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能轻松斩颜良?

万小妖说 2025-02-21 10:31:55

在《三国演义》构建的武力体系里,民间流传的武力排名看似热闹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虎牢关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濮阳之战曹操派出典韦、许褚等六员大将才逼退吕布,从这种对比来看,似乎暗示刘关张三人与典韦等六人的武力值相近,这显然违背常理。这种不合理性反映出《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的本质属性,即情节服务性。它不像严谨的历史著作或者基于科学逻辑构建的体系,为了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等因素,可以对人物的武力值等进行富有想象力的设定。但这种设定又不能过于离谱,像张飞与吕布的武力差距就不能让张飞轻易一刺就杀死吕布,即便有张飞刺落醉酒许褚这样的情节在前,也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底线。

在我们现在常见的通行版《三国演义》中,关羽斩颜良的情节显得十分仓促。“颜良看着关羽冲过来,方欲问时,被手起一刀斩落于马下”。这里的“方欲问时”留下了巨大的悬念,读者不明白颜良到底要问什么,整个情节缺乏必要的铺垫,让人感觉关羽斩杀颜良过于轻易,仿佛只是作者为了突出关羽的勇猛而设置的一个简单情节。

在更早的版本中,这个情节有着合理的解释。出兵前刘备给颜良的详细描述成为了关键。刘备深知二弟关羽的模样,便告知颜良如果看到一个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身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的人,就说自己在袁绍这里并让他速来。当战场上颜良见到符合描述的关羽冲来时,以为是刘备派人来投奔自己,毫无防备。而关羽出于对曹操的承诺或者自身的武勇,毫不犹豫地手起刀落,将颜良斩杀。这样的情节设置使得颜良之死合情合理,颜良并非是因为实力不敌关羽而死,而是死于阴差阳错的误会。

毛宗岗编定删改《三国演义》时,删掉了早期版本中关于刘备嘱咐颜良的这段情节。他这么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毛宗岗是坚定的拥刘派,在他的观念里,如果保留这段情节,会让关羽斩杀颜良的行为显得胜之不武。在他眼中,关羽应该是凭借自身真正的实力和勇猛来战胜颜良的,而不是因为颜良的误会。所以为了突出关羽高大上的英雄形象,他进行了删改。

对于这两个版本的接受度,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读者可能更喜欢通行版,因为它简洁明快,直接展现出关羽的勇猛无敌,在快速推进情节和塑造关羽英雄形象上有着很强的冲击力。而另一些读者可能更倾向于早期版本,他们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认为只有在合理的情境下人物的行为才更有说服力,早期版本中关羽斩颜良的情节更符合他们对故事逻辑性的要求。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