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这次搞大了,三大权威媒体集体发声,什么意思

水面蜻蜓点 2024-11-14 10:33:32

新华社现场直击刀郎南京演唱会盛况,央视、人民日报与新华社这三大权威媒体携手为刀郎发声,更有22个省市文旅部门采用刀郎的歌曲作为宣传素材。

这不禁让我思索,刀郎的音乐究竟吸引了哪些听众?

他们中有从苏州远赴南京的盲人夫妇,难以想象他们的旅途充满了多少未知的挑战;有僧人,虽已遁入空门,但仍沉醉于刀郎的旋律

有创作20余首歌词致敬刀郎的大爷,守候数小时只为亲手送上感谢信和水果

有江西的老大爷,舍得购买1280元的演唱会门票,却对自己在外的食宿节俭至极,甘愿露宿街头,以馒头充饥

还有202.4米长的刀迷横幅,以及坐着轮椅也要来观看刀郎演唱会的92岁高龄奶奶;更有无数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刀迷,包括台湾同胞和国际友人……

为何刀郎能赢得如此广泛的听众基础?或许,这是对青春岁月的追忆《2002年的第一场雪》承载了多少70后、80后的青涩回忆?当年刀郎的火爆程度甚至超越了周杰伦,270万的销量傲视群雄。《冲动的惩罚》、《披着羊皮的狼》、《西海情歌》、《手心里的温柔》、《情人》这些歌曲又是多少人在KTV的必点曲目?作为80后的我,那时还是学生,街头巷尾都回荡着刀郎的歌声,虽然那时只觉得他的歌很流行,但并未有太多感触。只记得那时的我囊中羞涩,渴望长大,总想着快点长大就能随心所欲地购买心仪之物。如今长大了,却找不到快乐的源泉。每当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就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回忆起那段无忧无虑的青春……

又或许,这是对现实的感慨当年,一些所谓的主流音乐人对刀郎的音乐进行了批评,认为他的歌曲缺乏审美价值,甚至嘲讽喜欢刀郎音乐的人都是农民。有人甚至说刀郎的音乐不是音乐,他不配被称为音乐人,称他的歌曲平淡无奇,大家喜欢刀郎的音乐是中国流行音乐的悲哀……面对舆论的围攻,刀郎选择了退隐歌坛。

刀郎的经历,其实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体会。当我们看到曾经意气风发的帅哥如今变成了饱经风霜的小老头,带着几分胆怯和谨慎地出现,就像曾经风华正茂的我们,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变成了中年大叔大婶。在最美好的年华被排挤,多年后终于等来了他的演唱会,可惜他已经力不从心,他和歌迷都已老去。他唱的是自己,也是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在刀郎的演唱会上,刀郎和刀迷们不仅一同欢唱,还一同流泪……他们在现实中可能是别人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别人的依靠。因此,他们在被社会无情打击时,不能哭泣,也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地方。而刀郎的音乐和演唱会,则成为了一个让他们忍不住流泪的避风港。很多人喜欢刀郎,是因为他的真实和纯粹,就像曾经的自己。刀郎的音乐唤醒了多少善良的人内心深处的共鸣。有人说,刀郎的音乐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的痛苦与无奈。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困境的生活中,刀郎的音乐让我们尽情地宣泄和释放。

如果说60后、70后、80后喜欢刀郎是因为青春滤镜,那么90后和00后为何也会对他情有独钟呢?因为刀郎的音乐真正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和生活。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感到无奈、迷茫和无助。刀郎的音乐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想法,触动了人们的泪点。当大部分歌手都在唱情情爱爱时,刀郎却唱出了社会百态、人情冷暖和现实困境。他在成都演唱会上演唱的《我真怕自己哪天倒下》引起了全场共鸣,所有人都泪流满面。这不就是中年人的现状吗?

因此,在南京演唱会上,即使有很多人没有买到门票,也要从全国各地赶来感受演唱会的氛围。他们和大家一起在“场外演唱会”中尽情歌唱、哭泣和释放自己。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可以卸下伪装和重担,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自由和快乐。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