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的真相是什么?秦始皇被冤枉了两千多年,原来真相是这样

晨曦微照古桥流水边 2025-02-25 11:33:05

秦始皇干的事儿里,焚书坑儒最遭人非议。但鲜有人知,他实则被冤枉。真实的焚书坑儒并非大众所传。从某种角度讲,若他没这么做,受损害的可能是后世之人。

【为何焚书?】

焚书这事儿确实存在,可别以为烧书范围有多广。实际上,当时焚书所涉及的范畴并不宽泛,并非大家想象中那般大规模肆意焚毁各类书籍。

秦始皇当时仅下令烧掉诸子百家的各类典籍,像数学、医学以及工艺相关书籍都能留存。而且,就算是被焚毁的那些书,在皇宫的藏书库里也都有备份。

秦始皇为啥要这么干呢?这都得归咎于那些念书的人。他们的言行或观念,可能在某些方面影响了秦始皇的决策,促使他做出这样的举动。

秦始皇算得上是位开明君主。他对诸子百家学说持包容态度,并未打压。还招揽众多学识渊博之人,让他们在宫中担任博士,方便自己随时就各类学问向其请教。

这帮人呐,收入相当可观,工作还不怎么累人。一天里头,大把时间不是在翻书,就是在跟人唇枪舌剑地争论。

尽管朝堂上有些人总跟秦始皇对着干,可秦始皇秉持兼听则明的理念,一直没管他们。然而,有一回,这些人的行为太过分,彻底惹火了秦始皇。

那会儿,朝堂上就国家该用啥体制争得不可开交。好些资历深的大臣认为得用分封制,毕竟周朝靠这延续了八百年,既安稳又靠谱,众人也都能接受。

一般来说,拥护分封制的,多数是有获取封地资格的人。对他们而言,朝廷给的那点俸禄,跟封地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然而,以李斯为代表的部分新晋权贵却觉得该实行郡县制。为啥呢?他们觉得这种制度在管理上更方便,对国家有好处,能让国家更好地运转。

李斯身为秦始皇的心腹亲信,清楚秦皇打算推行郡县制,这便是他始终坚持的关键缘由。秦始皇的想法,李斯心里明白,而这,正是他坚持郡县制的核心原因所在。

两方争执不休,始终没个定论。这时,有个叫淳于越的博士出面表态,觉得该实行分封制。他给出的理由是:从没听说过做事不效法古人,却能长久的。

换个说法就是,从没听闻过哪件事不照着古人的法子来,却还能长时间存续的。

秦始皇听闻这话,心里很是不爽。他所做之事,件件开天辟地,意在创新并非守旧。要是凡事都跟着古人学,哪能成就如今这般丰功伟绩。

分封制弊病显而易见,周王室势力一旦变弱,诸侯国就会争霸,老百姓根本没法安稳过日子。秦始皇一心想缔造长久太平的局面,哪能容忍这种状况出现呢。

此事让秦始皇看穿了这些读书人的真面目,他们只会刻板诵读经典,毫无创新能力,完全成了秦朝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常有人讲秦始皇暴虐,但实际上他没跟那些文人过不去。为彻底杜绝效仿古人的言论,秦始皇听从李斯提议,才决定焚书,并非因残暴而为之,实是出于稳固统治等考量。

秦始皇觉得,只要把书全烧光,读书的人就算想照着古人的法子来,也不晓得古人具体咋做,就没法子给他找麻烦了。而且,他这举动说不定也有威慑其他人的意图。

要是秦始皇没搞焚书这事儿,朝堂里老想着学古人的论调便不会消停,指不定秦朝就跟周朝一样,重蹈覆辙,走上老路,陷入相似的困境了。

待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烧毁秦皇宫,藏于宫中的百家学说典籍才彻底没了踪影。实际上,真正导致百家学说书籍被焚毁的罪魁祸首是项羽,并非秦始皇。

【为何坑儒?】

说到坑儒,秦始皇可太冤了。要是刘邦或者汉武帝碰上这事儿,手段估计比秦始皇还狠。毕竟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类举措或许是统治者稳定局势的手段,只是秦始皇被过分指责了。

事实上,秦始皇并非大量坑害儒生,他所坑杀的对象,大多是那些搞方术的方士。

众人皆知,秦始皇一心想让秦朝世代延续,对寻求长生极为痴迷。为此,他在宫中养了不少擅长方术的人,期望借助他们之力实现长生的目标,从而保秦朝万世传承。

有一群方士专门找长生不老药,可眼看期限快到了,他们压根没思路。一个叫卢生的,跟伙伴合计:“再这么着大家都得完蛋,要不赶紧出城跑路吧?”

大伙听着觉得挺靠谱,便着手谋划逃离的办法。你一言我一语,从各个角度考虑,力求制定出一个周全且可行的逃跑计划,争取顺利摆脱困境。

不得不说,这帮人素质堪忧。逃跑就罢了,居然还对秦始皇心怀怨恨,私下里四处散播他的坏话,说他残忍无道、滥杀无辜。秦始皇残暴这种说法,最初就是从他们这儿传开来的。

没想到这群人没能逃脱,被逮住了。秦始皇竟又察觉他们背地里编排自己,顿时怒了,随即派人彻查此事,定要揪出背后嚼舌根的人。

最终,此事牵扯众多方士,部分读书人因不满秦始皇焚书也掺和进来。秦始皇便下令,把这些相关人员统统抓起来,处以死刑。

所谓坑儒,实则坑的大多是些光混日子骗吃骗喝的方士,真正的儒生没几个。当时被坑之人,多为这类不务正业的方士,并非以儒学为主的书生。

【秦始皇为何被“黑”】

不难发现,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事儿,实则遭人抹黑。究竟是谁在抹黑他?这么做又出于什么目的?

带头搞这事儿的是汉武帝。打从他这儿起头,后面各朝代的人都跟着效仿。汉武帝开启了这种做法,后续各朝便依葫芦画瓢跟着做。

汉武帝之所以会对秦始皇持负面评价,主要出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出于政治统治需求考量;另一方面,和当时的文化导向与舆论环境有关。

从某方面来看,老刘家向来就有把秦始皇往坏里说的习惯。在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中,似乎总热衷于给秦始皇贴上负面标签,这种传统由来已久。

汉朝的建立,源于刘邦推翻秦朝。若不将秦朝描述得糟糕些,他又怎能为自己登上皇位的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让民众认可其皇位的正当性呢?

胜王败寇,刘邦胜出,便被视作正义一方,秦朝则成了邪恶的代表。如此一来,对秦始皇进行负面描述也就自然而然了。

汉武帝身为刘邦后裔,对秦始皇有所贬损很平常。毕竟从汉室立场看,这么做有其合理性,通过否定前朝以稳固自身统治根基,这种行为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存在着对儒家思想予以推崇的需求。这种需求背后有着特定原因,或出于文化传承,或基于社会理念构建等,总之是对儒家思想给予高度认可与倡导的一种表现。

大家都清楚,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让儒家更具影响力,肯定得把“焚书坑儒”这件事好好运作一番,以此为儒家营造声势。

啥学说能让秦始皇这般不惜一切代价去铲除?这学说可不得了,想必有着非凡之处,能让秦始皇如此大动干戈,足见其厉害程度非比寻常。

人们向来有同情弱者的习惯。秦始皇对儒家大力打压,这一情形下,出于好奇或者同情心理,不少人便开始学习儒家学说。

后来儒学势力壮大,这事儿就被着重渲染。经各代儒生一番加工润色,我们如今所知的焚书坑儒一事,才最终形成这般模样。

客观来讲,若没有秦始皇推行焚书坑儒,秦朝大概率会重蹈周朝覆辙,陷入小国割据、战乱不断的局面,根本无法建立起强大帝国。从这点看,秦始皇此举是正确的。

0 阅读:2