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故事总是令人热血沸腾,但你有没有发现,曾经感动了无数人的15岁救火英雄赖宁,他的故事却从我们的教科书里悄然消失了。
这个来自四川雅安的少年,在1988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勇气,他的事迹曾被写进教材,他的照片曾高挂校园。
但为什么这样一个闪耀的英雄形象,如今却要被移出教科书呢?
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
熟悉的课本里那个"少年英雄赖宁"的故事不见了,校园里他的照片也被摘下来了,这事儿一下子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很难
"英雄事迹都要删,这还让孩子们学什么?"有网友忍不住在评论区发出灵魂质问。
但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消防设备都这么先进了,还让孩子们学习冲进火场?这不是带坏孩子吗?"
说实话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记得小时候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着赖宁的故事长大的,那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
但随着2012年《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出台,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
保护孩子们的安全,似乎成了比传播英雄事迹更重要的事。
不少家长坦言:"与其让孩子学习冒险救人,不如教会他们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救。"
教育部门的专家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英雄精神固然可贵,但更应该教会孩子们理性和判断力。
从最初的全民赞扬,到如今的谨慎对待,这种态度的转变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对"英雄教育"的深度反思。
"删除"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在反复权衡后的慎重选择。
就像我一个做老师的朋友说的:"我们不是在否定英雄,而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孩子。"
在争议声中让我们回到1988年的四川雅安,去看看这个曾经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少年。
说起赖宁他可不是什么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
在四川雅安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这个看似平凡的少年,却在村里和学校都混得风生水起。
村里的大爷大妈都说:"这孩子懂事又有礼貌,见了人就笑嘻嘻地打招呼。"
学校里赖宁更是个多面手,不仅学习成绩好得让人羡慕,还在书法比赛上拿了一等奖。
最让同学们佩服的是,这小子还组建了一支探险队,周末就带着大家去山里玩耍。
命运却在1988年3月13日那天,给这个阳光少年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那天傍晚本该是赖宁写完作业去找伙伴玩耍的时候。
突然他发现远处的海子山上冒起滚滚浓烟,火势因为大风迅速蔓延。
"不好山上着火了!"赖宁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当时山上的电路设备老化严重,这场大火来势汹汹,火舌疯狂地"舔食"着一切可燃物。
村民们听到广播后,纷纷拿起家里的水桶、脸盆就往山上跑。
15岁的赖宁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救火大军。
当时的情况比想象中还要糟糕,火势凶猛得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害怕。
领导果断下令撤离,但赖宁还是选择了重返火场!
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几天后人们在火场找到了赖宁的遗体,他还紧紧地抱着一棵松树。
那个总是笑嘻嘻的阳光少年,永远定格在了15岁的年华里。
这一幕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红了眼眶,就连经常处理各种事故的消防员也不禁落泪。
赖宁用生命诠释了英雄的含义,但这样的英雄事迹,在今天却让人不得不慎重思考。
2021年2月6日湖南发生了一起令人揪心的意外。
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看了电视里的跳伞场景后,竟然拿着雨伞从三楼跳了下来。
说起来真是让人后怕,要不是运气好后果真的不敢想象。
这个叫小力的男孩,那天正好和4岁的妹妹在家,只有患老年痴呆的奶奶看护。
他看到电视里有人拿伞跳楼的画面,觉得特别帅气就想试一试。
结果可想而知这一跳直接导致了颅脑损伤、多处骨折,还有肺部挫伤。
更让人心惊的是,他的妹妹当时也想跟着跳下来,幸好被哥哥的遭遇吓住了。
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小力的爸爸心都碎了:"他才6岁啊,这么小..."
这样的事故让人不禁反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模仿欲望越来越强。
现在的消防技术早已今非昔比,专业的消防员配备了先进的装备,受过系统的训练。
遇到火情还是要第一时间拨打119,让专业的人来处理。
就像我一个消防员朋友说的:"现在的消防战士,都要经过至少半年的专业训练才能上岗。"
家长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与其教孩子们去模仿英雄,不如先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
虽然赖宁的故事从教科书中消失了,但他的精神却在默默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张某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他现在是雅安市消防局的一名消防员。
2010年还在读小学的张某第一次读到赖宁的故事,就被深深打动了。
要知道那时的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渣",成绩一直在班级倒数。
但就是这个故事,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赖宁比我大不了多少,却敢两次冲进火场,我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勇敢?"
从那天起张某开始认真学习,立志要成为一名消防员。
如今26岁的他已经在消防局工作了三年,参与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救援行动。
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个特别认真的人,就算是帮居民取回卡在门缝里的钥匙这种小事,也总是全力以赴。
2022年3月13日就在赖宁牺牲的纪念日这天,张某的儿子出生了。
他给孩子取名"思宁",就是希望永远铭记那个勇敢的少年。
这不就是最好的传承吗?
英雄的故事或许从课本里消失了,但他的精神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里。
在新时代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去冲进火场,但都该学习赖宁心系他人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就像网上一位消防员说的:"最美的接力,就是让赖宁的精神用新的方式传承下去。"
虽然照片从墙上摘下来了,故事从课本里删除了,但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因为英雄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默默成长的。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