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游击队员被敌人搜出,旁边伪村长忙道:他就是个胆小鬼

青史如烟随风散 2024-09-13 15:34:58

1940年冬,邯郸三陵(现邯郸市丛台区三陵乡)游击队队员魏有信在战斗中负伤,随后被送到了崔庄东面的一户老百姓家中养伤。

这家人一共有三口人,父亲、母亲和一个姑娘,男主人因为做的一手好菜,被附近据点的日伪军抓去当了伙夫,家中便只剩下了母女二人。

年前,这个姑娘曾因游击队的搭救,避免了被敌凌辱的厄运。因此,当魏有信被游击队送过来之后,母女俩人便冒着生命危险,将魏有信藏在屋内,随后无微不至地照顾对方,在两人的精心照料之下,魏有信的伤势一天天好转起来。

过罢年,魏有信便寻思着等身体再好一些,便赶紧回归游击队内继续战斗。

然而,还没等天气转暖,一场危机便悄然袭来。

一天夜里,睡梦中的魏有信突然被一阵狗叫声给惊醒了,声音是从西村口那边传来,从各家狗叫的声响听来,应该是有不少人进村了。

这个时间点儿进村,如果是自己的人的话,一定会非常小心、谨慎,闹不出这么大的动静,排除此外的话,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那就是——鬼子进村了。

凭着多年的战斗经验,魏有信当即判定事情不妙,他随即翻身下炕,推开屋门来到院内,趴在院墙头上往外探看。

这一看,魏有信顿感头皮发麻,只见西面的村内,道路之上人影绰绰,借着火把的亮光看去,分明都是穿着土黄军衣的鬼子兵们。

这帮人进了村儿内之后,便忙着布防岗哨,随后开始挨家挨户地踹门搜查,寂寥的夜空之下,踹门声、呼喝声、叫骂声响成一片,整个村子顿时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敌人已经将这里包围,村子现下已经出不去了。

怎么办?

魏有信心里泛急,但第一时间他便想到了,不能继续留藏在这里了,自己万一被敌人给搜出来的话,照顾自己的这家母女可就遭了殃,必然会被牵连。

魏有信悄悄拉开了院门,想要趁着敌人没有过来之时,赶紧偷偷溜出去,然后找个偏僻的地方藏起来。

然而,还没等他迈出脚步,身后的衣服便被人给猛地拽住了。

“哪儿去?这会儿出去的话,不要命了!”站在身后的大娘,见魏有信想要出门,登时一把将对方拉住了,她将魏有信拉回屋内,然后指着炕上的墙窑:

“快上去,藏到里面千万不要动!”

她们家的墙窑和过道的二棚顶通着,上面堆放着一些柴草,魏有信藏在柴草之中,紧张地听着外面的动静。

不多时,便听到有人骂骂咧咧地叫门,院门被人拍得生响,“开门!开门,快开门!”

“来了,来了。”屋内的大娘赶紧走到院门口,将门栓拉开,才开门,外面的日伪军士兵们便涌了进来。

几柄明晃晃的刺刀将大娘逼得退后了好几步,还没等大娘开口,跟随日军一起同来的伪村长张宝富开腔了:

“皇军有令,今晚要搜查八路军,有什么情况及时汇报,要是胆敢窝藏八路,全家同罪。”

旁边的那名日军军官,随后用手一挥,“搜!”令下之后,一群日伪军立即一窝蜂般闯入屋内,开始翻箱倒柜、砸锅打碗,甚至有人拿着农具,在后院进行挖坑搜寻。

大娘揽着女儿,俩人面带惊恐之色,想要阻拦,却还是看了看身旁的这些“凶神恶煞们”,最终忍住了。母女俩站在一旁,表面镇定地看着这群日伪军在屋内四下搜寻,心里却十分担心,生怕魏有信没有藏好,被敌人给搜了出来。

这个时候,一个鬼子兵用枪挑起了墙窑帘子,随后用刺刀向内挑刺了几下。

这几下,可把外面站着的母女二人,紧张得脸色发白,好在夜里光线昏暗,敌人们没有发觉母女二人的表情。

那个鬼子兵捅刺之后,便放下了布帘,准备转身离去,就在外面的母女二人暗自感叹终于躲过一劫之时,意外发生了。

“里面......里面有人!”先前那名鬼子兵低头看了眼,下一刻他便猛地转身,闪身一旁,端着枪对准墙窑处的布帘,大声吆喝起来。

其他日伪军闻声,赶紧躲闪一边,众人全都将枪举起,对准了墙窑的布帘处。院内,看着陡变突生的母女俩,彼此握紧了双手,内心如同掀起来的巨浪一般,心脏噗噗地剧烈跳动着。

“天啊,难道被他们给发现了?......”两人有些不敢往下想,不由地闭上了眼睛。

原来,先前搜查墙窑的鬼子兵,拿枪往里面刺捅的时候,其中一刺刀正好扎在了魏有信的右腿之上,魏有信身体本能地收缩了一下,敌人感觉不对,一低头但见地上斑斑殷红,随即便被对方发现了异常。

“快,快出来,再不出来就开枪了!”敌人们在外面疯狂地叫喊着。

“里面的人,赶紧出来,不然的话,你们全家统统地烧死!”院内的日军军官走上前,一面大声威胁着,一面让人扭住了院内的母女两人。

魏有信听着外面的动静,心里一片黯然,他很清楚,自己已被敌人重重包围,此时再不出去,恐怕会给大娘一家带来沉重的灾祸。

魏有信只得钻出了墙窑,他那右腿带着血渍,明显是被敌人刚才刺伤了。

这次准是凶多吉少了,魏有信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然而,下一刻,他却听到大娘说了句:

“娃呀,快下来,皇军是不抓好人的。”

魏有信还没有转过神,那名日军军官便走上前,揪住魏有信的衣襟,大声喝问道:

“你的,什么的干活?!”

一旁的大娘忙解释:

“长官,这是我的儿子,他不是八路军,这孩子生来胆小,刚才看到你们进村,生怕是来抓壮丁的,因此才躲进去的。”当大娘看到魏有信走出来的那一刻,她便决定,孤注一掷,看看能不能将魏有信从敌人的手中救出来。

魏有信这时也明白过来了,当即会意装作一副十分害怕的样子,“太君,我,我是种田的,从,从来不是八路呀!”

眼见魏有信不承认,那名日军军官扭头对一旁的伪村长张宝富继续问道:

“他的,什么的干活?”

张宝富看了眼魏有信,他知道,这位陌生人十有八九就是这帮日伪军找的那个八路军,但现下让自己出卖这种抗日英雄,自己哪能过了自己的良心关。

张宝富赶忙走上前,指着魏有信道:“太君,这个小子,是俺们村儿有名的胆小鬼,您瞧他那副怂样,哪里像是什么八路军。他父亲是在据点儿做饭的,他确实不是八路军。”

那名日军军官瞥了眼张宝富,“当真?”

“是,太君,这是千真万确的。”

那名日军军官又上下打量了魏有信一番,随即扬手打了魏有信一巴掌,“废物!”

随后,这帮日伪军便在村长的带领下,向下一家民户中搜查去了,被困村中的魏有信,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躲过了一劫。

敌人走后,魏有信跪在地上,眼含热泪地看着大娘,“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三辑)——第609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邯郸文史资料》,裴军峰回忆

0 阅读:101

青史如烟随风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