼻孔,生命的内核默认了对称是美的。左心右肝因为长的两个器官不对称,所以就用左右对称的骨骼、左右皮肤、甚至是左右乳(房)进行遮挡。

因为对称容易拿到美感,也造成了对称很难再拿到更加高级感的美感。这个时候出现了两条修整的路线,一是在对称构图中创造打破对称的元素。(这个话题留待今后瞳叔专门开帖来讲,今天我们的侧重点是形式美。)二是在非对称构图创造均衡感。

以米勒这幅名作拾穗者为例。他采用了横向构图,描绘出三个麦田里拾麦穗的妇女形象。

三个妇女可以分为两组,两人一组,一人一组,形成了疏密变化。她们动作都有变化,右边的妇女弯腰的幅度较小,三人目光的视点也是不一致的。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这三色分别为主色调。左边有两位妇人以及他们身后远处的草垛,形成了一定的视觉重量感,靠近画面中心。为了创造视觉均衡感,米勒对右边的女人做了以下三点处理:

一、位置靠前,而且近景的人比远景的人要重。

二、因受空气透视影响,她的纯度和明度都比左边两位妇女高。

三、右下方草地上有大面积重色块。

三点共同作用下,使画面的力相抵消,让三个人物产生了最终的均衡美。

三、对比与调和。在对比中分高下,于调和中共相处。

字面意思上理解,用个生活中好玩的例子,如公共厕所,男女性别是对比,厕所用途是调和。公共环境配置中缺一不可,家用可以不必区分,但是使用时间段上就会出现冲突。

在画面中,如果因为对比的形式运用不当,会产生多中心和双主体,显得杂乱无章。所以运用对比时要注意调和,使构成的形体配合恰当和谐。只有注意形体放置的秩序性、各部分形体之间恰当的比例、形体间的类似程度等,才能达到对比调和的完美效果。

总结如下:对比强调表现各种不同形体之间彼此不同性质的对照,是充分表现形体间相异性的一种方法。调和字面上是与对比相对立的,但两者相互依附生存。

收割者的报酬 | 莱尔米特

雇工们从田地里收割回来,疲惫的等待工头付给工钱。通过工头们付酬金时的神态,与其疲惫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农村的阶级关系。

这里面的贫富地位对比和相互赖以生存的调和,表现的淋漓尽致。画面的隐性连接导线也非常有意思——画面前景是一个手执长柄大镰刀的农民,那么有力量,却是画面中的弱势群体。他的镰刀尖导向了正在喂奶并转过身去的妇女,这显然是他的妻子在代他收酬金,妇女的眼睛盯着生活所需的钱币,雇主却是生怕多给了一手攥紧钱袋口,一手往出来倒。而在雇主的身后是另一把镰刀,长柄落在另一个正在排队农民的肩上,他的前面是正在为酬金多少争论的农民和雇主,注意看,雇主是用捏的手势将钱币付给农民,可见给的极少。

对比和调和,在这幅作品中表现的太奈斯了。我们从油画中学习如何让自己的人像作品充满生动鲜活的力量。

四、节奏与韵律。一首音乐,鼓点是节奏。开场到高潮,最后回落的起伏感是韵律。

韵律是节奏形式的丰富化,节奏是机械而冷静的,韵律是富于感情的。在造型艺术中强调节奏感会使构成的形式富于机械、强力的美。同一单位形象、同一动作反复而产生节奏感,如果通篇运用节奏,没有变化,会产生单调乏味感。韵律有静态的、激动的、含蓄的、雄壮的、单纯的、复杂的。

总结如下: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韵律是形式富有律动感的变化美。

镜前少女 | 毕加索

这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注意观察,画面上有各种不同的圆形、方形、圆弧线的重复,形成了全幅画各自的节奏。

镜前少女和镜中少女是两个不同角度的侧面,色彩层次也是渐次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富有韵律感的,它让人感到少女内心向往美丽的愿望。注意看左边的镜前少女,其实是个大圆胖脸,黄色部分也是她真实的脸蛋,脸颊上还有少女的腮红和雀斑,光线能够照射到的白色皮肤和轮廓,正是她对美丽的诉求。所以,右边镜中呈现的女孩,是一个鼻梁高挺的瘦脸模样。

画家通过节奏来填满整个画面,又通过镜前镜中的变化来呈现韵律的美感,非常具有想象力。

石子堆上的少女 | 瞳叔作品

最后,用这张瞳叔的人像照片来收尾吧。

当天拍摄因为是乘船来到一座荒岛野外上,这里蚊子特别多,给小姐姐咬得没办法了(也没有带蚊香),才只好从四周草丛来到空旷一点的石子堆上(蚊子少),来这里更重要的原因是,小姐姐的裙子色彩和青色的石子一样,之所以让小姐姐横躺下来,正是考虑到了节奏和韵律。

注意看色块,最下面是青色石子,隔着一根木头,向上第二排青色石子。隔着第二根木头,向上第三排青色石子。隔着第三根木头,向上是青色的少女。这种节奏感,是从下到上,最终达到了高潮升华,由青色石子变化成青色少女。如果小姐姐不是横陈状态,她就会破坏这种节奏感。

所以,我们摄影师出门拍摄,不在于你能拍什么,而是你在拍小姐姐的时候,心里在想着什么。

兄弟们再会,明天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