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才华翻蕴藉!牛锡珠先生的艺术人生

半岛都市报 2024-08-02 11:00:26

画家牛锡珠简介

1943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原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创作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山东画院特聘高级画师。

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大展并获奖。1992年,作品《中秋祈》获1992国际中国画展及大赛荣誉奖。并入选韩国主办的1996亚洲地区纯艺术展;1998年,作品《白玉兰》入选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1999年,作品《护林人家》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青岛市政府文化艺术三等奖;2001年,作品《梦萦故园花》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2002年,作品《塬上秋》获记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山东展区银奖;2004年,作品《花事》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山东预选作品展二等奖。

2002年,获国家人事部颁发“中国画杰出人才奖”。

多幅作品在国家级专刊发表,出版有《牛锡珠画集》。

作者 戴升尧(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南区琴岛作家协会主席)

世纪之初,与牛锡珠先生相识。那些年,我们常与牛老聚,每次聚会,他都会讲一些小故事,妙语如珠,引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笑完之后,不由得会领悟到一些人生的、艺术的真谛,牛老就是这样智慧、率真、洒脱、豪爽、通透、又不失严谨的一位学者型、智慧型、开放型的艺术家。

一晃二十多年不见,牛老已至耄耋之年,近十年多,他做过六次大手术。但是他依然是那么豪爽、洒脱,率真、智慧,说话底气十足,声若洪钟,谈起艺术一谈两三个小时,依然气定神闲。再见他的画,率真、自然、功力更加深厚、内涵更加丰富。这使我想到他常说的一句古言:为有才华翻蕴藉,每从朴实见风流。他近期创作的画,大多是平常之景,田园、故园、花鸟,以其特别而丰富的技法,呈现出浪漫宁静、极富感染力的,具有梦幻色彩的,诗意的山水花鸟,是他追忆与思想的直接体验而产生的生命境界,亦是他洗尽人生浮华,淡化尘世烦恼,悲欣交集的生命写照。

始终感谢命运

十多年前,牛老做了第六次手术后,躺在病床上思绪万千,贝多芬的交响乐《命运》总在他的耳际萦绕。他追忆着自己生命历程,感觉自己的命运就是一部交响曲。尽管这些年被病痛折磨得十分痛苦,但是他心里仍然感激命运,因为命运一次次垂青他,让他走上了自己从小心爱的绘画艺术之路,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因为艺术,生命的磨难历练,使他更放旷豁达。

牛锡珠先生祖籍城阳仙家寨东果园村,1943年生于青岛,从小就是一个小"涂鸦"迷,逮着什么画什么。上小学的时候,课本发下来用不了多久,就画成了大花脸,空白处,处处画成花儿,小鸟、小动物,课本里的插画也被他涂改得面目全非。

他小学毕业,初中、高中都在青岛九中读的。牛锡珠十分幸运,在这里遇上了两位名校毕业的美术老师陈起惠、王显秀,牛锡珠加入校美术组。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牛锡珠画素描、画水彩画,还办学校的黑板报,在美术知识和美术实践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62年,牛锡珠高中毕业,高考遗憾名落孙山。那时候他还是个耍孩子,并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他家姊妹六个,父亲刚去世,一家人全靠母亲挣钱养活。他喜欢游泳,天天跟院里的伙伴儿和同学泡在海里洗海澡。

邻居王叔夫妇是一对热心肠,得知牛锡珠的情况,便帮助找了青岛美术学校的校长冯凭先生,冯凭让牛锡珠准备作品参加考试。

牛锡珠停止了“洗海澡”,穿着背心在家里画了一幅素描和彩画。按考试要求,他还要交一幅中国画,那时候买一张宣纸需要几毛钱,他买不起,便打听着花五分钱买到一张柔软的过滤纸,用中西结合的画法画了一张国画花鸟。牛锡珠拿着三幅画送到青岛美术学校。

过了一个多星期,牛锡珠接到青岛美术学校开课通知,赶到学校报到,石可老师问他上三年级班还是一年级班。牛锡珠被问得蒙头转向,他想自己还是应该从头开始学,便回答说上一年级班。

当时,青岛美术学校的冯凭校长以及石可先生的艺术创作已很有影响,纪虹、隋成林、杜耕田、宋守宏都是从全国顶级的浙江美院、西安美院等毕业的年轻艺术才俊,回到了青岛美术学校任教。跟着他们学习,让牛锡珠眼界大开,系统地学习了中外古今的艺术理论,又系统地学习了工艺美术和绘画的技法,绘画水平迅速提高。

青岛美校每学期要交20元学费,为减轻家庭负担,放暑假的时候,牛锡珠去冷藏厂打工,穿上棉猴儿,戴上棉手套,扛冰冻的猪肉。一个假期,他挣了23元钱,交上了学费,母亲还奖励他一元零花钱。他感觉这一元钱比多少钱都珍贵。

最后一学年,青岛美术学校划归青岛二轻局管辖,增加了花布刺绣、图案设计等工艺美术课程。

当时,工艺美术设计的人才十分稀缺,牛锡珠和同学们毕业后成了很多单位的抢手人才。

三年的青岛美术学校学习,让牛锡珠受益一生!他感慨道:“美术学校的老师都是一流的艺术教育家、画家,又都是社会责任感非常强的、品德高尚的老师,他们对我艺术创作和为人处世的影响太大了。冯凭先生的名言‘做人一定要老实,做艺术一定不能老实’,后来成了激励我艺术创造、求新求变的座右铭。”

牛锡珠被分配到青岛贝雕工艺品厂干技术工人,天天用砂轮打磨蛤蜊皮,下了班,他就画画,这样的日子熬了两年多。突然一天,厂办公室主任通知他上设计室工作。牛锡珠干设计如鱼得水,他设计的产品在广交会上一下子订出很多货。参加广交会更使他眼界大开,漆器、石雕、木刻、地毯等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让他看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无意中给了他丰富的艺术滋养,为他的美术创作增加了丰富而独特的营养,他的国画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青岛美术界崭露头角。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青岛的美术界像春风吹绿荒野,百花齐放。牛锡珠参加青岛工人文化宫国画研究会,得到冯凭、张朋、宋新涛、马龙青、孙国枫、梁天柱、姜宝星等前辈们的指导,绘画水平大幅提高,又被推选为市工人化宫国画研究会副会长。

1980年,命运又一次向他发出幸运的微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联合办了高级绘画研究班,牛锡珠正好符合条件,被录取了。研究班配备的讲师都是一流的,常沙娜任院长,庞薰琴、露丝高(美)、卜会勤、朱军山等名师及特聘教授李苦禅、白雪石、李春等授课。

牛锡珠在对东西方艺术的比较基础上,深入研究传统中国画的创作,开始尝试在绘画创作上突破,在色彩、构图、立意上大胆创新,很快形成了具有自己个性和思想的绘画语言,1984年其主笔设计的珍贝双面屏风《珍珠之光》荣获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展最高奖。1988年,因其在美术创作取得的突出成就,他被调入青岛画院任职业画家,实现了梦寐以求专门画画的人生理想。1995年,他被任命为青岛画院创作部主任,之后又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2002年又获由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当代中国国画杰出人才奖。

寻找心灵的家园

艺术创造上取得的成绩很有成就感,同时也可能成为一个枷锁,钳固住艺术家的创新力,很多画家画到一定水平,似乎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法则,不愿打破,便开始了不断重复自己。牛锡珠也在这种”固步自封”的状态中徘徊了一段时间。

“你必须把自己的一切成就置于脑后,应当懂得如何保持自己生动新鲜的本能。”马蒂斯这句话真是醍醐灌顶,他知道自己必须再创新,想创造一种独特的山水画,这时他的脑子里涌现出一幅幅画面:故乡仙家寨的田野、村舍、老树;儿时住过的老市区黄县路上的小院子,院子里一棵棵果树,各种花儿……他开始在脑子里琢磨,在纸上反反复复地画,他要将自己的经历、阅历、个人审美、生命和艺术体验感悟融入笔墨之中。融合民间美术、传统笔墨、现代笔墨、现代构图、西方艺术等创作出自己独特的中国画作品。

他的田园水墨画以其独具特色的面目亮相了。他的几幅作品参加青岛画院美术作品进京展,著名画家刘勃舒先生走到牛锡珠的几幅画前观看,牛锡珠赶紧上前说,“刘老师,您多多指教”。刘勃舒说,“全国画田园的不少,你画得很有独到之处,你看你的构成,很多都是现代的,用色也很独特,敦煌的色彩用得很到位,你可以考虑展开来画一个田园系列。”回到青岛,牛老全身心投入到田园系列的创作。

然而世事无常,他病倒了,住进医院做了手术。重病让他对生命产生了思考,思考自己生命的历程、思考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后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他想到了中国书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的叮嘱,想到了那个对他来说真情与美好的汇聚地、一段生命中纯真的时光、他儿时的家园,思来想去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望一一赶紧画画,他躺在床上画不了画,便用脑子画,他画他的追忆、他的思考……这些元素交汇融合成了他的家园系列,一种纯视觉带来的情绪和美感。

他感慨说,“绘画就是我生命的支撑点,他给我那么多快乐,那么多美,那么多希望,没有艺术的滋养,我的生命早就枯萎了。”

每一次病后初愈,他的思想都会得到一种升华,升华里也有对自己人生的回望……他将这些生命体验与思考,融以独特的绘画语言,用他自己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说,就是像揉油饼一样,将传统绘画、民间艺术与现代绘画融会贯通,融为一体。他的作品展示了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他的创作专注于有着心灵归宿与岁月沉淀的家园主题。家园系列打破了传统的构图方式,用西方现代艺术构成,十分巧妙,又符合绘画美学,疏而不乱,破立得当、虚实相间,十分具有立体感。又用中国传统老辣的枯笔点线画出变形的房子,还有生机勃勃、色彩淡雅浪漫的花束,以及敦煌壁壁画的色彩,偶尔穿插一些民间艺术的装饰性,大胆的泼墨,没骨画法绘出的河流,变化复杂的飘逸的线条,朴拙的线,很有禅意的线条,白色的线条,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缕缕香烟一样,飘逸,自在,空灵,禅意浓浓。整个画构思大胆奇妙,立意幽深,冷暖调对比,光影的变化淡雅明亮,空间处理疏密有致,像一首优美、和谐、自然、舒缓的音乐表现出了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又表现出了微妙的生命感受和一种永恒的家园精神,如诗如梦,有无边的自然之美,以及深藏内心的童话之美。

发自内心纯净之美

牛老常说,“在艺术的发展中,传统继承是动态的创新,是发展的历史必然。”“找到一个不一样的观点,就可以与众不同。画家三只眼,一定要多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艺术是世界的,没有什么东方西方之分,毕加索为何对东方艺术产生兴趣?艺术都是人类的财富,西方人喜欢吃我们的饺子,我们更可以吃他们的牛排。”他就是这样一位思路开阔,勇于探索创新的艺术家。

“笔墨当随时代”,1992年创作的《中秋祈》是其代表作之一。这幅画的构图很大胆,很巧妙,也很大气,采用西方风格的平面构成,画了一个欲圆未圆的、动感的月亮,融合中国古代大师范宽的点皴笔法,很细致地画出山的走势、纹理和长城的城墙,又穿插留白背景与中国漆画专用的黑漆做底色衬托。山势呈弓形,与天上的月形成强烈呼应,有一种很强的张力。整幅作品大气磅礴,内涵深厚,表达了牛老强烈深厚的家国情怀以及祈愿和平的愿望。这一作品也是“天作之合”,为了画出山的一种气势,他琢磨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自己满意的山形。有一天出差去包头市,坐在车里,一座山丘突然映入他的眼中,那山的线条像弓,像弯曲的钢筋,他的眼光一亮,这不就是我画中的山吗?他兴奋不已,掏出笔来。一时找不到纸,他便在裤子上一遍一遍画,回来便画到画里。

牛老的画看似无符号,其实符号性很强。他的画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其独特性是由独特的色彩、线条、构图构成的,更是由他对绘画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艺术人生境界所构成的。这种独特性的符号,从细微处和画的内在底蕴处才能看出。就绘画技艺及意境营造方面而言,他如果执着于哪一种模式,哪一种风格就会是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就是他绘画符号。但是他没有执着于一种模式,他不愿被束缚,不断求新求变,从不执着,放下,放下,又放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他的花鸟画以平画为主,构图布局大胆采用现代的手法。古代的桌子上、摆着青花瓷花瓶,碎瓷花瓶,衬有果蔬、茶壶、杯子。花瓶造型变形、图案内涵丰富,花瓶中插有梅兰竹菊勿忘我……或奇特或绚烂的鲜花,花儿色彩绚丽,烂漫如诗,占据满满的画面,成熟的现代笔墨、变形夸张又很细腻。线条细腻、变化丰富,又有独特的韵律,疏而不乱,有破有立,整体画面十分完整,热情洋溢,浪漫如梦,又给人以古朴安详之感。

它的瓶梅借签海龟壳纹路和鱼骨刺的形状,似乎又受无线谱的启发,创造出了高高低低参差起伏的十分具有乐感的梅花。

他画的牛,写实的、抽象的、写意的、构成的,寻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有夸张的、巨大的牛,头顶上是一道彩虹,仿佛从天外冲来的“神牛”,有变形的牛,立体感的牛,昂首站立的牛,有牧童与牛嬉戏,“轻歌曼舞千般好,尤爱乡音小放牛”,温暖而童趣十足。

他的传统没骨画法,湿笔加干笔,无辙无痕,笔笔精到,加以独特的构图,清雅又对比强烈的色彩,营造出一种灵性的、如梦如幻的境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从心而画,无所住而生其心,牛老的艺术就是其心灵感悟的流露,是其生命本真的呈现,始终保持着一种创新的激情,融会贯通、不拘一格,有一种洗尽铅华的深沉,发自内心的纯净之美,真是“信手泼墨,自有尘外远尘”。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