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燃料不足,专家们都束手无策,一位年轻人却说泄掉600公斤!钱学森:就按他说的办
这个年轻人是谁?为何有如此大的本事?
童年的艰辛与坚持
1932年11月17日,王永志出生了,他的家在东北辽宁省昌图县。那时候的中国,正是困难的时候,到处在打仗。
可他的家人却极力的做好保护,让他能健康成长。
可学校离王永志家有16里路,那个时候他才7岁。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该有多难走,每天顶着朝阳出发,踩着月光归来,这种求学的执着,真的很让人动容。
这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坚持,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用心学习就有回报,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求学路上的转折与坚定
原本立志成为农学家的王永志,因为一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可是战火却烧到了中国鸭绿江畔。
王永志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前线的状况,可当时的中国武器装备不够,更别说飞机了。
那时候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连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没有强大的国防,农学怎么能进行下去?
所以这时候的王永志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专业,去学习航空。
但是这个专业的分数特别好,有梦想是好事,但考上却太难。从此之后,王永志埋头学习,为心中的目标做自己最大的努力。最终他如愿的考上了清华大学航空系。
虽然完成了梦想,但是之后的路却还远着呢。进入大学校门后,王永志更加用心刻苦,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留学苏联:知识的积累与思想的升华
因为勤奋努力,王永志的成绩一直很优秀,也得到了留学苏联的机会。
1955年8月,他踏上了前往莫斯科航空学院的求学之路。
在异国他乡,王永志不仅没有放松,反而更加努力。他的勤奋和才华很快得到了认可,获得了斯大林奖学金,这是当时苏联最高级别的奖学金。
也是在留学的时候,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将自己的专业给换了,改成火箭导弹设计专业。
回国后的重要贡献
1961年3月,学成归国的王永志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总体设计部工作。彼时的中国航天事业,正在钱学森的带领下艰难起步。
然而,真正让王永志名声大噪的,是1964年那次惊心动魄的导弹发射任务。
当时,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中近程导弹即将发射。然而,由于天气异常炎热,导致火箭推进剂在高温下膨胀,燃料箱无法容纳足够的燃料,严重影响了设计射程。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专家们一筹莫展。正当大家陷入困境时,王永志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方案:减少600公斤燃料。
这个大胆的想法起初遭到了质疑。但他知道,自己是经过精确的计算的,这绝对没问题。于是他向钱学森汇报了自己的想法。
最终,在钱学森的支持下,王永志的方案得以实施。1964年6月29日7时,导弹腾空而起,成功飞向预定目标。这次成功不仅证明了王永志方案的正确性,也为他赢得了钱学森的赏识和同事们的尊重。
登上事业巅峰
1985年,王永志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对他多年来辛勤工作的肯定。然而,对王永志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2003年,在王永志的领导下,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结语
王永志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缩影。
信息来源:
中国广播网——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王永志
江苏人民出版社——王永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